广西天等县:探路脱贫致富“1+4”模式
“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在以出产指天椒闻名全国的广西天等县,这句构思巧妙催人奋进的励志格言在当地百姓口中广为流传,成为当地人面对贫困和恶劣环境奋起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真实写照。近日,笔者在天等县调研时发现,当地干部和群众在艰苦异常的自然环境下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积极探索脱贫致富“1+4”模式(1即天等精神,4即党支部、扶贫车间、创业大军、教育扶智),不仅扔掉了贫困县帽子,更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
天等县,壮语意为“竖立的石头”,位于桂西南,属广西崇左市,西南部县界距中越边境不到10公里。由于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山多地少且土地贫瘠,再加上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天等县是“十三五”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当地群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和贫穷相伴而生却无力改变命运。
11月下旬,笔者来到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立屯,一个藏在山坳里却因“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精神远近闻名的小村落。在沿着进屯公路步行穿越一段约460米 长的隧道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果种植园,远处整齐的村落在山脚下铺展开,呈现出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入屯的水泥路旁边建有扶贫车间,来自立屯和邻近村庄的村民正用灵巧的双手组装电子产品配件,生产的产品将经过出山隧道运往广东、福建等地。
就是这样的一个自然村落,一度因为出山无路、交通闭塞而与世隔绝,“出门三道岭,看天来吃粮,大雨水齐腰,滴水贵如油”,这首歌谣形象地描绘了立屯村民苦难的过去。不过,山再险,路再难,也阻挡不了立屯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1973年至1997年,立屯三代党支部书记一任接一任地带领村民以铁锤钢钎天天凿山挖洞,历时二十四载硬生生地打通一条出山隧道,圆了立屯祖祖辈辈的出山之梦。
如今,在党支部的带领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当地实施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等一系列举措,建起了扶贫车间,打造特色水果产业链,开发乡村旅游,立屯村民成功脱贫过上小康生活。立屯党支部书记赵荣新说,在扶贫车间基础上,还会发展特色养殖,进行景区建设,发展农家乐,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其实,敢向大山要出路的壮举在天等县还有很多。在龙茗镇进宁村傲江屯和天等镇母村村愣怀屯,当地村民无不带着自豪的神态和语气向笔者描述当年在黑暗山洞里艰难掘进的过程。
立屯人的愚公之志和凿山开路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传遍大江南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立屯精神”从此为世人所知,并逐渐发扬光大成为今日“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激励 45万天等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脱贫攻坚凝心聚力。
从天等县城向东北方向行进,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会把人带到进结镇天南村。一排排两三层小楼依山势而建,从山脚一直盖到山腰,犹如一级级登天的台阶,整个村落的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形成宫殿群似的壮丽景观,这便是天南村龙忙屯展现给外界的奇特形象。很难想象,天南村曾是整个天等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村里没有水田,都是旱地,只能种些玉米、黑豆,有时口粮都不够吃”,天南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勇说。
进结镇党委书记罗国谣称,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同时成立专门工作组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指导,对自力更生的贫困户发放奖补。此外,对于外出务工人员,更是采取了利用流动党支部介绍务工信息、包车专门接送和发放交通补贴等多种方式,做好全方面的保障服务。目前,全村百姓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经变为零。
在天等县脱贫致富“1+4”模式中,党支部让扶贫工作有了领头雁。规范支部建设,夯实机关党建基础;规范队伍建设,坚持自身过硬;规范党内制度,做好政治表率;提升业务素质,凝聚服务红心……天等县以“三规范一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机关单位领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激发机关党支部活力。
如果说,像立屯那样建在村头的扶贫车间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那建在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小区楼下的扶贫车间则成为进城的农村贫苦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龙岩小区门口看到,和一般小区底层多为商铺不同,这个小区居民楼底层是一间挨一间的扶贫车间。临近中午,迎丰服装厂扶贫车间仍是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一名姓黄的车间女工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告诉笔者,她有两个小孩,爱人外出打工,她自己在扶贫车间做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顺便还能照顾孩子。
在脱贫致富各项举措中,扶贫车间是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天等县以发展“扶贫车间”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用“小车间”来撬动“大扶贫”。
为了帮助贫苦户脱贫增收,天等县着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全力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及时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其中,精准施策,鼓励返乡创业就业成为一个亮点。
位于天等县返乡创业园的广西金可泰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手表表壳的制造企业,公司负责人梁栋称,以前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广东,车间技术员基本都是天等人,现在公司整体搬迁到天等县返乡创业园,看重的便是政府部门给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广东相比,天等的交通成本相对有点高,但用地、用电、用工和税收优惠可以把高出的交通成本抵消掉。对于工人而言,工资没少,在家门口工作还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不再为孩子上学操心”,他说。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天等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保障工作,聚焦控辍保学工作,集中力量补短板,坚决打好义务教育保障战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校名寄寓着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含义的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有两处用来宣传展示的楼体墙面令人印象深刻,一处墙面写有“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十个醒目大字,另一处则是100多张带有灿烂笑容的师生照片组成的一面极具感染力的笑脸墙。据思源实验学校校长何文铁介绍,这所学校是天等县易地搬迁配套教育扶贫项目,属粤桂扶贫协作援建学校,主要招收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入学儿童。
对于这所学校的孩子而言,学习文化知识和继承天等精神,意味着找到一把打开束缚在身上贫穷之锁的钥匙,手握改变命运的主动权,并把不认命不服输和自强奋进的品质变成共同的精神纽带,化成热爱这一方土地建设美丽家乡的不竭动力。
在脱贫致富 “1+4”模式带动下,曾被贫穷束缚手脚的天等县人民苦尽甘来,今年5月,天等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成为“十四五”期间包括天等县在内脱贫摘帽地区的新任务、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