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行长”买十余套房产别墅后被判无期:还原民生银行27亿诈骗窝案始末

曾震惊市场的民生银行“假理财”诈骗窝案终于宣判。

2020121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原行长张颖合同诈骗二审刑事判决书,根据北京市高院终审判决,张颖最终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爆发虚假理财案,支行行长张颖等人被公安机关带走,该事件震惊市场;北京银监局随后对民生银行开出2750万元罚单,张颖及两名副行长肖野、何蕊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

日前公布的法院判决认定,自2013年以来,张颖以高息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并将购买或受让虚假理财产品的钱款转入其控制的个人银行账户,骗取147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27.46亿余元。法院裁定书同时披露了该案件的诸多细节。

对此,外界嗟叹:昔日民生银行的先进个人、明星行长,如何沦为阶下囚?这背后又折射出民生银行的哪些问题。

编造两类理财产品 吸收百亿存款

制造了这起“著名”诈骗事件的张颖,本是民生银行内部公认的先进个人与明星行长。

按照民生银行官方的说法,作为“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一面旗帜”,200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是民生银行的零售标杆。

据公开信息,张颖于2011年担任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第二任行长。“理财业务一直是该支行的特色,张颖到任前,该行的资产规模不到20亿元,张颖接手五年,把存款做大,2017年该行规模超过了100亿元、金融资产规模上升到了同业全国第一的位置。”有民生银行人士对《企业观察报》说。

据中国共产党网公示,2014年张颖当选中国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先进个人。

“当时没有人想到,这竟是一场虚假繁荣。”前述民生银行人士说,“事发时,我们也惊诧张颖是怎么干下这么大骗局的,被她骗走的数十亿元资金又去哪儿了?”

张颖是如何策划骗局的?据北京市高院的两份刑事判决书,张颖在被调查期间供述,2011年担任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后,为提高业绩,她以支付高于正常存款利率的方式招揽客户到航天桥支行存款,高出正常存款利率的那部分利息由自己掏钱支付。

这种模式持续到20126月,她已无力支付高额的利息。“总的资金亏空有十几或几十亿元,我没有数的概念。”张颖说。

为了保持业绩,张颖开始通过虚构虚假的高息“过桥”业务,骗取客户存款并用来偿还之前存款客户的高息,即旁氏骗局;另一方面,2013年起,张颖开始伪造理财产品协议,向客户出售虚假的理财产品。

2015年,张颖还在支行内建立起了针对资产过千万元客户的“鲸钻高尔夫俱乐部”。据张颖供述,如果民生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收益不高,这些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很可能把钱转到其他银行,航天桥支行的资金量就会下降。为了留住这些客户,她又编造了一系列新的虚假理财产品,并把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副行长肖野拉下水。

“我告诉主管俱乐部的副行长肖野,自己有大客户急于赎回未到期的产品,俱乐部愿意接手该产品的客户能够享有产品原购买人的年盈利,肖野和理财经理就当成真的理财产品向客户推广。”张颖供述。 

另据张颖供述,销售虚假理财产品时,她会先到柜台告诉柜员:待会儿有客户做转账业务,但收款人不想让转款人知道他的情况,从而让柜员把转账回单交给她自己。嘱咐好柜员后,张颖再与客户签合同,并带客户到指定的柜台办理付款业务。

20169月后,航天桥支行按照民生银行总行要求安装了印控机,盖章要通过网上审批手续,张颖就让航天桥支行办公室主任何蕊刻了枚假的储蓄业务章,其他人要在协议上加盖假的业务章,向其请示后到何蕊处盖章。

如此一番“精密”安排和辗转腾挪后,张颖就把本不存在的理财产品成功卖给了那些高净值客户,而这些钱均转到了张颖所控制的多人在民生银行的账户中。

裁判文书显示,本案中张颖制造的虚假理财共有两大类,一类是虚构期限为一年半至三年,年化收益率高达15%40%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这类理财产品针对张颖少数的早期客户,这些客户资金规模较大。

另一类则是虚构年化收益率为4.5%左右的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张颖谎称该类理财产品的原持有人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一般为一年)因故转让理财产品,受让人受让这类理财产品后,能够享有产品存续期内的全部收益,而不论转让交易在存续期内何时发生。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编造出来的高收益令张颖吸收了百亿存款,但也令其骗局败露。”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开洋对《企业观察报》说。20174月,有购买了张颖假理财产品的客户拍了一张该产品的照片,发给他在民生银行的熟人,询问这款产品为什么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其他支行或渠道能否买到。经查询发现,民生银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相关领导找到张颖,询问情况后决定上报总行,最终由民生银行总行向公安机关报案。

东窗事发前连夜销毁证据 准备跑路

张颖骗取的数十亿资金最终流向哪里?这也成为审判该案件的司法机构与外界关注的重点。

法院判决书显示,为了满足张颖个人的业绩需求,8亿余元流向了前述“体外循环”的高额贴息,主要涉及的客户包括海康威视、香飘飘等企业和个人,存款共计100余亿元;

张颖供述,她还给了为自己“拉客户”的赵某七八亿元好处费。此外的数十亿资金则被张颖大肆挥霍,例如,张颖用其控制的个人银行卡内二三亿元购买房产,分别用其母亲、朋友、朋友母亲的名义持有,包括:万柳书院5套房产、7个车位;白石桥金地华著一套房产、鸿坤花语墅两套房产、西红门的一套别墅、秦皇岛四套房产;海南三亚鸿坤山海墅、北京后海的四合院等;

房产之外,张颖还花费几亿元购买了大量的手串、珠宝、玉石、手表等物品,以及宝马X5MINI、特斯拉等汽车;

对于帮助自己代持房产的吴某,张颖除支付其800万元的“工资”外,还包括MINI轿车、卡地亚戒指、卡地亚手表、爱马仕手表等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张颖制造的“体外循环”理财骗局中,上市公司海康威视是最大客户。据法院裁定书披露的信息,20154月起张颖团队为海康威视在民生银行做定存贴息,正常存款利息3.25%外,私下能再返存款额3.3%的好处费。

张颖供述,仅海康威视在航天桥支行获得的贴息就达2亿元。海康威视公司在航天桥支行共存款七八十亿元,获得贴息共2亿余元,为了便于入账,贴息在海康威视公司的账目上记成货款。

“海康威视在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的存款,利息之外获得的好处费,在海康威视公司的账上记成销售费用,未依法进行公告。”曾在航天桥支行办理过存款的海康威视财务中心负责人也曾这样对外界说。

“张颖案”的另一客户香飘飘公司财务中心资金部总监也证实,在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存款额外获得的好处费,无法在香飘飘公司的银行账户入账,因此存入用于公司经营的个人账户,由公司财务部门管理使用。

多位律师对《企业观察报》指出,从另一方面看,海康威视等牵涉“张颖案”的公司,在财务运作上也有违规嫌疑。

“张颖案”性质恶劣,还在于涉案人员连夜销毁证据并企图跑路。据法院裁定书披露,2017412日,张颖被叫往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了解情况后,肖野指导员工何某琼为张颖制作关于被害人刘鸿发的假对账单;当晚,肖野也被叫往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接受调查后,员工何某琼和高某按照张颖、肖野的指示删除张颖、肖野等电脑中涉及虚假理财产品的相关内容数据,转移张颖、肖野处的虚假理财合同、销售记录和伪造的储蓄业务公章。

何某琼称,肖野还让她联系办公室主任何蕊拿走假公章,次日在分行的反复追问下,才将合同、公章等交回。

根据法院调查,在东窗事发前,张颖早已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张颖曾对外支付1817万元,用于办理自己和朋友王某的新西兰移民费用;张颖还以王某的名义购置了多处海外房产。法院裁定书披露的一个细节是:在接受调查期间,张颖曾转给王某5000万元;张颖被公安机关带走后,王某与他人开车将张颖的手提袋、箱子等物品送到鸿坤林语墅的家中。

二审中,张颖辩护人提出,其利用行长职务便利,将客户转入银行的资金进行了不当使用,民生银行才是实质的被害人。张颖利用职务便利造成单位损失,应构成职务侵占罪。但该说法并未获得法院认同。

北京市高院指出,虽然客户的资金转入了陈某等人在民生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但这些账户均在张颖的控制之下,由于根本不存在真实的理财产品,上述购买所谓理财产品的资金完全游离于民生银行的监管体系之外。当客户的钱款进入张颖控制的资金池时,被害人对资金的占有已经丧失,且由于脱离了民生银行的实际控制,故无法认定为民生银行的财物。因此,张颖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而非职务侵占罪。

民生银行漏洞

“按照规范流程,转出方不到场的情况下,银行不能自己办理理财转让业务。”前述民生银行人士指出,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由总行个人金融部发布,分行和支行都没有发布理财产品的权力。正规理财产品的购买渠道有四个: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营业网点柜台。任何客户的理财产品转让,转让方和受让方都必须要到银行柜台办理,并对转让过程进行录像。

“张颖案”中,经手办理理财产品转让的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员工李某慧曾这样对外界说:“正常理财产品及理财产品合同在民生银行网站上都能查到并下载,这种转让型理财产品却查不到,肖野(副行长)说是高端客户的私人定制版,不对外公开,所以查不到。”

多数银行业人士和律师认为,该案件也暴露了民生银行内部的监管缺失和漏洞。

20171121日,北京银监局于对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作出处罚决定。《北京银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下辖航天桥支行涉案人员销售虚构理财产品以及北京分行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监管部门责令中国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改正,并给予合计27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裁判文书显示,案发后,部分涉案款物已被冻结、扣押或查封。民生银行于20175月至20194月间,代为赔付了绝大部分被害人的损失。

“实际上,前两年银行‘飞单’是业内常态。张颖案发生后,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严查之下,这种现象才得以禁止。”国内某大型股份制银行理财部门负责人王洪对《企业观察报》说。

另外,多位银行业人士指出,从时间点来看,“张颖案”发生的重要背景和大环境是,民生银行的激进资产扩张。

据公开资料,在存款、债券和同业负债的驱动下,民生银行自2014年至2016年发起了一轮大规模的资产扩张,其资产总额从2013年底的3.2万亿元增至2016年的5.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

彼时即有投行人士提出,民生银行的资产扩张路径暗藏风险:新增资产广泛分布于民生银行的信贷和各类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在2018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被记载于应收款项类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类别,为民生银行贡献利息费用在内的收益。

“不过,这些金融工具,除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为相对透明的债券资产,其余两类多数是并不算透明的债权类资产。这种债权类资产,通常会受到债务人偿债能力的重大影响。”有投行人士指出。

据公开信息,过去几年,除了借资产扩张“东风”而发生的“张颖案”,民生银行也爆发了多起资产爆雷和踩雷事件。

从民生银行披露的历年财务数据看,资产扩张也影响了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以不良贷款率为例,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3年的0.85%,上升至2018年的1.76%

意识到上述问题的民生银行在2017年进入了调整期,包括改善资产质量与控制风险,在此背景下,民生银行业绩在2019年得以回升。

“民生银行的净息差较低,导致其整体利润不高。例如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与其做比较,可以看出,净息差较低导致民生银行的利润增速和市场估值较低,2019年,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5.28%13.61%6.94%;市值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的总市值分别为8234亿元、2511亿元、2496亿,分别对应市盈率8.9倍、8.9倍、4.7倍。”前述投行人士称。

从今年前三季度各银行披露的数据看,股份制银行中,赚钱能力表现最好的是招商银行,而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18.01%的民生银行,则是全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净利润增速降幅最大的。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民生银行1.83%的不良贷款率,也处于全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较高的水平。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经历过战略收缩的民生银行,2019年又开启了新一轮资产扩张。而如何在资产扩张中管控内部风险,始终是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