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企业发展要紧抓新阶段三个基础性变化

新阶段,搞企业改革、企业发展,要紧紧抓住新阶段三个基础性变化。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主题的“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表示。
李稻葵提到,新阶段有很多重要的战略部署,包括构建新格局。在林林总总的新政策背后,到底是哪些基础性的要素和因素发生了变化?哪些是导致政策和提法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为此,李稻葵总结以下三个基础性变化:    
第一,国际格局变了。过去70年美国人领导着全球化新格局。过去40年我们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国际经济大循环,而这些格局在变。变化的浅层次现象是外需不足了;深层次的变化是西方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这个重新认识一定是非常复杂的,带来很多矛盾的过程,表现在关税要加,技术要设壁垒,能“卡脖子”先卡着,企业走出去投资一定要限制。这个变化在疫情之后会加速,希望这个速度快一点,经过五到十年的变化,让西方真正深入了解中国和接受中国的发展,让我们的对外经济关系更加有利。但是这个过程一定很曲折。
第二,产业结构变了。这一轮的变化不仅是科技的变化,还有资本,“科技+资本”迅速地改变了我们的产业,像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平台等等。比如蔚来汽车,刚生产一年多,产量不到十万辆,只有两个车型,市值已经达到680亿美元,超过了有着80年历史、产量约一千万辆的通用汽车。接下来还有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理想汽车仅有一个车型,今年的产量不到1万辆,市值也达到三百多亿美元,超过福特。
“这里面有泡沫,但是必须承认今天的资本推动新技术蓬勃发展,势不可当。”李稻葵表示,科技正在改变世界,“科技+资本”的趋势以前没有过,今年纳斯达克涨价40%,道琼斯涨了6%,这就是“科技+资本”。
第三,治国理念正在变化。五中全会有一个新提法叫做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句话值得企业家朋友琢磨。共同富裕怎么实现呢?国外的经验,瑞典、北欧、法国,一定程度上是高税,法国的总税收占GDP51%,瑞典、北欧平均税率50%,这些国家心安理得。
“我跟一个瑞典朋友交流,他说在瑞典如果有一个政治家竞选时说要上台减税,大家一定把他选下来,认为你要减税也一定要减福利,所以北欧的政治均衡是高税高福利。”但李稻葵表示,“我估计中国恐怕不会走这条道路,不然效率会降低。”因为我们的共同富裕靠是国有资产。国有经济、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是干什么的呢?如果拼效率不一定拼得过民营经济,拼创新、拼宏观调控不一定比民营经济的决策好,但国有资本如果搞得好可以给国家缴税,这样老百姓就可以少纳税。
搞企业改革的政府领导该做什么思考呢?对于国企,李稻葵认为尤其要关注两件事。
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做根本调整。改革开放40年来,就是在不断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在的方式是直接把政府工作人员安排在董事会,这个做法是有历史经验的,但这样做的效率不一定最高,因为政府的逻辑跟市场的逻辑、企业的逻辑不一样。政府直接派领导管企业决策,这相当于把政府的思路和企业的思路捆在一块,不一定最优,可能需要调整。
第二,国有资产一定要经营好。目前,国有资产的量基本上是GDP的两倍。如果国有经济做好了,包括入股非控股民营企业的股份,每年能够给国家提供按照资产算4%的回报,相当于每年能够减少占GDP8%的税,这是多大的一笔经济效率提高的红利。国有经济一定要做活,国有经济既包括控制的国有资产,更包括国家通过各种形式入股的其他形式的企业。

“蔚来里面有安徽省财政厅的股份,这笔投资非常好。政府不干涉企业的经营,但是蔚来经营好了,政府能够收税,还能够收红利。”李稻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