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国利用外资增长6.2% 规模创历史新高
1月20日,商务部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
这一提升是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实现的逆势增长。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评价称,2020年,我国圆满完成稳外资工作目标,成为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做出了重要贡献。
数据显示,2020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8570家,平均每天新设立100多家。
除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我国吸引外资还实现了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来源地保持稳定等特点。
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7767.7亿元人民币,增长13.9%,占比77.7%。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分别增长78.8%、52.7%、15.1%和11.6%。
宗长青分析说,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为稳外资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分析认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外资投资增加与近年来中国鼓励和引导外国投资者投资的领域相吻合。去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就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领域。
从主要来源地情况来看,对华投资前15位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6.4%,占比98%,其中荷兰、英国分别增长47.6%、30.7%。东盟对华投资增长0.7%。
分析认为,这与中国逆势扩大开放,出台一系列稳外资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以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例,7年6次“瘦身”,2020年全国版负面清单较上年压减比例17.5%。启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围。组建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累计帮助外资企业解决防疫物资短缺、通关便利、上下游协同复工等困难问题3000多项。
有评论称,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跨国企业来不来,看的就是政策和市场的“含金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凭借制度优势以最快速度控制住了疫情,领先步入经济复苏,供应链和需求端持续恢复,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此同时,疫情也促使全球企业重新审视自身供应链风险,从重视效率转向重视稳健性转变。中国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供应链、产业链的稳定性值得跨国企业信赖。
此外,外资增长的区域带动作用也很明显。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长8.9%,占比88.4%,其中江苏、广东、上海、山东、浙江等主要引资省份分别增长5.1%、6.5%、6.6%、20.3%和18.3%。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增长明显,辽宁、湖南、河北等省份分别增长13.7%、28.2%和35.5%。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丛屹对媒体表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首先是因为其具有超大规模、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中国14亿人,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以上人群,不仅市场容量大,而且还处于需求升级阶段,这对于外资有着巨大吸引力。因此,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继续是海外投资的热点地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2%,贡献了全国1/10的城镇就业,1/6的税收、2/5的进出口。宗长青说,2021年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的一年,我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本报张郁综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