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聊关停看企业如何把控风口
2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虽然小米官方随后回应称:“关于造车传闻,我们不予置评!” 但消息传出后,小米集团股价快速冲高。
巧的是,同样是2月19日这一天,小米米聊正式关停。
十年米聊,今日关停。今日造车,可否成哉?
从一个风口到另一个风口,机遇还是陷阱?企业该如何把控?
风口之上并非都能起飞
小米公司总裁雷军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然而不断出现的风口,既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更有可能是一个致命的陷阱。
以小米为例,米聊,可以说是小米成立之初追求的第一个风口。
作为国内首个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聊天软件,早于微信一个月推出的米聊,10年前开始处于“战略收缩”状态,3年前曾重装上阵但收效甚微。
2010年,成立还不到一年的小米,受海外社交软件Kik Messenger的影响,察觉到了隐藏在移动社交背后的机会,在“小米通”的基础上,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升级出了米聊,并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上线。2011年4月27日,米聊注册用户突破100万,同年5月米聊成为App Store中国区免费社交应用第一名,6月份用户数突破300万。
米聊最初被雷军寄予厚望——雷军曾经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提到,米聊是移动互联网风口以外小米发现的第二个拥有千亿美金的机会。米聊、小米手机、MIUI系统组成了小米早期业务版图的三驾马车。
雷军的创业极其注重时机。不过,在即时通讯这条赛道上,米聊虽然起了大早,依旧赶了晚集。
2011年,米聊推出一个月后,还没站稳脚跟,腾讯便在iOS平台上推出了微信1.0版本。上线半年内,米聊借鉴Talkbox,推出了“语音对讲机”这一热门功能,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到400万以上。
微信也很快跟进,死咬米聊,推出了搭载语音聊天功能、摇一摇、漂流瓶等更丰富的聊天功能。彼时的微信做的更关键的决策是,支持用户导入QQ的朋友链。
这一系列操作很快奏效,到了2011年年底,微信的用户已经快速激增到了5000万以上,逐渐拉开了和米聊之间的差距。
米聊不敌微信,一方面是因为对手太强大,而小米又缺乏即时通讯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米聊在竞争过程中多次出现战略失误。
可见风口不是人人都能追,也不是追了风口就一定能起飞。在追风口之前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战略判断和反战策略,非常有可能在风口被粉碎。
事实上,一直追赶风口的企业,最后大部分都难以获得成功。
回顾2011年,团购事业无比火热,超5000家团购网站各种竞争,想要抢占先机,投资者也挥舞着手里的资金,抢着给创业者投资送钱,期望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是从一开始的“千团大战”到后来的“百团大战”,“过山车”的市场乱局之后,团购网站的死亡率高达99.96%,近乎“团灭”。
2015年,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风口爆发,一时之间,O2O创业项目迅速热火朝天。那段时间,仅仅在上门领域,资本市场就投入了近300亿元人民币。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不断有O2O平台宣布“死亡”。
到了2016年,直播业突然开始火爆,各类直播平台近400家,直播用户近3.25亿,占网民总量的45.8%,带动相关的产业经济高达550亿元。然而,如此繁荣的直播风口,也在维持不到1年的时间后就掀起了倒闭浪潮。
再然后是2017年的“共享”。以共享单车为例,最风光的时候有上百亿元的资金涌入、上百个玩家入局,“ofo小黄车” “Mobike单车”“哈啰单车”……红橙黄绿的共享单车像彩虹般充斥在马路、广场、车站。但狂风一过,不少企业无奈宣布“破产”,用户讨要押金,闹得沸沸扬扬。
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2019的“视频带货”,风口很多,但如何追上风口成功创业才是重中之重!
诚然,抢风口是创业家的天性,可风口下的创业却更多的以非常态进行。
企业要理性对待风口
其实追风口对于很多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可能是捷径,但也可能是深渊,关键在于该如何追逐风口。
今天之所以风口频发,与信息技术的发达有直接的关系,以往少数几个人闷声发财的时代基本上结束了。
每个人理论上都有看到,甚至参与各式各样“风口”的机会,这激发了人们去抢先一步的斗志。但是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噪音也越来越多,引诱人盲目入场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多了。
很多非理性的资金在疯狂布局,这个时候对风口着迷的朋友最好能先静下来,花一定的时间去好好研究行业,而不是急着捕捉市场风向。
在以“风口”为剧名的大戏中,除了少数真正抓住风口的人外,参与者可以简单分为三派:一是无风处的“造风者”,二是微风处的“吹风者”,三是风落处的“救风者”。
对于“造风者”而言,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诱敌深入”,然后收割走人。为此,他们布局了大量的“鼓风机”,镜头感十足,给人造成一种“这么大的一个风口,谁不进谁就是傻子”的幻象。
比如前些年非常火的区块链、比如不断爆雷的P2P。
风落处的“救风者”主要是指风口已走但仍然坚守原地不懂舍弃者。一些传统大企业就很容易犯这种惯性思维的错误,有时候是明知市场在消失,也要拼命挽救。
这时大企业应该做的事情是,当某个业务开始老化时,应该开始要把挣到的钱投给小企业,帮助这些小企业逐渐成为独角兽企业,从而延续大企业的生命。
一直频繁追击风口,可能会让人没法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不断落入“造风者”“吹风者”及“救风者”的棋局。
在追赶任何风口、决定做投资之前,请暂时收起一下你的激动,问自己几个问题:是真风口还是假风口?支撑风口的商业系统是不是已经基本成熟?有没有落地的可能性?自己有没有能力和资源抓住这个风口?
当雷军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新机会,并决定进入手机行业时,小米站上风口“顺势而为”,这是雷军对小米成功总结的经验之一。
始终在追逐风口、且嗅觉灵敏的雷军早已看到新能源汽车的潜力,媒体报道称雷军也曾多次考虑小米造车的可行性,但被多次否决,只因行业的高门槛始终提醒着他,直到目前的时间点让强调顺势而为的雷军,最终下定决心开始造车。
雷军屡次否决小米造车的原因,在于造车惊人的资金量。雷军说,1996年雷军在金山公司的时候企业陷入困境,曾一度差点发不出工资而关门。从那次之后,雷军对现金流极其在意,非常保守,需要账面有足够多的现金。
早在2012年,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特斯拉工厂进行试驾,体验过Model S后,他形容特斯拉与其他汽车的差异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单机本地运算的差别。雷军还于2013年多次拜访马斯克,并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下文章,称“Elon Musk是个酷同学”。
随后2015年开始至今小米不断申请着与汽车相关的专利,同时雷军又在近几年或自己投资或经由顺为资本对蔚来和小鹏进行投资。种种迹象都表明着小米可能进军汽车业务。
马斯克给特斯拉汽车的定义就是“轮上电脑”,操控一辆车犹如操控一部电脑或者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增长天花板在望,新能源汽车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红利高地,崇尚“风口论”的雷军在此时考虑下场,入局造车,并非一个意外的选择。
如今,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带动了中国智能汽车制造相关产业链的成熟,蔚来、小鹏等先行探路者也逐渐解决了产能危机,正确的时间点似乎已经到来了。
荣耀总裁赵明曾经在漕河泾TEDx的演讲中道出了答案,“对于一个商业组织来讲,只有拥有战略控制点的商业机会才是能够选择的,才是对你有意义的,其他的机会其实很多都是泡沫。当你学习别人的时候,如果你只想跟随,想借风口,风总有停的一天。追逐风口和依赖风口的结果,风停了你就会摔死,所以我们不能等风,我们要拥有自己的战略控制点。”
在商业世界里,最重要的反而不是那些天天在变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变化的东西可能都是被掩盖起来的陷阱。
把握商业的风口,还要站在常量的基础上,去寻找变量,再找到自己的长期战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