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四个关键词 这是国资央企“十四五”时期的前进方向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开好局、铺好路是关系到204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万里长征第一步”。


国资央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无疑对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兑现2035发展远景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企观国资从纲要全文中把这些关键字摘了出来,数一数国资央企未来到底要在几个点上深下功夫。


关键词一:创新驱动


纲要第二篇核心词便是“创新驱动”。文中指出,“坚持创新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郝鹏也曾说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关键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头号任务”。国资央企在“十四五”期间集中优势资源,把自身打造成为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科技力量。


国资央企应当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企业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二:扎根实业


纲要第三篇中强调了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还是实体经济。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的重中之重。


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从实体经济的土壤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到现在更没有理由丢掉“这片沃土”。但随着技术进步,更高水平的通信技术和数据控制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实体经济旧有的生产方式,变得更加智能化。


为此,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智能化的水平,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智慧升级。


同时,国有企业还应把目光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持续增长带来新的动能。


通信、基建领域的国有企业还需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等多个方面,加快布局建设诸如5G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三:数字中国


纲要第五篇强调了为迎接数字时代,全社会须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国有资本和国有相关企业有必要对关键数字技术的突破,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等基础学科的交叉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


在应用方面,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放搜索、电商、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大数据服务产业,最终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


关键词四:深化改革


纲要第六篇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以及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前已从全局出发,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1+N”的顶层设计。国资委又针对性地制订了国有企业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国有企业加快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促进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主体。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行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