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河山待“十四五”
虽然遭遇“三降”,石化全行业将把握大势,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低油价,石化行业遭遇的挑战和冲击前所未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08万亿元、同比下降8.7%,利润总额5155.5亿元、同比下降13.5%,进出口总额6297.7亿美元,同比下降12.8%。这是石化行业有统计记录以来经营数据极为少见的一年。总体看,全年生产经营情况的特点可以用“有降有增”来概括。
2020:有降有增有突破
受疫情影响,2020年1-2月,全行业生产经营遭遇严重冲击,原油加工量、主要产品产量等降至冰点。由于封城、封闭化管理、交通中断等问题,市场消费、物流运输严重受阻,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在3、4月降至冰点。2020年全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3个特点。
一是经济数据下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7%,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5%,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2.8%,这3个主要指标同步大幅下降是石化行业历史上极少有的。
二是产品价格下降。全年布伦特原油均价41.74美元/桶,与上年度的64.26美元/桶相比,同比下降35.05%。这是在上年度同比下降9.9%的基础上再次出现的大幅下降。
化工品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6.4%。其中,39种主要无机化工品中年均价格同比下降的有29种,占比达74%;88种主要有机化工品中年均价格同比下降的有70种,占比达79.5%。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是全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原油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6%,连续两年同比增长;天然气产量188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连续4年增量超过10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6.74亿吨,同比增长3.0%;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3.6%。具体看:烧碱产量同比增长5.7%,乙烯增长4.9%,纯苯增长8.6%,精甲醇增长4.7%,合成树脂及共聚物增长7.0%(其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同比分别增长8.9%、10.8%、3.3%),合成纤维单体增长8.6%,氮肥(折纯)增长2.7%,轮胎增长1.7%。
四是主要产品消费增加。主要石化产品的市场消费虽然一季度大幅受挫,但是自二季度开始逐步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7.36亿吨,同比增长5.6%;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25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主要化学品表观消费总量同比增长约4.6%,其中烧碱同比增长5.8%、乙烯增长1.7%、纯苯增长8.8%、甲醇增长7.5%、合成树脂增长8.4%、合成纤维单(聚合)体增长7.9%。
五是分化更加明显。从营业收入看,油气板块同比下降17.6%,差于行业平均值;炼油板块同比下降15.5%,差于行业平均值;化工板块同比下降3.6%,好于行业平均值。
从利润看,油气板块同比下降82.3%,大幅差于行业平均值;炼油板块同比下降45.6%,也大幅差于行业平均值;化工板块同比增长25.4%,明显好于行业平均值,并大幅好于油气和炼油两个板块。
从子行业看,基础化工产品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双下降(-5.2%、-2.6%),农药(+6.1%、+0.5%)、专用化学品(+1.6%、+13.4%)全年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合成材料(-6.7%、+5%)、橡胶制品(-0.8%、+39.6%)全年营业收入、利润“一降一升”;煤化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7%,全年亏损19.4亿元,增亏近11亿元。
2020年,石化产业创新发展又有新突破,主要表现在防疫抗疫发挥突出作用,全力拼搏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本质安全实现新提升;骨干企业“压舱石”作用更趋明显;园区规范化又有新进展4个方面。
自2020年5月开始,生产经营逐步改善并回升向好,炼油板块到当年9月底实现扭亏为盈38.4亿元。9月,全行业营收已接近正常年份每月1万亿元的水平;10月,全行业利润总额恢复到较好年份每月700亿元以上的水平。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国化工完成国资委下达的考核指标,营业收入总和、利润总额高于全行业的50%,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高于加工总量和总产量的70%,乙烯聚乙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的70%,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占全国的100%,确保了原油和天然气产量连续两年正增长,为保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谊、巨化、中国化学等企业集团及万华化学、鲁西、东岳、鲁北化工、利华益、京博等一批企业在创新发展以及管理改革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区域经济和石化行业实现稳中求进做出重要贡献。
十三五:“11212”
“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进一步巩固世界第二石化大国和世界第一化工大国的地位,对世界石化市场的贡献一直稳居40%左右,总体可以概括为“11212”。
“一个目标”:强国跨越成为全行业共同的追求。“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是石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长期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一经提出,即高度凝聚了行业共识,成为广大石化企业和石化人的共同行动。广大企业和石化园区对标世界一流:找差距、查短板,借鉴典型、学习经验,改变过去拼资源、拼规模、拼资金的传统模式,把突出主业、做强做优放在了突出位置。
“一个主题”:高质量发展成为全行业的根本要求。基于“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明显进步,“2019年石化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中国石化产业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从此全行业和各企业无论是研究发展思路还是部署发展目标,都首先统筹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
“两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成为全行业的共同发力点。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成为石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两大发展战略”。5年来,石化行业突破了一批先进勘探开发技术,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开发了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补短板”和“制高点”技术,创新开发了一批先进过程强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
绿色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强化,全行业和广大石化企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深入推进“能效领跑者”活动,注重绿色技术创新,接连推出绿色新工艺和绿色产品目录,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行业能耗增速由“十二五”的6.9%下降为3%,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10%以上。5年来,共认定绿色工厂170家、绿色产品416种、绿色石化工艺30项、绿色园区试点示范12家。
“一个共识”:国际合作在中外企业和企业家间深化。伴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石化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十三五”期间,我们成为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的正式会员,与ICCA等国际组织以及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的石化组织都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机制,并就全球共同关注的碳减排、责任关怀、可持续发展、化学品监管、解决塑料污染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寻求合作。
“两个世界一流”:一流企业和一流产业集群正在阔步向前。“十三五”以来,我们加大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力度,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等央企积极与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对标,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5年来,我国石化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有显著的变化。
中石化营业收入由2016年发布的2943.4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发布的4070亿美元,增长38.3%;5年间一直保持《财富》世界500强前3位,2020年居第2位、居能源化工行业第一位,炼油能力、PX产能、炼油产品总销量均全球第一,化工品销售额全球第二。
中石油营业收入2016年的2992.7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3791.3亿美元,增长26.7%;《财富》500强排名一直保持前4位、国际大石油公司排名保持前3位,“十三五”创造了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储量增长高峰期,聚烯烃专用料占比提升到54%。
中海油销售利润率等经济指标一直居世界各大能源公司前列、连续16年央企考核A级,《财富》500强排名由2016年的109位上升到2020年的64位,营业收入由678亿美元上升到1086.9亿美元,排名提升45位、收入增长60.3%。
尤其是去年对国内原油增量贡献了83%,为连续两年增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化集团实施“科学至上”理念,推动由贸易型和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农药种子业务与美德等强国并肩,《财富》500强排名由2016年的139位上升到2020年的109位,营业收入由606.6亿美元上升到803.7亿美元,排名提升30位、收入增长32.5%。
中国化工特种化学品竞争力增强,5年收入增长58.9%,《财富》500强排名大幅提升70位。延长石油《财富》500强排名由2016年的325位上升到2020年的265位,营业收入由317.5亿美元上升到445.6亿美元,排名提升60位、收入增长40.3%。新上榜的恒力集团2020年列榜单第107位。还有像万华化学、新和成、东岳等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世界一流产业集群方面,以上海化工区、大亚湾、宁波、长兴岛石化基地以及南京、常熟、东营港新材料产业园、宁东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石化、化工园区,都在对标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新加坡裕廊岛等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和石化基地,目前已具备较强的世界一流绿色石化基地的基础。
十四五:踏上新征程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发展及其2035年远景目标都作了规划和展望,石化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也已发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8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经济工作。
“把握大势,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要求我们在新的一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石化行业立足连续10年世界石化大国的平台,既要正视大宗基础化学品过剩的现状,也要正视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深入分析行业、企业和产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创新置于一切工作的首位,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加快解决结构性矛盾及区域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链产品链的高端化,通过创新补齐短板、锻强长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全行业应当重点盘整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本质安全、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和突出问题;相关子行业尤其是化肥、氯碱、纯碱、电石以及炼油等12个基础石化工领域应当结合自身的状况和特点,重点盘整落后产能退出情况、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关键核心技术制约等方面存在的短板、绿色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智能工厂建设、产业升级示范的经验与教训等。企业主要盘整“十三五”规划执行得如何,目标是否实现,中期有没有调整以及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的内容。通过盘整既总结经验,更总结教训;既看到优势,更发现短板;既盘整了基础,又找到了再出发的方向;既盘整了稳中求进的底气,又明确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全行业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炼油产业成品油过剩,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短缺,提出“减油增化”;面对柴油消费接近平台期,汽油市场小幅增长,加快调整柴汽比,都是以问题为导向在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鉴于2020年有些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出现资金风险,新的一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进一步增加,因此需要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哪些风险,如果国际国内环境长期不见好转将产生或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并研究相应的解决应对方案。
问题导向可以及时发现质量与效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企业运营效益与跨国公司相比差距较大。2020年,全行业还有4596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占比约17.6%,同比增加8.4%,亏损额1993亿元,同比增长8.5%。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也很严重。去年,油气开采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为937.9亿元、是利润总额270.9亿元的3.5倍,炼油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为2305.7亿元、是利润总额476.7亿元的4.8倍,化工板块应收与库存合计1.1万亿元、是利润总额4297.2亿元的2.55倍。在利润再创新低的现实面前,库存和应收账款是如此之巨。是否可以安排专人对这些库存和应收做些分析,看看都是什么样的构成,账龄是多少,并研究制定“压库存、减应收、提效益”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问题导向可以帮助制定产业链安全预案。为适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变,我们应该花一些功夫认真梳理产业链供应链的情况、认真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是否存在“卡脖子”的瓶颈,并针对特殊情况、特殊时期制定相应的应对办法和预案。
(转自《中国石油石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