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岗:省会城市是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阵地

5月13日至1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省会城市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座谈培训会,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基层落实落地。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在会议上强调:“确保年底顺利实现三年改革任、70%以上的目标。”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实施方案近一年,彭华岗指出,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内经济增长极,国有资产规模较大,在承担服务城市功能的同时,还承担着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功能,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阵地。


彭华岗再次强调,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一个抓手、四个切口”的工作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年底顺利实现三年改革任务70%以上的目标。


彭华岗表示,各省会城市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论述,把握好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责定位、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等方面的改革重点内容。


会上,成都、杭州、济南和广州等4个省会城市作了经验交流。


据2020年各地公布经济年报显示,2020年省会GDP十强分别是广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长沙、郑州、济南、合肥和西安。其中,广州突破2.5万亿元,成都1.77万亿元,杭州1.61万亿元。


在实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期间,各地积极制定当地改革任务。


广东省国资委将在省属企业全面推行十个专项行动,包括专业化整合专项行动、“小升规”专项行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专项行动、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专项行动、省属二级企业混改专项行动等。


其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专项行动要求加快推动创新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应用,加速省属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省属企业推进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项目,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服务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


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错月数据),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同比增长1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亮点,同比增长9.7%。


在“混改”方面,广东将重点推进16家省属二级企业混改工作,鼓励列入“双百行动”“科改师范行动”等专项工程的企业在混改方面率先突破。“广东的混改不但要体现稳慎,更体现出积极。”广东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李成这样表示。


今年1月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指出,更好发挥四川国有经济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骨干作用。


四川省国资委表示,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化央地企业合作、川渝国企合作,强化与国际商业伙伴深度合作,借助重大活动带动更多四川装备、四川技术、四川服务“走出去”,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的科技合作,攻克一批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深化国家级省级“双创”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据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浙江杭州作为第二批综改试验区,围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利用“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据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今年1月,山东省国资委表示,到2022年,山东各级国有企业将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集团公司和重要子企业董事会全部设立规范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原则上占多数;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落实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工作制度。


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到2022年山东省属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将均不低于3%,重点制造业企业力争达到5%。建立省属企业主业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二级企业主业。制定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选取部分重点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


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到2022年将实现混改户数、资产双提升,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


在推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方面,对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2022年在各级国有企业控股子公司全面推行。在省属企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效能评估试点,全面建立管理、技术、技能等多序列并行岗位管理体系,并实行相匹配的宽带薪酬。


除成都、杭州、济南和广州,第一批综改试验在推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上打造了样板,有力推动了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上海实行“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直接监管企业资产、营收、利润占比均超过90%;搭建金融、运营和投资3个平台公司,初步形成“1+3+N”国资监管架构;同步开展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推动改革更加精准化;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深圳深化分类授权放权力度,创新构建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国资监管实现高效化、数字化、智慧化;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立足城市国资服务功能,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以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国有资本格局基本形成。


沈阳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解决,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实现“僵尸企业”基本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