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如何让“死亡之海”复活

6月5日,在第50个世界环境日之际,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朔方光伏电站组织开展“百人植树”活动。与普通的植树造林不同,中广核是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实现有效治沙2.7万亩,这一切仅用了两年时间。


发电不误治沙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是中国七大沙漠之一,曾经水草丰美的库布其退化成风沙肆虐的“死亡之海”。然而,库布其沙漠却拥有全国一类的太阳能资源。这里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光照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


库布其沙漠因此受到中广核的青睐。作为一家清洁能源企业,中广核利用了库布其沙漠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光伏清洁能源项目,“沙漠+光伏+设施牧草”等种植模式起到固沙绿化的作用,探索植树治沙与光伏治沙“双向碳中和”模式。


2018年11月14日,位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的库布其一期项目建成,电站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半个月后,距离100公里外的格桑光伏电站也在2018年11月30日宣布投产。该项目采用“林光互补”建设模式,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建成投产,是达拉特旗光伏领跑基地中首个全容量并网的项目。


2019年12月7日,库布其二期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220kV升压站一次带电成功,也顺利实现投产,二期项目面积约8200亩。2020年12月24日,白鹭、明德领跑者光伏电站顺利投产,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已投运光伏场站5座,装机容量达到6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火电厂相比,相当于可节省标煤消耗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10万吨。


沙漠中的绿洲


荒漠化是历史性和全球性生态问题,直接威胁国家生态安全,严重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防治荒漠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


中广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李亦伦表示,目前中广核已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容量达5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约9.5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2万吨。


光伏发电站建设正让沙漠变绿洲。一期项目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2万余亩,一些区域还种植着红枣等经济林木,草丛中开始出现小型啮齿类动物的足迹和粪便。


中广核光伏清洁能源项目结合“种树+种草+养殖+发电”一体的生态光伏产业模式,通过种植柠条、油松、红枣、甘草、黄芩等十余种植物和中草药,在固沙的同时,丰富了当地的植被覆盖种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气候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衰退的情况,用“人进沙退”推动库布其生态转变,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企业齐聚沙漠


除了中广核,近年来,电力、能源企业纷纷来到内蒙古。在中广核之前,2012年9月,国家电投集团北京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光伏治沙、恢复生态”的理念,将发展光伏与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现代牧业相结合,打造出“光伏+生态+产业”的“磴口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2013年,北京公司所属内蒙古新能源公司与磴口县政府签下光伏治沙项目合作协议。这是国内首个结合农业、牧业治沙的光伏项目,投资总额4.2亿元,占地约1700亩,建设规模50兆瓦,其中单晶30兆瓦、多晶20兆瓦。磴口光伏治沙项目于2014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30日并网发电,仅仅用了74天,年发电量约8782万千瓦时。该项目环境效益显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万吨,经济效益良好,2020年实现利润2899万元。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能源集团等先后与库布其光伏治沙企业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亿利集团库布其光伏治沙减排已成为产业化治沙、新能源“碳中和”投资合作新引擎。


早在2004年,亿利集团在库布其“两山”基地探索实践了光伏治沙模式,2004年就已开始在库布其构建以太阳能发电为核心的大型“生态光能谷”综合体。在库布其“两山”基地,亿利集团已建成710兆瓦生态循环光伏治沙发电站,治沙效率提升、效果明显:实现治沙面积近50平方千米,年发电12.5亿千瓦时,累计发电量达30亿千瓦时。


近几年,亿利集团同时力推“源网荷储”一体化、低碳耗电产业消纳一体化的电力外输与就近消纳相融合的产业模式落地,形成以光伏治沙减排、绿色肥料农业、现代土豆产业及低碳环保电力消纳产品为主的生态光能产业链,实现光伏发电“外输+就地消纳”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