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混改 北京市国资委 加速关键项目上市

6月22日,由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北京市国资委和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指导,北京产权交易所承办的“2021年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推介会”在京举办。


这是时隔半年后,北京国资系统又一次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举行推介会,本次推介会上,共有286个混合所有制改革及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协同发展项目集中亮相,拟募集资金超过1200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贾立克在致辞中表示,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把混改重点放在经营机制转换上,发挥战略投资者积极作用,推动混改企业率先推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建设等;要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积极探索有别于国有全资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模式;混改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希望中央企业、北京市国企、民营企业和投资者以推介会为契机,加深沟通、了解,把机会转化成合资合作的成果。


混改项目紧扣国家战略


据了解,在这280多混改项目当中,多数是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热点。特别是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达到140余项,占比超过50%。


今年四月,北京市国资委便出台了《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要求国企聚焦“高精尖”产业,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落实攻坚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城市出行、科技冬奥、智能工厂等领域推出不少于100个新应用场景,加强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明确提出一系列可量化的“硬指标”,并将研发投入强度纳入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如到2022年,市属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三年累计新增研发投入不少于1200亿元,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等一批“标准线”。


更进一步引导国有企业大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更加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国企将加强与央企合作,争取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加强国有企业与中关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国有企业优先采用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开放应用场景,主动参与“三城一区”建设。


示范企业深度参与其中


本次推介项目中,各类试点、示范企业数量众多,深度参与。共涉及到重点领域混改试点企业22家、“双百企业”26家以及“科改示范企业”18家。


这些企业大都面临着需要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因此,北京市国资委希望依靠项目加快企业推行混改机制转换的速度。意图通过深度混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


扩大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国企数量,从而优化现有国企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积极导入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在内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促进国企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足用好股权和分红激励、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种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鼓励国企尝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推动混改企业择优上市


本次推介项目促成的形式花样众多。既有产权转让项目、增资扩股项目,也有投资新设项目。


但北京市国资委的最终目标还是想凭借混改项目作为关键抓手的作用,推动相关企业择优上市,让上市作为检验混改项目成果的主要形式。


北京市国资系统计划,到2022年力争每家竞争类企业至少能够控股1家上市公司,竞争类企业资本证券化率可以提升到60%以上。并将继续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高于50%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为此,北京市国资委还特意委托北交所加大了混改相关的信息披露。


目前,北交所已对2019年以来上线的央企、市企混改专区进行迭代升级,推出混改专区2.0版,为国企混改提速。有混改意向的国企以及各类投资人,均可自行通过该专区发布相关混改信息及投资意向。


“十三五”期间,北交所混改专区平台已成功帮助北京市属国企实施混改项目900余项,引入外部资本近2000亿元。至今,透过该平台的协助,北京市属国企累计促成项目近千项,拟引入社会资本超4400亿元,一些关键企业,如其国电投青海黄河公司、南航通航、国投高新、首钢朗泽等均实现了混改,使得这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