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五省、八家央企调研 郝鹏最关心这件事
7月4日至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赴山东调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情况。
郝鹏一行先后去了万华化学烟台工业园、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大季家生产基地、中集来福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期间,郝鹏认真听取了各企业经营、改革与技术发展情况,并与一线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详细了解企业在各自领域,如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等技术,产品前沿的研发生产情况,询问了我国技术在国际同行业处于什么水平,还有哪些“卡脖子”的难关亟需突破。
郝鹏肯定了各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拓展新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延伸。他鼓励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的项目,以产业报国、用实业强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此次去山东调研已是郝鹏继湖北、天津、海南、福建今年第五度来到省区地方,对央企在地机构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进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之前,郝鹏还先后到国药集团、中国融通、矿冶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电子、机械总院集团、中国中铁、中国海油八家央企调研指导。
每到一地,除了持续关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落地落实外,郝鹏每次都会提到国资央企一定要加大研发创新,也最为关心关键产品、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率、技术自主程度。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及“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内容,显然已被摆在郝鹏最关心问题的前列。
尽管在“十三五”时期,国资央企在科技创新上,已然发挥出了表率作用,研发投入强度从2015年的216%提升到2020年的255%;累计投入的研发经费达到3.4万亿元,但在不少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领域,仍面临技术层面上受制于人的困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为实现“到今年年底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的目标,从央企到地方国企,多项改革正在加快推进。其中,科技创新成为了国企改革重点发力领域。
年初,国资委决定将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国资史企业绩考核范围,把国资央企的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给予工资总额单列。
而后,针对科技创新领域中,创新资金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国资委又深抓“科改示范行动”,推举中央企业138家、省市企业66家,共计204家国资系统企业进入“科改示范企业”名单,以求建立科研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举措,从而激发创新动力。
不久之后,国资委还将印发《关于系统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精准供给,首次将前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纳入支持范围,对增选院士以及引进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取得重大实效的企业进行考核加分,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科研奖励性后补助等方式丰富研发资金来源,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科技创新核心能力等三项任务,将在考核、分配、中长期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在上半年A股市场共发布的446起股权激励计划之中,有33起涉及到了3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进度来看,17起已实施,4起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2起已发布董事会预案,大都按照时间表稳步推进。
就在上个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郝鹏还强调,下一步,国资委将紧盯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着力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整合集聚创新资源,进步强化国资央企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带动引领作用。
为此,国资央企需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