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推进央企科技创新激励体制,打造政治特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有力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提高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是在7月30日举行的“国有企业强化正向激励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给出的评价。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资系统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6万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净利润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5%。


96家中央企业、37个地方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明显。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除2家事业单位之外,94家中央企业全部建立董事会,其中82家外部董事占多数。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实现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94.7%的中央企业子企业、98.2%的地方一级企业、97.9%的地方各级子企业已建立董事会,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已建董事会范围内,70.7%的中央企业子企业、49.4%的地方国有企业董事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较2020年年底分别增长21.7%、24.9%。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在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方面,91.9%的中央企业、74%的地方一级企业已建立对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制度,较2020年年底分别增长28.3%、19.7%。


重点亏损子企业的治理任务亦在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重点亏损子企业治理工作完成率达71.5%,较2020年年底增长24.3%,已提前完成70%的年度目标;地方完成率为60.5%,较2020年底增长24.4%。其中,17个地方重点亏损子企业整理完成率超过70%。


“上半年,各地、各中央企业改革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56.8%和40.9%,考虑未完成的大部分任务已经开展,总体任务量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翁杰明表示,“可以说,经过各方奋力拼搏,国企改革新高潮已经形成,一批难点已经破题,诸多成效已经显现。”


但他同时强调,目前全面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改革落实仍然存在不平衡情况。为此,国资系统要在下半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突出关键任务,更好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尤其是要在强化正向激励方面做出成绩。


国务院和国资委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的中长期激励,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2020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2021年1月26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国家和省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及“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实施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近期印发的《关于系统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的意见》,又将分散的政策集成起来,主要聚焦科技攻关、策源地、链长等三个专项任务,以打造政策特区。


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底共有285家A股上市国企发布379个股权激励计划;2019年,共有60家国企发布64个股权激励公告,其中央企29家共发布31个股权激励计划,比2018年增加60%;2020年,50家国企发布51个股权激励计划,其中央企为25家共25个股权激励计划。目前,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占具备条件子企业总数的59.7%。


翁杰明指示,各集团公司要突出做好“中枢+推手”,强化系统设计、高效推动和授权力度。激励政策要突出“穿透+覆盖”,纵向要穿透到底,横向要覆盖到边。激励对象要突出“精准+有效”,聚焦骨干员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人员和企业家。激励措施要突出“组合+协同”,强化精神激励,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并且,正向激励要与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能减”协同推进,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人员竞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协同推进。正向激励不应成为“高级大锅饭”,必须是有压力、有活力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