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迫不及待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诞生于1956年,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并在近年来呈现开发与应用人工智能的热潮。目前,人工智能引起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空前重视。
人工智能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近十多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使信息处理容量,速度和质量大为提高,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快速信息处理,软件功能和硬件实现均取得长足进步,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空间\非线性、全局寻优、组合优化等复杂问题,不少智能优化方法不断涌现,如进化类算法、群智能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等。因其独特的特点和机制,这些算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研究热潮,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机器人、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众多学科,在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生产调度、任务分配、模式识别、自动控制和机械设计等众多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
与此同时,网络化、机器人化的升级和大数据的参与促进人工智能进入更多科技、经济和民生领域。当人们的思路转向研究精妙的人脑结构模式和信息处理机制时,推动了脑科学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和脑模型的研究。随着对生物脑的深入了解,人工神经网络获得长足发展。在经历了漫长的启蒙期和低潮期后,人工神经网络终于以其不容忽视的潜力与活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结构与功能逐步完善,运行机制逐渐成熟,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在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然而这些困难终将被解决,这些挑战始终与机遇并存,并将推动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言,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能够创造出更多更高级的人造智能产品,并使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某种程度上超越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将为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和人类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国有企业应注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加快发展我国工业软件是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国有企业应更加注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国内计算机软件类相关人才的需求非常巨大。在人才培养方面,全国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点626个,教育部、工信部也在支持高校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鼓励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持续加大软件领域相关专业设置。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要。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数字将达到950万。国有企业应运筹帷幄,提前谋篇布局,布局人工智能类人才的招生与应用培养,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储备。
(作者单位为沈阳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