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机遇来了,这次是张江

近日,上海正式公开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称《规划》),意图培育壮大创新动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率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将自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基于几个月前颁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具体分析了上海至今的发展基础,明确了“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重大专项工程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创新引领、重点突破、融合发展、前瞻布局”的基本原则。形成以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从产业规模、重大创新、结构优化、集聚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发展目标。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六大重点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制订了的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光子芯片与器件、基因与细胞技术、类脑智能、新型海洋经济、氢能与储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先导产业。


除了继续培育临港产业增长极,优化环中心城区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带,发展环郊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带之外,上海重点要把张江科技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极。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上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74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328亿元,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重点产业不断集聚壮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20%,生物医药产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1/4,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企业超过1150家。


在技术创新方面,整体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4.1%。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实现量产,7纳米和5纳米刻蚀机进入国际先进生产线,桌面CPU、千万门级FPGA等关键产品达到国际主流水平,12英寸大硅片实现批量供应。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等创新药物,先进分子成像设备全景PET/CT、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等原创医疗器械获批注册上市。全球首款人工智能云端深度学习定制化芯片发布。


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持续赋能实体经济,传统业态加速向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转型发展。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已培育15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94个示范性智能工厂,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平台。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上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集群,《规划》要求在“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张江科学城,围绕“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目标,打造国际一流科学城。加快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持续集聚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支持企业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开展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科技创新核心策源地。


张江高科技园区(股票代码:600895.SH)是由上海市国资委监督和领导的国有独资企业——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及运营的。自1992年7月创立至今,张江高科技园区历经了两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聚集了一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旨在聚焦重大战略项目,打造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张江高科技园区现有包括上海光源、上海超算中心在内的一批重大科研平台,集结了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近2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续为企业发展提供研究成果、技术支撑和人才输送。目前,张江有孵化器近100家,构建起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国际化、集群化、专业化的特色双创优势。


张江高科技园区内还汇聚企业2.2万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9家,外资研发中心171家,高新技术企业1300余家,类科技型人才达40多万名,基本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接下来,张江高科技园区将配合上海市制订的新一轮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项目投融资、重点产品应用推广和产业人才培育;配合制订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重点加强创新产品研发支持、强化临床研究转化与医企协同,争取一举打响“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这一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