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面临的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国资央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企党建会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切工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发生全局性根本性变化。
2019年至今,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要不要的问题基本解决,党对国资央企的领导大为增强,中央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大为增强,中央企业“卡脖子”问题底数清楚了,党在经济领域的基层基础巩固了。
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影响国资央企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国资央企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一要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和行动。这些年国资国企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思想混乱、推动不力、迟滞受阻、问题频发,都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学习不深、理解不透、贯彻不力的问题。
比如,有的把以管资本为主简单理解为只管资本,不管企业不管党建,单纯强调做强做优做大资本,忽视企业的做优做强做大,没有看到搞好实体企业重大意义。事实上,不管企业不管党建,资本也管不好;不管资本不管企业,党建也抓不实。
有的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简单理解为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忽视工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协同性;有的把国企领导人员管理简单等同于党政干部管理,只讲一般性共性要求,对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等能力要求考虑不多,企业领导人员选拔视野不宽、激情动力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破解难题的制胜法宝。要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行动,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沿着坚定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二要进一步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制机制。国资监管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21世纪初,为解决国资国企“九龙治水”、效率低下、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过滥等问题,我们通过分级设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结合,权利、义务、责任三统一,政企、政资、所有权经营权三分开,中央企业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资产规模、营业收入跨越式增长。这么大体量的国有资产实现这么高速增长,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奇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肯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但是,国有企业不该管和管不到位并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体系。这些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多头管理、出资人职责不到位问题抬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比如,薪酬分配、国有资本收益、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审批、党的建设等问题,有关部门越管越具体,干部选任层层备案,企业自主权压缩、主体地位受损,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着眼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按照党中央“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改革精神,推动国资监管机构出资人职责到位,维护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和经营管理自主权,实现管资本管企业管党建有机统一。
三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正向激励,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管理要激励和约束并重,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激励激发出来的,干部管理要两条腿走路,监管干部有力度,爱护干部有温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对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监管约束比较有力,乱作为问题较好解决。现在,激励也要跟上,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不仅要关注乱作为、滥用权,而且要更多关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问题。要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从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机制这一源头入手,建立有别于党政干部、有利于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国企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和评价办法。
事实证明,不改变像管理党政机关干部那样管理企业家的做法,就很难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要在严格坚持企业家和党政干部统一政治标准、政治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领导人员治企兴企强企能力的培养,尊重企业家智慧和创造,尊重企业家依法独立行使经营管理决策权,为更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担当作为创造条件。
四要坚持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高中低全产业链的掌控。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公有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作用,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能有效掌控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高端领域,同时也体现在对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相关产业全链条掌控上。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涵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所有领域,战线宽、布局广,大而全、小而全,效率低下,包袱沉重。40多年来,我们坚持放开搞活、抓大放小,推动国有资本向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关键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国有企业数量下来了、战线收缩了、效益上去了、控制力影响力增强了,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取得历史性成就。
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提醒我们,在向中高端产业集中的同时,也要兼顾对全产业链的影响和控制,注重保持和发扬我国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体系。既要有高精尖的数控机床、人工智能制造和芯片光刻机,也要在中低端的口罩、防护服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保证一定产能和转产能力,始终保持我国高中低产业链的配套性和工业体系的完整性。
(本文节选自《党建研究内参》、现代国企研究;作者为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