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或代工混动车型 雷诺欲返中国乘用车市场



在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16个月后,雷诺欲借混动车型卷土重来。


8月9日,吉利控股集团与雷诺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创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备忘录,在中国市场,双方将基于吉利控股的平台技术联合开发雷诺品牌混合动力车型;在韩国市场,双方则将基于领克节能平台CMA架构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适用于韩国市场的车型。


“吉利与雷诺的这次合作,采用了轻资产、快推进的商业模式。”有了解这一合作的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双方的合作很有可能以吉利代工的形式进行。


对于上述说法,吉利方面称:“一切以官方声明为准。”有雷诺中国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标志着雷诺将重返中国乘用车市场。”


“接下来,混合动力市场会有一个爆发式增长。”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低油耗和低排放压力等因素,特别是中国政府“碳中和”的承诺,混合动力是一条很好的技术路线。


翻盘重来


2020年4月14日,东风汽车集团在港交所公告:“鉴于国内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本公司与雷诺双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双方签署不具有约束力的备忘录,达成初步意向,雷诺拟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本公司,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同时,法国雷诺宣布,未来其在华业务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两者将构成其未来在华业务的两大支柱。


然而,被业界视为将就此彻底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雷诺却“后悔”了。2020年10月,雷诺CEO卢卡·德·梅奥公开表示,雷诺集团旗下的雷诺、Daica将大规模重组,准备重新回到中国市场。“一个国际化公司必须要在中国运营。雷诺必须扪心自问,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重回中国。”德·梅奥说。


“雷诺此前并没有抓住中国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去年4月雷诺宣布停止运营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全球蔓延之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当时也不容乐观。随着第二季度中国市场开始缓慢复苏,如今看来雷诺高层的眼界还是显得狭窄,错失了中国市场增长的机会。还因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和芯片短缺影响,迫使雷诺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


今年1月,雷诺正式发布“Renaulution”全新战略规划。产品方面,雷诺计划到2025年推出24款产品,至少包括10款纯电动车;中国市场方面,雷诺表示,目前的战略重点是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将开发本土品牌车型。未来,雷诺将重塑在中国的商业模式,利用在中国的资产,借助中国产业生态系统,为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新的移动解决方案。


大众集团前高管苏伟铭的加入,被视为雷诺将重返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今年3月1日,雷诺集团宣布,任命苏伟铭为雷诺中国首席执行官,向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汇报。在熟稔中国汽车市场的苏伟铭上任5个多月后,雷诺便与吉利达成了合作,其中的关键是混合动力领域。


押注混动


“与吉利合作,更可以看作是雷诺‘自救’的一种方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分析表示,雷诺在亚洲市场,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更多的是一块牌子,没有合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欧洲总部的研发不能给到亚洲市场支持。雷诺在亚洲市场空有市场机会,没有好产品。能与雷诺合作的车企并不多。吉利在研发、采购、设计、生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与吉利合作,雷诺还有利润账可算。


2020年10月,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到,未来以2025、2030、2035年为三个时间点,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传统车销量的比例分别为50%以上、75%以上、100%。


“双方合作推出混动版雷诺车型,将有助于抢占混动车型中高端市场。”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吉利而言,将整车架构开放的战略目的,就是希望将平台更广泛地推广,雷诺在全球有影响力,有利于其拓展全球汽车业务;而体量巨大的中国市场,对于雷诺未来发展仍然至关重要,借用吉利的架构不仅有助于其在新车研发投入上“轻装上阵”,更是为二次进入中国市场打好基础。双方的深一步合作,不失为一种双赢。


雷诺与吉利早有渊源。今年1月初,吉利控股集团旗下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宣布,与雷诺集团共同签署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研究的备忘录,其中包括与雷诺子品牌Alpine联合进行电动跑车的研发。此外,雷诺此前虽然出清了与戴姆勒的关系,但与戴姆勒依然保持着技术合作。吉利则有着戴姆勒9.69%股份。更值得注意的是,雷诺与吉利在混合动力领域拥有共同的供应商。8月3日,A股上市公司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动力电池的主要客户有雷诺-日产联盟、吉利、东风柳汽等。


“我们预测,到2025年,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将占到28%—30%。到2030年,这一比例或将提升至40%。那么,今年就是我们最好的启动时机。”雷诺中国内部人士透露,“雷诺也将同时加大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布局。接下来还会有大动作。” 


(本文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