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优化上市平台 国资证券化加速
9月9日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能建集团”)旗下的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068.SH,以下称“葛洲坝”)公告称,公司已向上交所提出了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申请,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决定对葛洲坝股票予以终止上市,终止上市日期9月13日。
此举意味着什么?它只是一桩个案还是一个风向标?
中国能建将实现“A+H”双上市平台
市值约450亿元的葛洲坝退A的原因是其将被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3996.HK,以下称“中国能建”)吸收合并。两家公司重组后,中国能建将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流通,实现“A+H”双上市平台,形成营收体量近4000亿元规模的新公司。
公告还显示,葛洲坝股票终止上市后,换股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除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票,将按照1:4.4337的比例转换为中国能建的A股股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为葛洲坝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2.84%。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能建的全资子公司。之后,中国能建作为存续公司,将通过接收方葛洲坝集团承继及承接葛洲坝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合同、资质、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葛洲坝将注销法人资格。
为更好地应对上述变动所带来的影响,能建集团于9月13日专门举办了线上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股与H股上市公司主要监管要求、监管差异及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市值管理等内容,并结合上市公司合规运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通过法规宣贯、规则对比、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醒上市公司日常运作中的重点注意事项,为中国能建回A后的公司治理、合规运营、资本运作、董监高履职等提供借鉴参考。
中国能建吸收葛洲坝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启程后,首例央企内部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中国能建称,交易完成后,中国能建主营业务未变,将和葛洲坝实现资源全面整合,消除潜在同业竞争,业务协同效应将得到充分释放。合并后存续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能建在勘测设计、装备制造、运维检修等环节的业务组织与资源,将与葛洲坝国际经营、施工承包、投资运营等环节的业务组织与资源更有效地融合,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能建还表示,在其正式成为一家A+H股上市公司之后,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将更加广阔,可以充分提高股份流动性,增强筹资能力;同时,公司可以更高的视野和能力从容面对资本市场的风险和挑战,提升公司资本运作水平,更便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央企开启上市平台整合之路
自2017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就已经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将支持央企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
央企上市平台的专业化整合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国有资本的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央企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资本运营,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增加股权收益,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反哺。
除了能建集团之外,还有其他央企也在加快内部上市公司同质业务整合。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育先就曾透露,中国建材集团旗下5家水泥企业、3家工程服务企业的整合已分别完成国资委经济行为审批与评估备案,高票通过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获证监会发审会通过。重组完成后,天山股份将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中材国际将成为A股最大的水泥工程服务上市公司。
有行业媒体报道显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也在筹划将旗下各造船企业的海工装备制造资源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家新的海工装备企业,为后续海工板块业务的整体上市铺路。
不过,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央企集团层面重组的新闻不断,但央企集团重组后,集团内部同质化业务上市平台整合进展却鲜见披露。外间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不少央企集团层面的重组工作还未彻底完成,很多关系有待理顺,贸然开展上市公司平台整合可能增加集团整合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平台整合牵扯面广,不仅需要企业股东大会和直管单位的批准,还需要二级市场监管机构的配合,更要充分考量外部投资机构和一般投资者的利益,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难题,需要通盘考虑、稳步推进。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表示,央企内部上市平台的优化、整合必将成为央企下一步重点工作。
国资证券化加速
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全国国有产权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国资央企要积极培育和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用好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创新的“国家队”;继续推动更多优质资产进入上市公司,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专业化整合,持续优化上市资产运营质量和产业布局,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上半年,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回归A股。今年6月,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上交所科创板鸣锣上市,标志着A股首单央企分拆子公司上市成功。此外,中金珠宝、东航物流等央企子公司已成功实现混改上市。
不少地方也相继出台了规则,明确了国有企业上市新目标。湖北省国资委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加强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引导上市公司发挥产业引领作用、规范公司治理、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八项重点任务。湖北省已遴选23户企业组建了省出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其中湖北省鄂旅投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年内有望实现上市。
山西省政府近期召开省属国有企业加速证券化工作会议,要求国有企业用好上市公司平台,推动优质资产规范上市。山西已在省属国有企业上市后备库中精选了42家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快推动进入资本市场。
作为新获批的国资国有企业综改试验区,青岛市提出,将推动市属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到2022年,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西安市提出,力争区域内每年新增两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到2022年,力争3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过千亿,5户市值过500亿。杭州市提出,到2022年,新增10家左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沈阳市提出,推动辽宁能源控股集团新能源板块资产证券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进上市。
知本咨询数据显示,国有资产证券化在2015年的“小高潮”之后,正迎来新一轮加速。今年以来,有近20家央企及其下属企业积极推进上市融资,同比增加375%。结合地方国有企业,总计有超过40家国有企业积极推动上市融资,同比增加79.17%,比2020年全年数据高出10.26%。已完成首次上市融资的国有企业比2020年同期多50%,正积极推进上市的比2020年同期多108.33%。从行业来看,积极推动上市融资的企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能源以及金融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