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创新 中车集团回答了“五个如何”问题

9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建设与制造强国建设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会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在主题演讲中重点介绍了中车打造自主创新成功范例的经验做法。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乘坐京张高铁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度概括了中国高铁、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科技创新历程。中车始终以“产业报国、装备强国”为己任,坚持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车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集中体现为“五个创新”:


如何成功引进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高速铁路和铁路装备重大方针,赋予中车担当铁路装备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当时欧洲、日本的高铁时速已达300公里,而我国客运平均时速仅为43公里。


我们坚持理念创新,提出了“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创新思路。历经4年艰苦努力,创新攻关,终于成功掌握了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2008年8月1日,“和谐号”动车组在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开始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如何构筑支撑


我们坚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主动,从“组织保障”和“运行机制保障”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努力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


“十三五”时期,中车科技投入比例超过5%;累计发布国际标准48项、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243项,拥有授权专利11000件;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11项,中国专利金奖9项、银奖5项、优秀奖63项,获奖数量位居国内制造业和中央企业前列。


我们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2020年10月21日,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2021年7月2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荣获国内工业领域最高奖,研发创新团队入选“中央企业十大创新团队”,并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如何弯道超车


我们在系统内同一领域的不同子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推行协同创新模式。在“和谐号”高速动车组研制过程中,我们组织研发团队提出采用“两厂三地六同步”模式,和“联合舰队”模式,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从2004年到2017年,从时速200公里到250公里动车组,到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高铁实现速度与产品“三级跳”。“复兴号”奔驰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


如何集聚资源


我们采取“以我为主、产学研结合”和“以我为主,有效利用国内外资源”两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国内合作方面,我们联合了包括清华、北大等25所国内一流重点高校,中科院、铁科院等11家一流科研院所,51家国家级研究实验室,68位院士,500多名研究员,500余位教授,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携手攻关。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既广泛邀请外国的技术专家、技能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指导和支持,也与国外相关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广泛深入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如何实现引领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强调“高铁动车是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的抢手货,希望持续领先领跑”。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的牵头组织下,以中国标准为主导,按照正向设计思路,以自主化、简统化、互联互通互换、技术先进为目标,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从启动研发到最终定型,历时5年时间,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在中国标准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11个系统96项主要设备中实现了统一的中国标准和型号,从此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2019年12月31日,“复兴号”智能型高速动车组在京张高铁投入运营,中国高铁进入智能化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京张铁路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通过推进“五个创新”,充分体现了我国“凝聚共识谋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集聚资源成大事”的独特优势。


(转自 中车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