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击水三千里 风雨兼程二十年
从新兴际华集团军转脱钩20周年缩影看百年党史(一)
《江城子》:一腔烈焰赤石熔。火光橙,铁流红。四海八荒,水网又铺成。亿线万针千道序,妆百姓,耀三戎。/廿年风雨苦兼程。救民生,报国情。敢立潮头,永把党旗擎。舢板锻成新舰队,劈浪去,向阳行。
100年前,在嘉兴南湖中,中国共产党的小小红船由此启航,穿越重重关山,掀起滔滔巨澜,书写了一部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20年前,在北京丰台75号院,由人民军队创办的新兴际华集团由此脱钩,冲向商海浪潮,奋进市场征途,谱写了一曲“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华彩乐章。
中央企业始终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整个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又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新兴际华集团廿年军转,走过了一段躬身筚路蓝缕的发展征程,冲出了一股倾力击楫破浪的改革激流,谱写了一支矢志初心使命的坚守续曲。
一段躬身筚路蓝缕的发展征程 构建了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从1921年到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人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一百年。从2001年到2021年,则是新兴际华人在党领导下躬身筚路蓝缕创基业的20年。
从“姓军为兵、军队所有、保障军需”变身为“转军为民、国家所有、军民融合”,新兴际华人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困惑。这个为适应上轮军改需要而靠行政命令组建的军需企业集团,79家成员,除了核心企业新兴铸管外,靠原总后拨款维持生存的有26个大大小小的事业单位,其余52家是生产服装、鞋帽、装具等军需品的经营性企业。这些企业中亏损企业已经超过60%、累计亏损额高达24.62亿元。移交前的2000年底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76.19亿元,而利润盈亏相抵后不仅将新兴铸管创造的4亿多元全部“吃掉”,当年合计净亏8100万元。
军需企业的产业和空间布局是基于当初十一大军区空间布局和全方位后勤保障的需要,遍布于全国30个省市区,业务冶金铸造、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物业置业等5大行业、10多个门类,主要产品百余种,既有重工业,又有轻工业,还有第三产业,在产业上几乎没有什么关联度和协同性,而且绝大多数属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对这样一个“捆绑式”企业集团,有人曾形象地戏称“一大堆小土豆装进了一个大麻袋”。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任务、总体规划和基本框架,但军队计划体制和军需采购体制像一道大坝,将绝大多数军需企业挡在了市场经济浪潮之外,即使个别企业偶有商海试水,也还是被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赶回军需产品这个“避风港”。直至2001年从军队脱钩,这些军需企业才不得不真正由“战场”走向市场。而这足足比军外企业迟了10个年头。
弱身板还要挑重担。脱钩后新兴际华承担起14户军队保障性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的责任主体重任。这些企业分布在7个省9个市,涉及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近4万人。在中央决定实施政策性破产前,有的企业就已多次发生过冲击原总后勤部的重大群体性事件。集团内部曾发生多起群体上访事件,特别是军队政策性破产企业秦皇岛3540工厂职工拦截京沈铁路造成一死一伤的重大事件,中央领导人就此批示多达31件。最严峻时期集团领导班子曾被迫离开被包围的总部,揣着公章打报告。
正是在这样一个“摊子过大、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陈旧、改革滞后、亏损面增加、下岗职工增多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基础上,新兴际华人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启了一段入局晚而奋起直追、禀赋差而奋力补拙、个头小而奋勇拼搏、产业旧而奋进创新的艰苦创业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新兴际华人自身深刻体会也是:一切难题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新兴铸管股份作为集团核心企业,自我加压主动担当起集团发展的中流砥柱和压舱磐石。新兴铸管股份与集团联手收购芜湖钢铁厂及芜湖焦化制气公司,实现了核心企业战略布局调整优化,而后又布局湖北黄石、新疆巴州、四川崇州、广东阳江,完成了全国布局,形成了一批新的利润增长点。芜湖新兴铸管最高时曾经占到集团利润近三分之一。在“深化结构调整,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新兴铸管股份干部职工顾大体、识大局,舍小家、为大家,响应组织号召,义无反顾地背起行囊,远赴安徽、新疆、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祖国各地以及海外多个国家开疆拓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开路先锋”,成为新兴际华发展征程上的“拓荒牛”。
新兴铸管股份作为新兴际华这支远航舰队的旗舰“弄潮儿向涛头立”,引领了其他船舶的劈波斩浪。脱钩伊始,集团上下开展了“扭亏减亏歼灭战”“降本增效管理年”。3603、6443、3536、3515、3541、3512等一度十分困难的企业摆脱了困境、实现了扭亏为盈。脱钩后第一个五年,资产总额增长了62.0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32倍,亏损企业由31户降低到10户,集团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和几年来利润总额的大幅度增长。
二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是新兴际华集团脱钩以来艰苦创业的鲜明特征。
——第一次结构调整,壮大了“军队第一股”的新兴铸管股份,成为全球第一,在市场中真正“立了起来”。这次结构调整可向前追溯到军队移交前的上世纪80-90年代。在当时钢铁产品仍然不错的形势下,军钢人在时任掌门人范英俊等率领下,未雨绸缪,听党话跟党走,主动顺应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率先向上世纪只有发达国家才能生产的铸管产品进攻,推进由钢铁产品向铸管产品延伸的结构调整。为研制出第一支铸管,开发出第一台水冷型离心机,在最艰难、最较劲的时候,上至集团主要领导、下至技术人员把铺盖卷搬到了车间、坚持吃住在第一线。他们总共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花了40 年才走完的路。还主持起草了多项国际标准,为提高我国球墨铸铁管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军队内也形成了“外学邯郸、内学军钢”的口碑和品牌。而后随着空间布局的完善,新兴铸管股份球墨铸管已经稳居全球第一。
——第二次结构调整,整合了“军需第一股”的际华集团股份,建立了“应急第一盟”(以新兴重工为主领衔的国家级应急救援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在市场上逐渐“靓了起来”。其间着力推进板块重组,使集团整体形成了新兴铸管、际华股份、新兴重工、新兴发展、际华投资五大板块竞合发展格局,营业收入最高时曾经突破2000亿元,利润最高时达到50多亿元,在内部积极探索建设市场化经营机制,培育推广了以内部模拟法人实体运行机制和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为主要内涵的管理创新体系(内部称作“225”管理创新体系)。在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大潮中站稳了国家队(上轮军改中脱钩的近10户军队企业集团目前只保留了中国保利和新兴际华2家),并成为第一家从军队走出的世界500强。
——第三次结构调整,主动调整了工贸结构,在业务上更加“实了起来”。延伸拓展出应急产业和医药产业,形成了保军、为民、应急三栖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是移交前2000年末的20倍,相当于20年再造了20个新兴际华!“新兴”和“际华”品牌跻身亚洲500强,其中“新兴”品牌价值突破500亿元,位居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第163名,“际华”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位列第260位。
今天,几代新兴际华人所创造的军民融合发展产业格局、多元混业经营布局优势,所具有的军需业务先天优势、应急产业先发优势、铸管产品先进优势,等等,都为新兴际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转型升级空间。
总结归纳新兴际华集团重组20年来,乃至向前追溯到成员企业创立百年来的军需发展历史,有一个企业成长规律,那就是:只有聚焦主责主业,摒弃自我僵化封闭,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正如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的那样:“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担当这份重任,我们既如履薄冰,更充满信心!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