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秋韵

余事做诗人

 

 何小平

20201229 日元旦之前

 

读《朱丹诗集》

昨夜邻家女,依窗弄粉妆。

忽来风一阵,红蕊满庭香。

——和满庭先生《晨游抒怀》

 

人爱牡丹分外香,每临花季欲疯狂。

我独更喜葵花灿,愈老愈沉身愈昂。

——和李雅杰《向日葵》

 

这两首小诗写得激动人心,又正好在同一个页面里。不禁击节赞赏,拍手称快。读到这里方为心许。你看那邻家女孩,生动婉丽清新,姿态如在眼前。诗句忽然一转,表达出作者欢悦温馨的感受。剪影画面感十足。

再看那向日葵,“愈老愈沉身愈昂。”这真是独特的发现。虽然老子也说过,植物“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但落实到向日葵,朱丹是“此开卷第一回也”。诗歌中有很多意象,就像成语一样,有固定的意思,有出处。诗歌的意象,也有固定的意境、内涵,也皆有所属。菊花属于陶渊明,牡丹属于李格非,月亮和酒属于李白,眼泪和孤舟属于杜甫,莲花属于周敦颐,邮票属于余光中,而葵花则分明应属于朱丹了。他赋予了向日葵忠诚、谦逊、饱满、沉实、挺拔不屈、老而弥坚的高尚人格魅力。化寻常为诗意,以苍老而压群芳,以人格而胜牡丹之价格,以恒久之生命而藐昙花之一现。两首小诗不期而遇,一老一少,其间有多少空间令人遐想哦。

朱丹先生是诗文书画印五项全能的大才。诗书画,诗是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大。就像数理化,数学是基础。诗对于我国的书画影响可谓深远深厚深刻。作为诗人的画家,最容易做到“诗中有画”。作为画家的诗人,最容易做到“画中有诗”。“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言外之旨,画外之境,非单纯的画家所能为。

《朱丹诗集》收录了他近几年所作抗疫、记游和往来唱和的律诗绝句。从内容和数量上看,显然他的精力绝大部分放在了书画上,到访他家也是这个印象。可谓是“余事做诗人”了。但这并不等于他是业余诗人,他的诗是真正的诗人之诗。我把诗,从作者身份上划分为“诗人之诗”“学者之诗”“老干部之诗”“农民之诗”等等。赞誉为诗人之诗,就要有内行诗人的专业素养与手段。我饶有兴趣地读完《朱丹诗集》,徜徉于诗人的内心世界,行走在画面的山水之中,深感朱丹功力深厚,熟读经典,心性浪漫,才力不凡。

他有诗家心。诗家之心是什么心?是真善美,是正直、正义、善良、同情、浪漫、敏感、崇高、审美。读他的抗疫诗,就能看出他的一颗诗人之心。这方面比较好理解,不必举例。但这是作为诗人的首要条件。

他有诗家眼。诗家眼是独到的。一片向日葵,美女看到后,先掐一朵嫩花戴在鬓边以臭美,卖油翁看到后,先估算葵花子能打多少油,卖多少钱,造纸老板看到后,先商量葵花秆能否当原料。砍柴的老头看到后,先套大车以备拉走。淘气的男孩看到后,先找个顺溜结实的去捅马蜂窝……诗人朱丹看到后,却是“愈老愈沉身愈昂”的人格。

他有诗家语。诗家语是文学语言。打油诗之所以为“打油诗”,不算诗人之诗,就是因为它不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有很多特色,其中熟练使用修辞手法,精心提炼生活表达生活,是绕不过去的手段。“南越昔时烟瘴地,如今寨寨酒歌飞”《版纳行,其三》。有时空深远的今昔对比,有典型的生活情节的概括提炼,有声有色有动感,情景交融感慨深。这样的历史变迁,可以写成一篇报告文学,写成一本书。而诗,了了两句,14个字,“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此之谓乎?

他有诗家气。气质、气韵、气息、气势,要在气韵生动,意境大开。“玉人今夜捧杯立,醉罢挥毫风卷云”(《题泸州美酒》)。解衣磅礴之势,韩熙载夜宴图之境,呼之欲出,召之即入。

他有诗家法。诗家法多矣。从有法到无法,再从无法到有法。前人之述备矣,不能详参。但章法、句法、字法必须讲究。章法即起承转合。8句诗,像8条木板平行并列下来,写了8个风景,完事。这是不行的。这只是速写速记堆砌的素材,还不是完整的有结构的诗词作品。诗词作品的结构是个闭合的圆的路线图。前引《和满庭先生》的小诗,4句,起承转合,明确利索,思路完整,堪称典范。其实,任何文章,哪怕是说一段事,讲一次话,无不是起承转合。否则语无伦次,哪个去听?朱丹先生有些诗作的小序,甚是可人。不但文字耐人咀嚼,其篇章短制,起承转合,也耐人寻味。比如《游惠州西湖·八首》,其一有序,其序大致云:某月某日谁谁陪我至惠州游西湖(起),我们游览了什么什么景点(承),此时已入夜,吃小吃,即将结束(转),回来得诗几首,略表感谢(合)。你看,这叫层次。有些“诗人”只讲究诗词格律,不懂诗词结构,是要特别提醒的。

句法,朱丹先生句法丰富,这里不多说,只讲一个,“巨细相对”。郁达夫诗词大家,讲过这个句法,我受益匪浅。“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群山万壑,大场景,村,小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上句开阔,下句集中到一点。只有这样,诗句才能波澜起伏,收放自如。磅礴而不空洞,细节而不琐屑。如同摄影,有广角有特写,诗句玩的是这个艺术,有几人知晓?朱丹先生是得了真传或解悟的。“日暮江天鸣白鹭,烟波湖上一沙鸥”(《游惠州西湖八首》)。巨细相对。

字法。字法就是字眼、诗眼。像人的眼睛一样,闪闪发亮,生动传神。不一样的地方是,人的眼睛在人的面目上有固定位置,搞不好就嘴歪眼斜面目全非了。诗眼没有这个要求。哪个字发亮传神,哪个字就是诗眼。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往往就是推求这个字。跟一般文章一样,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有变化,有新鲜感。千万不能掉书袋,腐朽酸涩。推陈出新最好不过,但又不能生造词汇,让人难以理解,也不要凑凑合合。

从朱丹先生一些诗的小序,可以看出他对文字的修养与选择。在《题惠州西湖》的序中,他写“游览、登上、漫步、抚摩、瞻仰、横跨、远眺”。一连串的动词他有所思考选择,恰如其分。这是司马迁的笔法,徐霞客游记也沿用。不是一般文人所能大举出兵入珠脱串的。朱丹诗《秋日野三坡》“金秋红树乱崖坡”,他给删掉了。我觉得这句很好。尤其是“乱”字。生动有趣。山野里的红树就是乱。乱而有序。画法中不是还有“乱柴皴”吗?否则“乱柴皴”用在哪里?“名吃乱人眼,过后口流涎”(《游青岩古镇》),也是好,形容多。毛泽东“不周山下红旗乱”,异曲同工。

这里要引用朱丹先生的一首《连体红棉古树》“相依老树两千年,不弃不离风雨间。自古西湖多异志,灵山圣水住仙贤”。字眼要从全篇求。这里的“异志”二字是奇异的记载意思。我认为点到了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深化了西湖的魅力。我有不少关于西湖文化的古籍,我感到他说的“异志”,有根据,有意蕴,有修养。没读过或不知道这些书籍的人,仅凭游览传说,是很难说出这个词的。

总之,纸短情长,不能一一。

最后赋诗一首,赞曰:

佐酒读来字字香,尤如少女倚红妆。

好个葵花昂首立,朱丹毕竟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