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境与突围之路

202010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共同富裕”明确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202111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也在此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以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则离不开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张晓波,2021 。因为中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市场主体。由此,探寻中小微企业现阶段发展的规律特征,了解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及总结其破解经营困境的实际路径,无论是对学术研究,还是政策制度都十分必要。

为了科学地回答上述问题,20217月,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联盟(Enterprise Survey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简称ESIEC ESIEC)再次启航,针对2018-2020年分布在广东省、浙江省、河南省、辽宁省、甘肃省和上海市,2021年新增北京市的20150家随机抽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再次进行追踪访问。通过电话访问,及入企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得2977家有效完访样本数据,占正常经营的42.3%。依据该调查数据,文章对现阶段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挑战、企业家们突围之路选择以及宏观政策诉求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学术研究、宏观政策的制定、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最新的事实参考。

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的新挑战

2021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报告》统计显示,有57.3%的抽样企业无法确认其经营状态,7.8%的企业退出市场,仅有34.9%的抽样企业可以确认为正常经营。该数据再次表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韧性较弱,由于激励竞争和疫情等外部环境冲击,使得其存活率相对较低(Dai et al., 2021)。那么,究其背后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1. 需求侧的订单减少,造成现金流入缩紧。ESIEC2021年数据显示,45%的中小微企业家认为订单减少是目前其经营面临的最大挑战;其次是现金流短缺,占34%;再次为政策波动,占20%

2. 供给侧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部分地区“限电”政策,使得经营成本提升,恶化了现金流的可持续时长。13%的企业家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经营的主要困境,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受到影响相对不大。约11.7%的企业受到“限电”政策的冲击。与2020年不同,今年中小微企业面临用工短缺或者用工成本增加,以及供应商断供的问题尚不严重,分别占8%1%

3. 宏观政策的波动以及疫情反复,带来不确定性增加。20%的企业家认为政策波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其经营的挑战之一。例如:疫情防控的一刀切政策,政府修路等等,都会使得中小微企业暂停经营。但与之相对,相对固定投入的租金、税收以及工人工资等是不得不面临的支出,“糊口型”企业的现金流很可能不足以维持至开工营业。

总体而言,中小微企业在2021年度的经营面临的挑战中,需求不足>经营成本压力>政策冲击。换言之,需求不足仍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境的核心因素。如何破解?也许我们可从在危机中存活下来近35%的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中,找出可以借鉴的答案。

中小微企业家“突围”路径选择

调查显示,近8年来新创业企业中,企业家们普遍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是个体户,为10.5年,最高的是企业的非创业者,所谓的企业高管为14.3年,企业家为13.9年。普遍高于普通人群的教育水平(9年)。高学历创业的特点,使得这部分创业者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挥知识的力量,实现创新突破。表现在三个方面:

1..42.6%的企业在2020年期间有进行新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比2017年(37.9%)高出4.7%(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课题组,2022)。尤其是商业服务业的创新最为活跃,这很可能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

2..不断调整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以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与2018年调查的2017年情况相比较,本地供应商占比从51.7%提升至2020年的54.9%。工业制造业的变化最显著,从47%提升至57%。本地客户占比从2017年的35.4%提升至2020年的65.3%

3..企业数字化转型明显。采用线上销售的企业比例从2017年的26.1%,提升至2020年的39.9%。线上融资也从2020年的2%,提升至2021年的9%。然而,传统线下银行贷款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75%左右的企业之间的交易(采购和销售)采用数字支付方式,有28.3%的企业采用数字支付方式为工人发工资,超过了现金支付工业工资(占23.6%)。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企业层面的应用仍以数字支付为主,尚未普及到数字信贷层面。由此,数字普惠信贷在企业中的普及仍任重道远。

当然,敢于创新突破的企业,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企业家们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还要有一个充分的条件是,企业家个人的努力。离开这两个主观因素,相信企业的创新活力可能较难持续。根据ESIEC课题组构建的信心指数显示,企业家们对未来的信息在产量、订单、雇员人数三个维度上,都高于荣枯线。企业家们主观态度打分平均为7-8分(满分10分)。这个数据说明,企业家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家们也是工作最勤奋、最努力的群体。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在53.271.1小时/周,高于普通人群的47.552.8小时/周。因此,课题组认为,宏观政策上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可以从维持企业家信心,以及正向激励企业家,如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回报或成功这两条路径着手。

中小微企业的宏观政策诉求

2021年中小微企业政策诉求可归纳为三类:经营费用或成本、融资成本和营商环境成本。其中,经营成本方面,82.4%的企业希望能够在政策层面帮助降低经营成本,如38.9%的企业希望减税,26.3%的企业希望减租,17.2%的企业希望降低社保。33.4%的企业希望获得低息贷款,破解融资困境。当然,33%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优化营商环境,其中,19%的企业希望政府可以简化政府办事流程,14%企业希望政府提高监管力度。因此,在总需求不足、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冲击的三面夹击下,降低经营成本是中小微企业最核心的政策诉求。而“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中小微企业关注的第二大焦点。因此,如果宏观政策上需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在财政政策(减税降费)和货币政策(金融支持)之间仍可以选择优先次序。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以中小微企业为观测对象,并总结其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联盟为填补中小微企业数据的空白,自2016年起,持续追踪调查多年,构建了具有区域和行业层面代表性的新创企业和企业家数据库。课题组将调查所得到的部分研究发现进行汇报,希望能够对学术研究以及宏观政策制定提供最前沿的事实参考。

总结来看,2021年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需求侧、供给侧以及政策层面的冲击和挑战。这也许是近半数企业无法确认其经营状态,以及约7%企业退出经营的原因。然而,35%生存下来的企业,在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主观预期下,通过企业家自身努力拼搏,以及不断研发新产品或服务,调整供应链位置,数字化转型等等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韧性,持续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层运行系统充电续航。

上述重要发现,对宏观政策的制定有三点重要的启示:一是要解决今年中小微企业面临需求不足的经营困境,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外,也应该从宏观政策层面着手,扩大对消费端的财政支持,以提高当地消费动力。例如:在受到疫情或者灾情影响较为严重地区,增加转移支付或者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率等,以便带动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形成当地经济的内部循环。二是保障中小微企业经营韧性,最优先的策略是财政政策干预,尤其是针对需求端的普惠性优惠政策;其次是优化营商环境;最后是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较优的策略是减少政策不确定性,维持企业家对市场的信心。鼓励和保障企业家们通过勤奋劳动、智力创新所获得的公平利润回报。

(作者简介:张晓波,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徐丽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

王冉冉,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

感谢北京大学李炳昭博士研究生和田楚齐硕士研究生,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玲硕士研究生在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数据分析的贡献。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