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企改革明确攻坚方向

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前11月净利润1.75万亿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70%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稀土、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中央企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那么,在接下来的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如何确保“铃响交卷”?

12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圈定了一系列改革发展重点。其中包括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试点推行中央企业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科学推进“双碳”工作,发展可再生能源及多元储能产业等。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在会上强调,要把完成稳增长任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力争实现“开门红”开局稳。

央企效益再上台阶

国资委数据显示,今年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前11个月,央企利润总额达2.3万亿元、净利润1.75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投入强度、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负债率全面完成预期目标。

11个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1%,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2.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累计上缴税费2.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中央企业以创纪录的效益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进一步提升。”郝鹏说。

在重组整合方面,2021年,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稀土、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物流大数据平台、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央企混改捷报频传。近期,中广核风电公司超300亿元增资引战成功落地,华电福新发展完成150亿元增资引战,中国宝武集团、国家电网旗下公司混改也全面提速。另一方面,地方国企混改批量落地。从华北到东北,从东南到西部,一场场混改项目推介会相继召开,规模屡创新高。

上市公司质量也进一步改善。1-11月,中央企业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1221.5亿元,运用上市公司平台实施股权融资198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64.7%。截至11月底,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7.5万亿元,比2020年年底增长16.3%,明显高于上证综指涨幅。

随着中国移动AIPO成功“过会”,三大电信运营商即将“会师”A股。据统计,今年已有铁建重工、有研粉材等10户国企成功登陆科创板。

地方国资也正积极发力证券化。北京市国资委日前表示,将梳理拟上市企业库,重点培育和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积极动员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国有企业多地上市发展,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今年8月,湖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分析认为:“混改上市已成为国企改革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管资本’,以及注册制等政策推动,也有国企自身的内在需求。”

决战三年行动

明年央企“两利四率”指标要努力实现“两增一控三提高”,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控制资产负债率;营收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如何实现?

郝鹏表示,中央企业2022年工作要扎实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具体包括:稳字当头抓经营、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稳健开展境外投资和生产经营、坚决有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其中,“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方面,会议强调,要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据透露,2022年国资委将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即在加快第一批“链长”企业计划落地的同时,启动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长”企业遴选。同时,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效能的释放。郝鹏明确要求,要“齐心协力狠抓改革见效,高质量完成三年行动任务。”

数据显示,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98.2%的子企业已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近九成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子企业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签约比例达83.6%,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明年还将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在各层级子企业落深落实,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推动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持续探索差异化管控。试点推行中央企业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和分类考核。

分析认为,“链长制”是一个合适的抓手,一方面有助于激励“链长”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持续做优做强做大,以维持并强化“链长”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链长”企业自觉带动全产业链融通发展,在整体上增强产业链活力,进而为经济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郝鹏表示,落实明年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要坚持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会议明确,严控债务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率约束,有序压减永续债规模,推动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防范投资风险,严管非主业投资;严控金融风险,抓好金融业务专项整治。严防安全环保风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要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名股实债”等问题专项整治。要坚持执行整改并重,坚决防止失管失控。对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等三令五申禁止开展的业务,要零容忍、坚决整治。

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5.1%,基本保持稳定。

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做好中央企业的债务风险管控,主要是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管住负债率。按照行业制定警戒线、管控线,然后实施分类管控,一企一策,确定负债率的年度目标并跟踪落实,保持中央企业整体负债水平稳定。

二是要管住重点企业。要加强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通过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企业,采取特别的监管措施,一企一策化解处置。

三是要管住高风险业务。要严管非主业低毛利大宗商品贸易这种业务风险,严控金融衍生、融资担保、PPP等业务风险,坚决禁止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