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集团设立“首席试吃官”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正朝着智慧化、现代化方向转型。中粮作为国内领先农粮食品企业,站在安全、健康、营养、绿色的新起点上,不断科技创新生产更多优质好产品,致力于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研发更多营养健康产品,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紧盯食品模拟消化前沿发展趋势,整合先进研发资源,在全球首次开发了模拟口腔-胃-小肠-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于一体的仿生模拟消化技术体系。该系统具备生理形态、运动和消化环境的仿生,是与人体较为接近的仿生上消化道系统,对于深刻理解食品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中国粮油学会对“仿生动态人体上消化道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成果进行评价。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建立了一套系统的仿生动态人体上消化道,其技术难度高、系统复杂度高、科技创新性显著,可以成为食品模拟消化领域的共性技术,且该技术简便易行、不受伦理学限制、环境友好、技术重现性和成熟度良好。根据《粮油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本着科学、客观、独立、公正的原则,专家组评价该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
科技创新探索营养健康
消化系统是食物与人体建立关系的主要通道,因此解析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变化和结局可以预判其对健康的影响。2016年,中粮开展科技研发项目《食品模拟消化系统》,逐步克服了体外模拟消化的难点,如口腔模拟加工、消化道形态仿生、运动仿生等,在国际上属于首创,并在消化环境上与国际接轨,有助于促进健康食品的研发以及对消化科学的进一步认识。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模拟了人体的28颗牙齿,具有“J”形的袋装形态胃、“C”形十二指肠等,采用柔性仿生材料并结合3D打印技术,模拟食管-胃-小肠的生理形态。该系统是完整的仿生消化道系统,不仅包含了以往系统常常忽略的口腔消化,还包含了生理形态、运动和消化环境的仿生,非常接近人体消化系统。
研究人员能通过此系统解析食物单因素效果,可代替动物实验评价消化结局,避免了活体实验、剔除基因组等复杂操作,还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达到绿色减排的目标。
科技赋能助力品牌力量
该项目建立的模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益生菌、矿物质消化吸收的方法,已经在多个产业中落地应用,已经应用到中粮福临门70%+黑青稞面、中粮福临门米伴侣等杂粮产品及中粮福临门宝宝·蔬优营养面等产品的开发和评价,有助于加速健康食品的研制进程,解决传统食品行业向健康方向转型中遇到的难题。
中粮粮谷曾采用该技术解析婴幼儿米粉和面条的关键营养素有无差异,通过评估相同质量下挂面和米粉中葡萄糖和锌的消化吸收,进一步促进正确辅食的选择。该技术还曾预测杂粮挂面的体外血糖生成,得出结论“添加70%的黑青稞粉面条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品”,协同开发出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面条——中粮福临门70%+黑青稞面。
仿生模拟消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米、面、油、茶、肉、乳品等产品的升级换代,服务于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该技术已申请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包括PCT发明专利1项。发表文章9篇,出版书籍2部,获得国资委颁发“中央企业创新创意优秀奖” 1项。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粮将不断开发适合国人的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以营养健康为特征的民族品牌,助力国人饮食升级。
(文章来源:中粮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