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央企老总博鳌论坛聚议绿色能源发展
当下,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和主战场。
能源领域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日前,多位央企老总齐聚博鳌亚洲论坛,畅谈绿色能源发展。
宋海良: 实现双碳目标,不能各自为政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认为,能源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显而易见。能源融合发展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能源各品种间的融合发展,二是能源领域与用能领域的融合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各自为政,必须深度融合,优化组合,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三大系统友好关系,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新型能源技术产业化、低碳发展机制化、碳中和责任协同化,全面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时间回到2021年6月,中国能建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能建的主张、优势能力、实践贡献、对策举措等维度给出了践行“30·60”战略目标的“能建方案”。时隔半年,2022年1月26日,中国能建“30·60”研究院在京正式成立。
近年来,随着新疆巴州8000兆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榆林“风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新一代绿色电站示范项目、广西崇左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以及1000米以上高空风能发电、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能源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国能建能源融合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这句2022年北京冬奥期间的流行语,讲的是中国能建承建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在该项目中,中国能建自主攻关、联合创新,实现世界首创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模式,通过利用多种能源的互补和储能调节,有效解决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问题,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绿色电力保障。
从随性不羁的风到清洁稳定的电,北京冬奥的“绿电故事”只是中国能建参与建设的众多“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基地型项目的一个缩影。
此外,中国能建围绕加快能源融合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不断融合产业链、价值链、区域链。从国家端、行业端、区域端、国际端、项目端“五端”发力,打通产业上下游,“联通”国际间、地区间能源合作,推出融合综合产品,与世界共享发展效率。
侯启军: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发展
关于未来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侯启军表示,中国石油把绿色低碳作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确定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力争在2035年实现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目前,公司已面向全球成立了三家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研究院,未来将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重点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规模化应用、产业化发展,推广应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更高质量的转型发展。
中国石油积极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走出去”的同时也“引进来”,在全球30多个国家有油气投资项目,为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石油工程技术及工程建设服务,同时国内也引进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发油气田。公司建设了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引进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油气。
近年来,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加大了与沿线国家合作项目的转型和创新力度。以东道国碳减排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严格遵守资源国投资法律法规,科学制定碳减排目标与规划。根据不同国家资源禀赋、国情、发展阶段等差异,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获得环保奖项30余个。
邓建玲: 建立绿色能源系统不可操之过急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建玲认为,首先,建立绿色能源系统不可操之过急,不能因为绿色低碳发展就忽视以煤等化石能源为主的基础作用、保底作用和套接作用。其次氢能在衔接可再生能源储能和调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能和氢能,在能源属性上具备互补性。相比之下,电能更加难以存储,而氢能更加容易存储,在储存上存在优势。在构建以绿色低碳高效能源系统上,氢能具有特殊作用。预计中国将有3万亿元的氢能产值等待挖掘和开拓。绿色氢能从电解生产、运输储存、商业开发利用到今后的液氢产品,都将为发展零碳、低碳能源带来巨大商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华能集团计划“十四五”期间,将氢能产业打造成为公司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目前正加大绿氢技术科技研发投入,率先开展离网风电动态制氢研究示范,积极建设大规模水电制氢示范项目,稳步推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示范。
此外,华能集团目前正在建设华能绿氢产业园,该产业园以水电、风电、储能绿氢产业相衔接和集成。在华能集团陇东能源基地,通过电解水制氢,4.2度电就能实现一方氢。同时,在西南地区大兴水电光伏基地,华能集团正在以电解水制氢、氢气储存、氧气利用、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再加上工程应用的燃料电池运输配送系统、公共交通系统,构建综合氢能应用场景。在多余的长距离输送氢能场景上,除了压缩氢气之外,还尝试将氢气转化为液氢。
胡建华: 绿色低碳高科技将快速发展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华表示,加快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招商局作为交通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方面,通过源头减碳和过程降碳加快自身业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集团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助力社会和产业上下游实现双碳目标。一是推动低碳绿色港口建设;二是推动绿色公路创新;三是推动低碳航运转型;四是通过园区的运营管理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通过这些举措,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招商局集团在全球有60多个港口1000多个泊位,以往船停在码头时辅机是开的,1万多吨的船停12个小时就有约25吨的碳排放,现在则是关辅机用岸电。同时,公司运营的1万多公里公路两边的斜坡、护坡和隔离带可用来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每年发电可以达到2亿度。
近年来,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工业在滚装船领域持续开展绿色船型研究开发,通过船壳线型优化、气泡减阻系统等节能设计降低航行阻力,通过智能电控技术、高压岸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降低能源损耗;研究LNG双燃料、氨燃料等清洁能源,结合光伏系统与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全面推进绿色能源在船舶动力系统上的应用;采用脱硫技术、iCER废气再循环系统防止甲烷逃逸技术大幅降低船舶废气排放,打造出谱系化绿色船型,凭借在排放、成本、能源效率和性能等可持续性方面的领先优势,深受市场客户好评。
2021年,招商工业全面统筹推进下属各基地因地制宜、因症施策开展厂区电耗减排重要举措,海门基地、南京金陵、扬州金陵等陆续开展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积极推动船厂码头岸电增容,取代高碳排放量柴油机发电供电,孖洲岛基地2021年节约能量折合标准煤288吨,减少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1040吨。
庞骁刚: 电力领域将会面临三方面挑战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表示,电力领域将会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安全保供,这是挑战最大的,太阳能、光伏、风电,随机性、波动性是较大,要保证生产生活的供应难度也很大;二是在技术方面,新能源不断增加以后,整个电网的物理形态、技术基础、运行机理,其实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家共同进入了一个“无人区”;三是配套政策,仍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发力,比如说价格、财税、金融、投资、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此外,电力市场化的建设,碳市场和电力市场的协同,这些领域的政策挑战都非常大。国家电网将推进传统的电力系统这个电力网转向能源互联网,真正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让能源融合发展。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赋能美好生活、推动能源革命为己任,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发布了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争当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未来五年,国家电网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其中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
在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方面,国家电网持续完善特高压和超高压骨干网架,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消纳的支撑能力,目前,累计建成27项世界上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最远输送距离达到3300公里,2030年,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将提升到3.5亿千瓦;公司利用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着力提高配网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目前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200万个、装机容量4.8亿千瓦,开发的“网上国网”应用,注册用户数突破1.8亿,能够实现广大客户线上办电、线上交费。
在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方面,国家电网立足电网实际,通过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引导电力用户参与削峰填谷和应急响应、积极配合推进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多措并举、协同发力。目前,公司经营区在运抽蓄电站28座、装机2341万千瓦,在建35座、装机4853万千瓦,力争2030年运行装机达到1亿千瓦。同时,协同推进储能建设和需求侧响应,通过应用市场化机制,引导用户合理错峰避峰,参与系统调节,力争使2030年可调节负荷容量从目前的3320万千瓦提升到7000万千瓦。
在终端消费领域实施电能替代方面,国家电网聚焦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发挥碳市场、绿电交易等作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战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目前,公司累计完成1063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任务,每年可减少煤炭直接燃烧3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600万吨;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超过130万个;在国内机场廊桥、港口码头积极发展岸电系统,实现了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岸电全覆盖。
刘广迎: 与海南共建国际碳交易中心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广迎表示,中国大唐集团将积极发挥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与海南深度合作,共同筹划建设海南国际碳交易中心,助力碳经济创新发展,充分利用海南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保护中产生的绿色碳汇和蓝色碳汇,开展碳汇开发和交易,同时推动海南的蓝色碳汇方法学成为国际标准,并能够纳入国际海洋体系建设。
中国大唐集团锚定“打造‘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愿景目标,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攻坚战,绿色转型发展提速增效。2021年大唐完成发电量5922亿千瓦时,其中风力发电完成发电521.44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完成发电量46.86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7.7%,创历史最高水平。2021年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2568.24万千瓦,同比增长242.9%;获取指标2584.05万千瓦,同比增长203.29%;开工676.55万千瓦,同比增长24.14%;浙江长大涂滩涂光伏,广东南澳和辽宁庄河海上风电,海南万宁燃机等一大批新能源、清洁能源项目实现投产。
此外,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中国大唐所属张家口发电厂、托克托第二发电公司、临清热电公司、湘潭发电公司参加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见证了中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12 月14 日,随着所属最后一家重点排放单位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履约清缴工作的完成,中国大唐提前实现了在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的100%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