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徐矿永葆活力的秘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对于拥有140年历史的国有省属特大型能源企业来说,创新是百年徐矿存续发展的生命线、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从1983年率先在全煤系统实行经济总承包、1992年率先放开煤价走向市场,到2000年率先走出去发展服务外包产业、2021年荣获全煤行业科学技术最高奖,徐矿集团始终勇立创新潮头,始终把创新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工程,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部署。
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面对转型发展阵痛,徐矿集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破困局、开新局,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徐矿之路”。迈进新征程,徐矿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引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聚焦科技创新 激发能源国企转型发展“新引擎”
科技创新是传统能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也是破除发展瓶颈,实现困境突围的制胜法宝。当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在传统能源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引发了新一轮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热潮。新旧动能转化、新旧技术更迭,传统能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开发利用和新能源降本增效稳定可靠技术研究成为研究热点,谁掌握了卡脖子等关键核心技术,谁就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
徐矿集团准确把握企业所处的时代坐标,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和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火热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助推企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走在全国行业前列。一是强化创新平台优势。充分依托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中心、江苏省煤炭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聚合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全力打造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主平台、技术成果转化主渠道和技术推广服务主载体。实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5年来,累计投入科研经费近14亿元。二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等开展研究,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在冲击地压防治、瓦斯治理、电力机组减污降碳、甲醇精细化生产等领域形成稳定技术保障。积极推行智能选矸、掘锚一体、以孔代巷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技术创效水平,带动行业科技进步。三是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坚持以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持续加大科研培训力度。依托吴建群、曾庆等“技能大师”领衔的1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技术骨干外出学习,邀请科技领域专家进行授课,推动科技人才队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聚焦管理创新 打通能源国企高质量发展“新通道”
管理创新是形成创新长效机制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管理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运营管理、竞争优势等各个方面,要想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下站稳脚跟、取得新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管理创新进步,只有依靠管理理清发展思路、完善体系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加绿色的发展。
徐矿集团把解难题、强治理、提地位作为增强发展动力的主要举措,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深化“徐矿之治”,着力通过强身健体,释放创新活力,激发产业工人创造伟力,推动企业经营迈向高质量。一是实施“十大行动”破难题赋体力。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结合能源行业特征和企业实际,大力实施管理升级、产业倍增、科创引领、攻坚克难、圆梦冲刺、发展蓄能、安全护航、赋能提质、民生关爱、培根铸魂“十大行动”,不断探索和丰富“徐矿之治”的强大内涵。2021年,徐矿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企业”,江苏省仅3家单位入选。二是构建“十大体系”强治理赋能力。创新构建党的领导体系、公司治理体系、安全生产体系、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平台管理体系、民生保障体系、管党治党体系等十大体系,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力和强大的制度执行力,探索煤炭企业管理治理新路径,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升级版。三是创新产改“十条”提地位赋合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任务,创新提出产改“十条”,大力实施“双十行动”,致力提升产业工人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地位”。2020年以来荣获全国劳模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大国工匠”1人,获评全国总工会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产改示范单位。
聚焦体制创新 释放能源国企活力“新动能”
体制创新是激发创新活力动力的根本保障,也是推动企业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传统能源国企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弊端,长期承担大量社会性职能,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造成了决策效率低、执行效率低和驱动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能源国企高质量转型发展进程。能源国企要想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抢得先机、占领高地,必须要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破除历史包袱,才能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徐矿集团深刻认识到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刀阔斧革新旧体制,破除沉重历史包袱,创新实施“五血疗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助力企业实现了扭亏脱困、涅槃重生。一是实施“五血疗法”,实现扭亏脱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探索采取聚焦主业创效“造血”、服务外包创业“补血”、一企一策扭亏“止血”、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活血”、防范控制风险“抑血”的“五血疗法”,努力把负担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财富。2017年一举扭转多年亏损局面。2019年27家经营性亏损单位基本实现扭亏。近5年每年经营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企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二是卸下历史包袱,实现轻装前行。对续存40多年的集体企业进行全面改革,全集团55户、占全省78.6%的集体企业已全部清理退出;对2014至2016年投资设立的14家新兴产业公司进行改革清理,稳妥退出11家,减亏止损30亿元以上;近五年清理“僵尸企业”78户,移交“三供一业”惠及6.4万户次,2.3万名退休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得到大幅提升。三是优化企业治理,实现高效运行。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修订完善了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制定出台了徐矿集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规程(试行),全面落实了董事会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业绩考核权等6项职权,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有效激发了企业经营活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了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经营体制。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徐矿集团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成为优质创新平台的集聚地、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的诞生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汇集地,让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作者为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