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无人机测绘的神秘面纱

     测绘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行业,它既有悠久的历史,又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使自己保持最贴合当下的姿态。

在测绘技术近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无人机航测技术可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称三和数码)作为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着执着追求的国有企业,在无人机航测技术的探索和研发上从来都是一马当先。

打造无人机安全产业链

2012年,三和数码引进“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甘肃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项目,高效完成了省级试点工作,开了甘肃省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测绘项目的先河。2013年,三和数码无人机研制中心成立;2014年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无人机研发生产;随着规模的壮大、技术的成熟、无人机行业应用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各类吊舱装备集成挂载和应用的实现,2018年升级为集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和考核、服务保障的本地化、全流程、全产业链、多领域应用覆盖的三和数码无人机研制中心。

目前,中心拥有办公面积13334平方米、无人机实训基地6667平方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分队1个,航飞分队5个,人员50余名。其中39人获得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资格证书,3人获得AOPA教员资质。 

智造三和数码无人机

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回首与无人机的初见,队员们对那架采购来的弹射起飞固定翼无人机望而却步,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这个“大宝贝”弄坏。然而,在一次航测任务中,“大宝贝”在降落过程中却出现了意外,当队员们看到外壳破损的“大宝贝”时,更是心疼得掉眼泪。可是项目生产还得继续,怎么办呢?只能高价聘请专业公司来维修。这件事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采购别人的无人机就要受制于人、受制于技术,只有自己制造无人机,才能打破这种局限,才能让“高冷”的无人机不再是只能小心翼翼呵护的“大宝贝”。  

终于有一天,队员们鼓足勇气,用一把螺丝刀拆解了“大宝贝”。当“大宝贝”核心部分暴露在他们眼前时,队员们求知的欲望再一次被点燃。通过不断查阅资料和学习,队员们知道了无人机的性能、构造,并且了解了每一个电子元件名称和作用,明白了这些元件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才能让无人机翱翔天空。

虽然那时候队员们对制造无人机一无所知,制造材料也一无所有,但大家鼓足干劲,摸着石头过河。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为了画出飞机图纸,他们用最原始的办法,拿着卡尺和量角器对飞机上的每一个部件一一进行测量,然后把测量出的数据转换为图形,通过CAD画出了飞机外壳各零件的图纸。经过多方考察,队员们最终确定用泰国轻木作为外壳材料。大家将木头加工成为无人机的各个零部件,将零件组装进行试飞。试飞失败了就再测量,再修改图纸,再制作组装,再试飞……几个月后,三和数码第一套可飞行的无人机图纸终于画好了。贴着“三和数码”logo的三和数码人自己制造的无人机终于展翅翱翔在了祖国的西北大地上!

如今,三和数码无人机研制中心已成功研制并量产出SH-15XSH-20XSH-30XSH-50XSH-60X旋翼,SH-30GSH-60GSH-80G固定翼等多系列、多型号无人机近百架,获得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

展现新时期测绘人风采

队员们不光是无人机研制方面的精英,还是无人机操控方面的能手,只要项目生产需要,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大家都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截至目前,已成功飞行24600余架次,航拍面积82万平方公里,人均成功飞行逾千架次,人均操控飞行时长千小时,飞行任务覆盖航测、应急救援、灾害监测、处突维稳、线路巡检、综合救援演练等各行业领域,实战经验积淀深厚,专业人才储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队员们也积极参与多次应急救援和维稳处突活动;三和数码无人机研制中心也被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军分区、武警、消防、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纳入应急救援和军民融合力量体系建设队伍,得到了各界领导、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