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京津冀 · 央企德州行”

深化合作系列活动成功举行

 中国企业研究会服务地方城市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协同


为推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冀深度合作,5月19日,由山东省国资委、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研究会”)、央企投资协会联合主办的“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方式同步举行。

德州市委书记田卫东,山东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绪超现场致辞。中国企业研究会会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协同发展处处长周浩,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虎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有研科技集团副总经理王兴权,中粮中国食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江,央企投资协会会长、中国物流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廖家生线上出席并致辞。德州市委副书记苑衍刚主持本次活动。

中国企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金华、常务副秘书长李华、副秘书长李秀兰、有关部室负责人及有关中央企业投资发展工作负责人等于北京分会场参会。有关市、县、区领导及国有企业负责人共数百名嘉宾于线上线下参加此次活动。

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承担着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大职责使命。

近年来,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地区交往日益频繁,合作日趋紧密,友谊历久弥坚。德州市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500多个,1678家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

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田卫东在致辞中提出,通过此次活动,德州市将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的功能定位,深度推进产业、市场、平台、政策“四个融入”,全力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持续放大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和平台载体优势,推进天衢新区规划加快落地,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启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打造千年运河古貌原真城市、世遗文化展示优秀城区、国际文化融合典范园区。努力创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全力打造省部共建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推动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跃升。

宋志平在致辞中对近些年德州快速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2021年,德州市生产总值为3489亿元,同比增长8.1%。GDP超过了预期,实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开门红”。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离石家庄、太原和雄安都很近,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德州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生产方面有所突破,从农业大市跃变为工业重镇,为经济的进一步腾飞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德州加速融入资本市场,灵活运用资本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明显。

宋志平希望德州按照自己的发展纲要,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要重点引入央企、大国企、大上市公司,充分发挥规模带动效应;二是要引入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带动科技人才生根;三是要重视低碳发展,与首都经济带的其他地方同步,方便制造业对接;四是要加大资本市场建设投入,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最后,要保持服务型政府特色,给外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

王绪超在致辞中提到,山东省国资委近两年高标准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布局结构调整,健全国资监管体制,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截至去年底,山东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分别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二位、第三位和第四位;山东省国资委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评估中位列A级。今年以来,山东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出了包括“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为主要内容的2022年行动计划,谋划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为央地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同中国企业研究会、央企投资协会及各中央企业携手,多举措深化与中央企业的合作。

会上来自有关部委、高等院校、企业代表等围绕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发展、企业创新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建言献策,赋能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培植企业发展新动能

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宿胜就德州市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重点推介。宿胜说,自2015年6月德州被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赋予“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以来,德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提出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战略,实施“三三倍增”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25条意见,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省级3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家,省级“瞪羚”企业38家。市级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16条生产线,关键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在全国率先探索异地跨省线下办新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

会上,在各方的共同见证下,德州市、县(市、区)重点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重点项目线上签约仪式成功举行,共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65.3亿元,涉及央地合作与产业协同及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医疗科研、文化产业、食品深加工等领域。

本次活动上,德州重点推荐了9大类别产业项目,包含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现代医药产业示范区,食品制造转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纤维产业基地,电子信息元件产业园区,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大运河、黄河故道文化品牌城市建设,东方文化体验综合体,京津冀产业承接示范区,公路、轨道、航空、航运、数字五位一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计86个项目,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围绕重点项目落地审批,德州市承诺会建立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资金能耗等要素资源。市政府还将成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亲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相关市级领导同志分线领衔,精锐出战,实行全程一对一、保姆式服务,解难题、优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

作为企业改革发展领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企业研究会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立足北京,覆盖全国,坚持以专业优势服务于城市创新发展,促进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的深度交流,通过开展高质量品牌活动、搭建高规格产学研联动平台、加强高水平课题研究实践、推动高品质资源共享等形式广泛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中国企业研究会将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促进我国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深化改革,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必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