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积极引导青年人才 合理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和宝贵的财富。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成长、成才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近年来,国家、各省市、各企业从不同层面都推出了青年人才计划。这些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尤其在国资国企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稳步推进,通过三项制度改革以及多元化激励举措的实施,在“引进青年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留住青年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幅改善了以往“只出不进”“少进多出”“一线留不住”“骨干留不住”等现象。

青年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也符合企业用工市场化的发展大趋势。另一方面,国资国企作为青年人才重要的培育基地,理应承担向其他单位提供青年人才的使命和相应的成本,这也是国企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国资国企承担了过重的“义务”。

一方面,因为国资国企自身人才机制建设不到位、不完善,青年员工待遇普遍不高。导致了国有企业特别是非一线城市地方国企青年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复合型人才流失严重,顶尖技术、技能青年人才高度匮乏,影响了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和发展持续性,一些地方国企甚至成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学校和跳槽的“踏板”。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着部分企业缺乏规划、不计成本的恶性“挖”人行为,形成了“唯利是图”的青年人才引进规则。有些企业,对各种“戴帽子”的青年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想方设法地吸引国家级科研院所和承担专项任务的国有企业青年人才,企图通过这种“短平快”的人才政策,“建设”其人才队伍,实现“此消彼长”。

青年人才为追求高薪频繁跳槽,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浮躁心态和氛围,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加剧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

青年人才的无序竞争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尚不健全导致的市场失衡现象。为此,需要国家层面宏观调控,及时补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协调,建立合理有序的青年人才流动机制。

在倡导和促进青年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应该由国家人才主管部门牵头,尽快建立旨在规范流动秩序以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的制度机制。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完善重要青年人才流动市场评估机制,加强人才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各级政府有必要制定普惠性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实现“引育并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青年人才流动观念。对于主动培养出青年骨干人才的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资金、资源、政策倾斜。企业间应构建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稀缺青年人才的市场化共享机制,建立良性有序的青年人才流动、竞争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按照中央要求,把青年人才资源的蛋糕做大,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青年人才、技术骨干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青年队伍,为科技强国梦、制造强国梦的实现贡献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