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电子行业季节性缺工难题

摘要: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规模大,用工数量多,整个行业季节性缺工问题较为严重。本文重点从人口红利弱化、现代服务业兴起、需求旺季叠加、新产品集中发布,以及学生工集中离职等方面分析了电子产品制造业季节性缺工的原因,指出电子产品制造业缺工的常态化趋势,并提出拓展招募渠道、招聘业务外包、扩大共享用工、机器取代人工等四项应对策略,以期为电子产品制造业破解季节性缺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季节性缺工;原因;对策。

 

近年来制造业缺工问题日益凸显。调查显示,当前八成以上制造型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其中四成企业属于经常性缺工,三成企业属于季节性缺工,缺工已经成为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普遍问题。电子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缺工问题更加明显。

电子制造业缺工问题现状

电子产品制造业是指以电脑、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科技产业,也称3C产业。中国是3C制造业大国,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占据全球3C制造业70%的产能,其中以手机制造产能最为突出,到20223C行业规模将达到5.47万亿元。

3C产业的显著特点就是迭代周期快、产品多样性强,其中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非常敏感,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

3C产品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招用工人数量多,人力成本是其主要成本之一。此前受益于我国的人口红利、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等因素,我国3C制造企业数量、营业收入都经历了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招工难、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所说的缺工是指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在7月份生产旺季到来之际出现的普工短缺现象。电子产品制造业季节性缺工主要出现在711月份,这一时间段通常是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旺季。普工有别于技术工人,主要由农民工群体构成,通常从事对个人技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生产线作业。

20218月,中国劳动学会与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针对广东东莞、河南郑州、山东青岛、浙江绍兴、吉林长春、湖南衡阳、江苏昆山等地817家制造企业开展了缺工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从缺工数量看,83.4%的企业存在缺工情况;从缺工时间看,42.9%属于经常性缺工,27.3%属于生产旺季缺工;从缺工类型看,82.4%的企业表示缺少普工,48%的企业表示缺少技工。调查结果说明普工短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

导致电子制造业缺工的五大原因

(一)人口红利弱化

我国通常将1659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数是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重要指标。从2012年起,全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绝对数比上年度减少345万人,达到9.37亿人,这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2018年末劳动年龄人口为8.97亿人,比2017年末减少470万人,首次跌破9亿大关。20215月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进一步减少,预计未来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

伴随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国人口红利弱化,80%以上的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更是严峻挑战。目前劳动力市场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的出现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下降显著相关,是造成当成制造型企业缺工的根本原因。

(二)现代服务业兴起

当前我国新业态发展迅猛,尤其是外卖、快递、餐饮、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产生了大量新型就业机会,以阿里、美团、滴滴为代表的平台型经济以其低门槛、高收入、时间灵活等特征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而制造业尤其以流水线方式作业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工作内容枯燥、自主性差,技术新鲜度不够,导致越来越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从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来看,在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比由36.7%下降到27.3%。制造业对劳动者缺乏吸引力是导致缺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三)市场需求旺季叠加

9月份中国秋季学期开学、10月份中国的国庆节、12月份西方的圣诞节,都是传统消费旺季,商家会在节日前后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电子产品消费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兴起的双十一、双十二电商购物节也是拉动电子产品消费的重要动力,消费者通常会提前把商品放入购物车,等待商家在节日促销时购买。2020年双十一期间(111日至11日),阿里天猫成交额4982亿元、京东商城累计成交2715亿元,再加上苏宁易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交易量,2020年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交易总额或逼近万亿元,消费者在电商购物节购买电子产品的热情逐年增高。

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消费旺季相互叠加导致消费淡旺季出现,给企业组织生产和招募人力造成极大挑战,是造成季节性缺工的直接原因。

(四)新产品集中发布

消费电子行业新产品发布通常在下半年的810月份,如智能手机行业的苹果、三星一般都在这个时间段,国产品牌华为、小米的主要机型也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发布。新产品发布前后通常会集中力量组织生产,确保有足够库存,因而会迎来一波生产高峰,因此电子产品制造业的生产旺季通常出现在下半年。生产旺季用工量剧增,通常是上半年用工量的两倍以上。传统消费旺季与消费电子行业旺季叠加导致临时性招工难,加剧了电子行业的缺工现象。

(五)学生工集中离职

每年6月份开始,我国各类学校相继进入暑假,其中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在校生利用暑假期间进入劳动力市场,在用工单位工作两个月左右,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陆续离职返回学校。对劳动力市场和部分电子产品制造企业67月份招募劳动力的年龄数据分析发现这一时间段18-24岁年龄组求职者比其他时段增加5%左右,而8月下旬至9月初离职人员也比其他时段有5%左右的波动,且离职人员也相对集中在18-24岁年龄组。两组数据相互印证,说明67月份学生工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8月下旬到9月上旬集中离职。学生工短时间内批量集中离职对电子产品制造业用工带来明显影响,是电子产品制造业89月份招用工紧张局面的另一个推动力。

解决电子行业季节性缺工难题的   四点建议

(一)拓宽招募渠道

传统的发布网络招聘广告、张贴招聘通知、劳动力市场线下设点招聘等方式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很难收到良好的招募效果,制造型企业必须拓展更多招募渠道。

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昌硕、伟创等电子产品制造业头部企业由于用工规模大,招募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最早感知招募市场压力,因此在实践中有一些比较成熟有效的招募措施。这类企业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原因,人员流动大,因此积累了大量离职工员工信息。在生产旺季来临的时候,通过电话邀约、群发短信、APP发送通知等方式定向邀约离职员工返厂务工,并给予一定返岗奖金或津贴,鼓励员工返回;同时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园区广播、电视、短视频平台等多种平台和方式发布招工信息,鼓励离职员工返回,这些措施在近几年的招募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除此之外,用工企业通过发放推荐奖金方式鼓励现有在职员工推荐自己亲朋好友入职也是一种有效的招募方式。员工推荐亲友入职,符合在职工作天数条件的,用工企业给予推荐员工和被推荐人员双方一定金额的奖金,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招募方式。

(二)招聘业务外包

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从事劳务派遣和人力资源招聘的服务机构快速发展,越来越趋向专业化,有专业招募人员、招募渠道和招募网络,形成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招募能力,2020年制造业劳动力资源60%依靠中介机构招募。目前制造业通过支付招募服务费形式向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通过人力中介招募派遣工、小时工,这种招募形式逐渐成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的主要手段,而且招聘费用逐年上涨,用人单位对中介机构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加。

(三)扩大共享用工

共享用工是不同用工主体之间为调节阶段性用工紧缺或富余,在尊重员工意愿、多方协商一致前提下,将闲置劳动力资源调配至具有用工需求缺口的用工主体,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供给方降低人力成本、员工需求方解决“用工荒”、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三方共赢式新型用工模式。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共享用工迅速兴起并快速发展,一时间成为用工方式中的热点。如盒马鲜生与云海肴、西贝等餐饮品牌达成“共享员工”合作,合作用工规模超过1800人;郑州富士康与河南能化集团从2016年就开始开展共享用工合作,年共享用工3000人以上,累计共享用工达20000人次,对于缓解临时性、季节性用工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借调用工以外,共享用工还会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小时工等多种方式存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借助网络平台,由于共享用工具备全域、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特点,将成为一种新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可用于解决用工单位临时性、辅助性岗位缺工问题。

(四)机器取代人工

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自动化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自动化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上人工成本的增加,招工难、用工荒问题进一步凸显。由于自动化设备在提升效率、减少人工、降低库存等方面的优势,正成为应对人口红利减少,解决招工难、招工贵问题的对策之一。

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深圳工厂在生产智能手机及产品组件的工厂中率先导入自动化制造流程,配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设备自动优化系统、智能自我维护系统和智能生产实时监控系统。该项目导入自动化设备108台,项目完成后节省人力280人,节省人力占比88%,生产效率提高30%,库存周期降低15%,综合效益提升2.5倍,是制造型企业探索机器取代人工的成功典范。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进一步弱化,劳动力市场招工难问题会进一步凸显,招工难问题将成为一种常态,未来通过加快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以机器取代部分人工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制造型企业应早谋划、早布局,避免因人力问题制约企业发展,贻误发展良机。

结语

当前制造业缺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电子产品制造业季节性缺工更为严重,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中既有我国人口形势变化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同时还受行业市场需求特征影响,企业自身用工结构也是其原因之一。电子产品制造业应充分认清缺工问题的常态化趋势,通过创新招募方式,拓展招募渠道,扩大灵活用工等方式建立起常态化应对机制,同时还应利用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有计划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逐步以机器取代人工,减少对人力的依赖。

(作者张占武系正高级经济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副总经理;作者孟国辉系工商管理硕士、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总处资深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