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台:以文化养收藏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逢此千古盛世之际,收藏热再次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收藏大家也层出不穷。然而在收藏界的藏家们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自诩为的大藏家,豪掷千金万金,最后难免成了“国宝帮”,能够收藏到真品的藏家却是少之又少,能够坐到金字塔尖上收藏到“精、真、稀”的藏品已属凤毛麟角。

收藏的背后其实收藏的不是物,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操、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它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释读和理解,融入的是激情和热忱,留下的是文化和传承。张云台就是这样的一位收藏家,积毕生之心血在收藏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初识张云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介绍下,去张云台那里参观他的藏品,我是抱着像往常一样不屑的心态去的,因为这样名头大的收藏家认识的很多了,收藏的藏品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不是“国宝帮”就是真假不辨的普通收藏。可当我看到张云台的收藏后,当时就惊掉了下巴。我混迹收藏圈多年,自然会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里各个年代的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还有大型的佛像,就像不要钱似的任意摆放。要知道这里至少有五百多平方米,而且个个都是真品、精品。

一组清代康熙年间的紫檀四顶柜子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这组柜子高约3米、宽约2米,满雕龙绞整个透着皇家的大气。一棵千年的紫檀树也仅能长到碗口粗,这么一组柜子是如何去寻找料子的?让人浮想联翩。辽金的黄花梨交椅,明代的中式家具,清代的供桌、罗汉床等等擦得油光锃亮,再次展现出了曾经的风采。海南黄花梨和印度的小叶紫檀几乎绝迹,只有在古代稀少的家具中可见到,所以异常珍贵。在收藏界中也是神一样的存在。

张云台的收藏由于品种和数量的庞大,分别存放在好几个地方。在山西省的督军府上千平方米的展览馆内,所有摆放的古代紫檀和黄花梨家具,大多来自清代乾隆皇帝曾经的收藏,在每一件器物下面都有一个丙字款,这也是最好的佐证。这里家具的器形和种类让人瞠目结舌。目前正在布展,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向社会开展,让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一睹古代文明的风采。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在山西这个圈子里,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收藏大家。目前已知的黄花梨收藏家,恐怕张云台也是屈指可数的,难有出其右者,成系统成规模地收藏在收藏界内已经是很完备很成熟的。

作为一名文化遗产的守护人,张云台一直都是低调的,也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戴着金丝眼镜、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在为我国文物的收藏和文明的保护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一个民族的兴盛和强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强大。我们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这五千年里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遗产。很多国家、很多民族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文化的断层而失去了民族的动力。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始终有着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地守护着。

同样是一名收藏者,我深知其中之艰辛。真正的收藏者都是通过历史文明和深厚的文化知识作为储备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大量的金钱。所以每天对知识的恶补是必不可少的,起初张云台也是一个白丁,但他深知这行的水有多深,于是每天沉浸在书海之中,学习各方面的收藏知识。他好在有大学的文化底子,学习什么都很快。当然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也不断地向同行的佼佼者求教,并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每一个注重学习向上的人也是一位修行者,修的不光是知识,还有人性和品行。张云台亦是如此,对自己一向严格要求。

张云台也并非只能文不能武,他的头脑非常灵活,一边搞文化做收藏一边做生意干实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有自己的理念:“以商养文、以文养藏”。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他收藏的藏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致,为他成为一代收藏大家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圈子里挥金成千上万的人,每餐可能只是一碗面而已。生活中张云台也是很简约的,深居简出勤俭节约,尽管他的收藏已过几十亿。我开玩笑地说:“张云台先生不仅收藏了我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收藏了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生亦晚。我虽然也在努力,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普通收藏者,与张云台相比相差甚远,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人类文物收藏的核心原动力一定是文化、情操、德行。没有高尚的思想觉悟,是很难成为一名收藏大家的。虽然大家一提起收藏想到的就是钱,然而金钱在收藏里面是需要一种节操去制衡的,否则也顶多是一个文物贩子。收藏的本质是文化,人的觉悟思想、学识认知、德行智慧、文物鉴赏,多种要素构成了收藏文化。正是这种正确的收藏文化才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收藏因文化而起,凭文化而成。

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像张云台先生这样德才兼备的收藏家。我们的民族之魂需要这样的文化收藏者去一步步推动。我们在经济上是一流的,在文化上也将是一流的。我们会一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