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鼓励和规范多场景 自动驾驶汽车落地应用
近日,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鼓励和规范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保障运输安全。
《指南》从适用范围、发展方向、车辆要求、安全保障等9大方面着手,对车辆保险、运输安全保障、车辆动态监控、问题整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指南》明确,使用自动驾驶汽车在各类用于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上,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道路普通货物运输、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的,均适用本指南。
《指南》要求,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在封闭式快速公交系统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活动,在交通状况简单、条件相对可控的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出租汽车客运经营活动,在点对点干线公路运输、具有相对封闭道路等场景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活动。审慎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活动,并禁止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顶层设计规范自动驾驶汽车落地应用
《指南》要求,从事运输经营的有条件自动驾驶和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应当配备驾驶员,从事运输经营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应当配备远程驾驶员或安全员。相关人员需要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并要符合交通运输领域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和要求,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
运输安全保障方面,《指南》明确,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运输安全保障制度,明确自动驾驶汽车的设计运行条件、运营安全风险清单、分级管控措施、突发情况应对措施,组织对运输安全保障方案进行专业性论证和风险评估。
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线路应当远离学校、医院、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在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时,应当按规定停止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从事运输经营活动。
从事运输经营的自动驾驶汽车应当具备车辆运行状态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向运输经营者和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时传输相关信息。《指南》要求,在车辆发生事故或自动驾驶功能失效时,自动记录和存储事发前至少90秒至事发后至少30秒的运行状态信息。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车辆基本信息、控制模式变化情况、接收的远程控制指令情况、运行状态、人机交互及车内外影像情况等。
对于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相关部门应综合运用约谈、通报、信用监管等手段,督促运输经营者予以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继续开展运输经营活动:
1.未按规定为自动驾驶汽车配备驾驶员的;
2.未按规定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动态监控的;
3.未按规定记录、存储和传输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提供虚假车辆运行状况信息的;
4.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5.存在其他影响自动驾驶汽车运营安全风险的。
在车辆保险方面,《指南》指出,从事运输经营的自动驾驶汽车应当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及保险金额不少于500万元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客运的自动驾驶汽车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在应急处置方面,《指南》强调,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类型、应急响应程序、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营过程中发生车辆故障或生产安全事故时,运输经营者按照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现场处置或事故应急处置,及时向事发地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多地鼓励自动驾驶汽车探索创新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国家曾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
2017年,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对自动驾驶汽车渗透应用做出规划。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1部门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2021年,工信部等3部门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明确,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与示范应用。
除了国家层面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近些年各地同样加快布局,促进自动驾驶相关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深圳、上海、安徽等20个省(区、市)均有相关政策出台。
2021年12月,上海通过《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今年4月份,《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正式发布,在国内首开乘用车无人化运营试点。
今年7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在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
随着促进自动驾驶汽车试点应用的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落地,发展步伐较快的城市已试点为用户提供自动驾驶网约车试乘服务。
以北京为例,随着《细则》的出台,相比此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主驾驶位上配备安全员,试点开放副驾驶有安全员的无人化载人。百度、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得先行区无人化示范应用道路测试通知书的企业。
据《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发展报告(2021)》显示,北京市经开区已建成329个智能网联标准路口,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测试区域。
此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今年5约26日,示范区累计发放乘用车号牌185张,其中无人化道路测试号牌45张,无人车编码124个,自动驾驶商用车号牌 5张,网联巴士3张。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547万公里。
自动驾驶成汽车产业重要驱动力
中银国际研报指出,随着汽车新四化的不断推进,智能驾驶技术高速发展。消费者逐渐改变的消费理念,推动汽车从代步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演进。自动驾驶感知、决策和执行环节高速进步。感知方面,传感器从单一传感器感知发展至多传感器融合阶段,摄像头发展路径逐渐明确,4D毫米波雷达迅速兴起,激光雷达开启量产上车。决策方面,域集中趋势不断推进,跨域融合架构也逐渐浮现。自驾域控制器成智能驾驶计算主体,大量OEM/Tier 1/Tier 1.5布局研发对应产品。执行方面,智能底盘顺应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需要,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及空气悬架迅速渗透,自主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够有效解决人力成本提升、交通安全、司机短缺等诸多痛点,目前可供自动驾驶产品落地的场景主要可大致分为:1)城市开放场景;2)高速场景;3)封闭场景。预测Robotaxi的潜在市场空间约3.2万亿(以2040远期空间计算),其他商用车辆自动驾驶合计市场空间约3万亿,其中城市专用车市场自动驾驶空间约1.9万亿,高速场景约9000亿,封闭场景约1000亿。自动驾驶预计将是万亿级的广阔市场,有望解决人力成本提升、交通安全、司机短缺等诸多痛点,其中城市开放场景的市场空间最大。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自动驾驶企业自身技术的持续进步、产业链上游的逐步成熟以及下游OEM与场景方的密切合作,自动驾驶落地速度或将加快。
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表示,影响Robotaxi发展的因素有许多,目前主要技术攻坚的重点是无人化技术应用、产品体验优化和硬件系统车规级迭代;同时Robotaxi的大规模量产需要政策和法规创新和突破。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