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器,驭之以道


作者 沈向洋


布拉德·史密斯和我都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加入微软的老兵。毫无疑问,布拉德代表了我头脑中一位杰出律师应有的样子:严谨、睿智、博古通今、无所不知。让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像我们这些搞技术的家伙一样,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且始终保持一颗探究到底的好奇心。

在每周的微软高级管理团队例会中,我最喜欢与布拉德一起探讨问题。尽管他是微软的头牌大律师,而我是一个搞技术、做研究的“书呆子”,但我们之间却从来不缺少共同的话题,从数据隐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到我们发展、应用、普及人工智能的目的、准则,以及我们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各有侧重,但在技术发展之于人类社会、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思考上,却常常能产生共鸣。

2018年,布拉德和我将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道德、法律思考和社会影响的讨论,汇编成《计算未来:人工智能及其社会角色》一书,并在书中阐述了微软人工智能的6 项原则:公平、可靠和安全、隐私和保障、包容、透明、责任。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理解和参与我们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思考及探讨。布拉德与卡罗尔合著的新书《工具,还是武器?》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就像炸药与原子能的发明一样,技术创新的成果,究竟是成为用以帮助、增强、改善、提高的工具,还是用来伤害和毁灭的武器。这中间的差异,不仅仅是一词之差,更是永远摆在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挑战。

身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我尤其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有责任确保技术走向正确的方向。通过几十年的观察,我注意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常常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更多的时候会呈现出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首先,科学家做出一项科技创新;其次,技术在产品化的过程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应用的次数越多,想的内容也就越多,人们开始回过头审视暴露的问题,并且开始反思,我们该如何更好、更安全、更高效地利用这项技术。

汽车安全带普及的过程最具代表性。20世纪初,汽车迅速在美国社会得到普及,但交通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却拖拖拉拉地持续了几十年。1968年,美国法律第一次要求汽车必须配备安全带,但真正强制要求司机扣好安全带的法规,直到1984=年才出台。试想,如果人们能早几十年意识到安全带的重要性,是不是会挽救成千上万条生命。

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语音、视觉、语言、阅读、翻译,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各个领域里,都在快速接近人类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发展,也带来了人们对于隐私、歧视、安全等问题的担忧和思考。作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我们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认真思考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人类将要共同面对的潜在挑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头开始打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就像布拉德在书中所说,像20年前的微软一样,今天的科技行业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且至关重要的原则——如果你掌握了能够改变世界的科技,那么你就有责任帮助解决你创造的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在《工具,还是武器?》一书中,布拉德以他所擅长的严谨的叙事,将微软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对于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数字外交、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甚至国际合作等话题的全面思考娓娓道来,既向人们展示了技术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毫不掩饰地指出了在社会、法律、道德层面急需解决的种种隐患和问题。

今天,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个从技术创新到普及,再到责任的全新发展循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驭之以道、律之以法、束之以德,携手把握未来趋势,引领智能互联网的发展,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打造负责任的、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不仅是我们的愿景,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毕竟,我们谁也不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才为人工智能补上一根迟到的“安全带”。


(作者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本文整理自沈向洋为《工具,还是武器?》所做推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