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慧”种养 乡村旧貌换新颜
从“多人”看管到“一人”灌溉,从“看天气”到“靠技术”,如今,指尖轻轻一点,便可通过“数字乡村一张图”进行农务管理,管理者摇身一变成为“新农民”,手机、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数字技术成为“新农资”。
5G商用三年多来,中国移动充分发挥5G、物联网、大数据等优势,赋能数字乡村建设,5G数智化力量看得见、摸得着,正进入农家,让美丽乡村焕发勃勃生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转型探索了新路径。
黑山羊有了“5G身份证”
在重庆市大足区黑山羊国家级保种场,经过红外监控、环境监控、污水检测等设备改造的山羊圈舍,有了特别的功能。黑山羊按照不同群体、生长阶段进行饲养,每只黑山羊耳朵上都被装上了黄色的5G智能电子耳标。
2020年,重庆市大足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为了更好地进行试点,保障黑山羊保种保育工作,这个国家级保种场引入了中国移动“5G黑山羊智慧养殖平台”,利用5G网络、物联网感知技术、可视化视频、电子围栏、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对保种场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对羊群养殖存栏量、育种繁殖指标、羊群生长状况等各类养殖数据的实时汇聚掌握和精准分析决策。
“这些5G智能电子耳标是黑山羊的‘身份证’,记录着它们的血缘关系以及各生长阶段的指标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黑山羊的保种选育。”保种场负责人介绍,“确保大足黑山羊种群遗传基因的纯正是保种选育工作的重点,现在运用智能化手段更能提升养殖的精准度和管理效率。”
在引入5G智慧养殖平台前,保种场的工作人员需要日夜巡舍,一人最多能管理200只黑山羊。现在,通过管理平台的单点控制,对圈舍进行智能管理,人均养殖量提升到3000只。
“在这里,这些耳朵上戴着‘身份证’的黑山羊,俨然已经成为‘5G ﹢智慧养殖’最好的代言。”
蚕桑上云农民增收
“养养蚕,种种桑树,岗位多了,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因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家住大足区中敖镇观寺村的李大姐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大足区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质宜种性广,自古就有养蚕的传统和基础。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中国移动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为其打造了蚕桑全产业管理云平台,通过5G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对传统养蚕种桑进行产业智能化升级,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智慧蚕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从电脑上能清晰地看到桑蚕啃食桑叶的画面,通过系统就可远程调控蚕房里的空气温度、湿度。管理平台还能实现桑园远程自动化灌溉、远程可视移动对讲、基地农事信息自动化收集传输和自动化办公调度等功能。
目前,大足区智慧蚕桑产业已覆盖本地7个镇17个村,累计发展标准化桑园14000亩,通过“桑﹢蔬”“桑﹢粮”等间作的方式加大用工需求,提升了当地农民收入。
“一张图”绘就美丽乡村
走进大足高升镇政府办公楼,在中国移动“数字乡村服务平台”管理大屏上,一幅美丽宜居、和谐有序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查看全镇的管理信息,实时感知整个乡镇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现代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乡村精细化管理和数据的集成应用。中国移动运用大数据能力为高升镇打造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提供了管理服务新模式。
5G﹢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了全镇资产信息管理、农房数字化管理、田地信息管理、户籍信息管理、党建信息管理、三维虚拟景区管理、数据管理等内容,对乡镇级管理数据进行整体数字化呈现。同时,结合5G测绘无人机实现对建筑、土地图像的自动测绘、自动比对、自动分析,智能化展现数据变化情况。平台有效实现了对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的全方位整合,能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可视化、精准性决策依据。
目前,高升镇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数字乡村一张图”全覆盖,村民可登录与管理端信息共享互联的手机端APP或小程序参与乡村治理,反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依托中国移动建成的数字乡村‘一平台’与‘一张图’,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正朝着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演进。”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智下田’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基因’,让乡村更加富饶美丽。”
(文章来源: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