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奋力谱写“第一重地”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一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全面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改革旗帜,奋力谱写出“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新篇章。

 

近年来,中国一重充分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高质量落地深化改革三年行动以及“综合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改革任务,以解放思想破题、以搞活机制立题、以创新发展解题,做到学习宣传贯彻全方位,“三级”改革行动方案全覆盖,重点任务“挂表督战”全过程,实现因改而变、因改而兴,扭转效益滑坡、连续三年亏损的困境,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三年来,企业净利润增长144.09%,营业收入增长72.06%,营业利润率上升1.01个百分点,职工人均收入增长25.95%。在2021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中获得A级,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考核连续4A级,被评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改革旗帜,奋力谱写出“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新篇章。

抓治理、明权责                                    不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印发《关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制定党委研究讨论重大事项决定清单、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及研究讨论程序清单等3个清单,明确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18条具体路径。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子企业也结合实际,制定了前置研究讨论清单等,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

二是制度体系持续健全。不断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体系,制定《集分权手册》,对公司层面25项职权进行划分,明确落实党委常委会35项前置讨论事项和15项直接决定事项、董事会51项决策权和经理层83项管理权,直属单位全面构建集分权体系,切实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制定《股东代表及派出董事监事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对股东代表、派出董事监事的管理,保障出资人权益。

三是授权管理逐步深化。所属19户应建董事会子企业全部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按照分批分期授权原则,稳妥推进落实子企业董事会6项重点职权,将符合条件的11户子企业纳入第一批实施范围,占建立董事会子企业的58%。切实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制定《外部董事人才库管理办法》,遴选第一批47人入库。

谋创新、担使命                                   破题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改革科研管理体系。坚持需求导向、精准立项,完善政策研究与科技信息调研体系,制定《市场调研管理制度》《科技信息评价办法》等,为研判技术发展方向和科技立项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签订科研合同。

二是推进科研内部市场化。“科改企业”天津研发推行课题负责人“竞聘制”“承包制”“组阁制”,在技术路线、绩效考核等方面为课题负责人赋权,2020年以来累计48项课题实施了公开竞聘;“双百企业”大连工程技术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实行风险抵押、项目分红制,“摘标+竞标”模式,冷轧十八辊连轧机组项目7人团队拿出50万元竞标摘标,“新型工作辊弯辊及横移装置项目”等分红84万元。

三是构建4461”动力机制。强化四级(集团、子企业、子公司、制造厂)联动创新,协同优化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精准突破。近年来,公司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全部完成攻关任务,其中2项国家重大专项分别提前3个月和51天完成。发挥四类(大国英才、大国工匠、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大师)人才作用,扎实开展“大国”“首席”三级津贴机制(公司级、子公司事业部级、制造厂级),公司级累计评选36人,每年享受12万元、6万元、4.2万元补贴。组建6类创新工作(活动)室152个,凝聚各类创新人才3200余人,完成创新课题1098项。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专项奖励资金,激励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岗位建功。

党委管、市场选                                  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机制。搭建“人事制度改革文件库”,先后制定《市场化选聘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子企业董事长和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建立公开招聘评委库,创新运用“5+2”(外部评委5人、内部评委2人)半结构化评聘模式,确定10个竞聘环节、9个参与主体,有效落实企业党委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查、推荐人选等方面发挥领导和把关作用。将6项重点职权下放子企业董事会,切实维护子企业董事会依法行使经理层成员选聘权、业绩考核权、薪酬管理权等权力。

二是建立权责对等的管控授权机制。开展管控模式设计与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拆庙”压“编”,确定了总部“战略+战略运营”差异化管控模式,建立扁平化、精简化的组织机制,撤销各级管理机构187个,压缩定员2355个,占在岗职工总数的21%。总部职能部门从19个压减至13个,再到10个,编制减至87人。同时,加快转变职能、精简审批事项,按照精干高效和扁平化原则,通过简政放权,切实保障了经理层责权利统一对等,为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打牢基础。

三是建立市场决定的干部配置机制。除党务岗位外,原则上所有岗位的“上下进出”全部通过市场决定。先改“主席台”、再改“前三排”,通过股份公司一次性集中公开招聘3名高管,打破重要领导岗位一直以来由组织推荐产生的惯例,强化市场化用人高层示范“风向标”,在3个月时间里,顺利完成集团总部、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一般员工分层分类全部起立竞聘上岗,中层干部由原来的320人缩减至192人,减少比例达40%

强激励、硬约束                                    实施任期制契约化刚性管理

一是全面推行三年任期制。各层级领导干部,100%实行任期制管理,市场化选聘不仅适用经理层,并拓展到子企业董事长,党务岗位也不是“保险箱”,全部三年一个任期,到期重置归档,根据任期考核结果评定是否有机会参与同层级或更高层级岗位竞聘。20213月,启动第二轮领导班子20212023年任期市场化选聘,完成了54个直属单位董事长、经理层岗位市场化选聘,新选聘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25人,三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46人。

二是全面落实契约化硬约束。坚持“一岗一契约、一年一考核”原则,直属单位董事会与总经理、总经理与经理层副职根据权限全面签订聘用合约,合约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导向,明确规定年度及任期目标、任务、奖惩等条款,并将合约考核结果作为薪酬兑现、岗位聘任或解聘依据,当年未达到经营业绩考核70分或完不成目标利润70%自动免职并只拿基本生活费。解除岗位聘用合同后,一律“退长还员”,只保留工程、经济、会计、政工等相应系列职称岗位和《劳动合同》确定的一般员工身份。累计调整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98人,中层干部只拿生活费20人次,4个单位领导班子全体起立。

三是全面兑现契约化强激励。“利润确定总薪酬、关键指标严否决”,坚持力争跑赢市场、优于同行设定考核目标值,并对应确保、力争、创优三档工作目标,实施相适应梯次的与市场接轨的分类分级薪酬体系。实施“25%年薪留存追索、三年业绩考核逐年系数与任期总薪酬连乘”,最多可实现任期总薪酬的翻番,领导干部年薪最高和最低差距达到3.5倍以上。

严考核、拓通道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全面实施“两个合同”市场化用工。首创“两个合同”,用劳动合同解决身份问题,用岗位合同解决进出问题。普通员工按照岗位合同进行严格考核,在岗位合同中细化工作内容、标准等,对于岗位不达标经两次培训未通过的解除劳动合同,从而使那些不会干事、不想干事、混日子的员工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平稳退出企业,解决企业活力和动力不足问题。截至目前,“两个合同”签订率始终保持100%

二是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机制。打通五类人才(管理、营销、技术研发、党务、技能人员)晋升通道,并细化形成6个职级,23年一个台阶,五个通道纵向晋升、横向互动,职务与职级并行、相互转化。建立“优秀工程师库”,按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工的5%10%20%比例,遴选入库118人,提供“绿色通道”。33名高级技师评聘为高级工程师,3名技能人才选聘成为制造厂副厂长;推进专职副书记、党群部门负责人等党务人员与经营管理岗位双向交流,在10名直属单位专职副书记中,由业务岗位转任4人,同时由党务岗位转任重要经营管理岗位2人;二级单位领导岗位人员转任非领导岗位职级11人,由管理副总监、技术副总监等非领导职务转任领导职务3人。

三是让广大职工群众尝甜头、有盼头。确立7%9%11%薪酬正常增长机制,多元推进中长期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项目分红等措施稳步推进。构建补充医疗、企业年金、文化生活等多重保障机制,2021年启动年金“倍增计划”,缴存比例由个人1%、企业4%,提高到封顶2%8%。同时,在一年期补充医保基础上,新增覆盖职工全生命周期的长期补充医疗保险。强化落实“重奖”机制,对“十三五”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8名特级劳模进行专项奖励 

建机制、强党建                                    引领保障护航改革发展

一是建立“新思想引领”长效机制。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成立15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课题组,完成优秀研究成果60余项。坚持政治学习“进班组、上机床”,以“班前会晨读”等为载体,坚持“每日一习语”,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开展“挂表督战”,到期节点完成率始终为100%

二是完善1+6”强基机制。狠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基本组织、学习基本知识、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先后2次修订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结果强制分布,与薪酬兑现、干部任免等刚性挂钩,实行“奖一罚二”,考核结果“优秀”的,奖励绩效薪酬的5%10%;考核结果“较差”的,扣罚绩效薪酬的10%20%

三是健全“四治一加强”从严机制。严肃整治在改革发展中“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乱作为”领导干部,加强对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2020年以来累计处理38人。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印发《经营投资免责实施办法》,细化27种尽职免责情形,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固成果、促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企业实现“五变”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精神面貌发生“嬗变”。中国一重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不断深学细悟,精神思想格局全面提高,形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十二个工作方法论”,党委领导作用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优胜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完成“质变”。中国一重突出“自主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聚焦打造“第一重地”,坚定走重大技术装备自立自强道路,霞浦示范快堆、“龙威”等国家重大专项按期交付,破解重型H型钢万能精轧机组设计技术等3“卡脖子”难题,完成“国和一号”“华龙一号”等全部核电首台套主设备及一回路主锻件研制,单重3025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再次刷新世界制造纪录。

三是坚持改革发力,治理能力有效“迭变”。中国一重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勉励和要求,坚持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围绕国家战略任务、企业发展规划抓改革布局和落地,坚决打好“改革牌”,内生活力动力迸发,企业由“工厂”到“公司”,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已基本完善。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攻坚力量得以“聚变”。中国一重紧紧围绕“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打造企业与职工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民生举措”调查满意率达97%以上,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文化遗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干部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促进了内生活力动力迸发。

五是坚持转型升级,规模效益实现“跃变”。中国一重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不偏离,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传统产业领域,实现了黑色冶金装备和有色冶金装备并进、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并进,实现了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制造向“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转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入了地企融合、“一带一路”板块,成功开发了油气智能导钻装备、风电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冷链物流装备等,打造成为世界最大镍铁产品生产供应商。

(文章来源:中国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