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以产业工人转型推动质量强国

当前,我国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建立国企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投入机制,以此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壮骨,为中国品牌凝神铸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服务产业工人转型、弘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建议》。

近日,《企业观察报》独家专访了邹彬代表。

 

《企业观察报》:您本次的建议涉及了哪项具体问题,就这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邹彬:今年我提交的建议是《关于进一步服务产业工人转型、弘扬工匠精神、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建议》,主要是针对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培育、就业和保障问题提出的,希望能够进一步落实国有企业办职业院校的相关激励政策,推动新型工业化,营造发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

 

《企业观察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作为工人代表,您认为国企在下一阶段还需要完善哪些方面?

邹彬:我认为,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久久为功。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尊崇质量至上,创造质量光荣,共享质量生活。特别是建筑行业中的国有企业作为推动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主体,应当要发挥好主人翁精神。一方面,针对本行业需求,培养更多的工匠人才;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为产业工人就业提供保障。

 

《企业观察报》:身处项目质量总监的岗位,该如何落实工匠精神?

邹彬:目前我正在“湖南省一号工程”——中国建筑五局承建的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项目从事质量监督管理。我的工作就是要践行“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严格落实好质量规范交底、质量样板制作、过程质量检查和成品质量验收等每个环节,来保障整个工程的高品质交付,让人民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标准,精益求精,做到极致,这就是我落实工匠精神的做法。

 

《企业观察报》:结合工作实际,如何认识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现实意义?

邹彬: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带来的是新的标准和工艺。有了创新和变化,也就需要培育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行业企业也会不断提高自身标准,同时传统产业也会变得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企业观察报》:您认为在下一阶段我国应如何培育新时代的工匠人才,并保障他们学有所用?

邹彬:一方面,近几年,有关产业工人培育的政策越来越多,培育体系也越来越健全,但具体政策的落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现在新技术新工艺越来越多,很多工友还只会一些基础工序,没有跟上时代和行业的发展步伐,就会出现“招不到人”与“找不到工作”同时出现的行业困境。要让培育的人才与行业需求相匹配,就需要培育好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专精特新工匠人才。从这个角度说,建议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在产教融合、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加快建立国企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大型企业办好技能学校,助力打造新时代高技能产业大军。另一方面,为了让培育的工匠人才能够学有所用,建议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能够把再教育再培训获得的新技能运用好,同时也进一步从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互相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