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原全球副总裁孙振耀: 组织红利才是企业家可控制、可做好的事情
今天的企业家必须重视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如何实现卓越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民企无可回避的课题。
惠普原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孙振耀认为系统不是关键问题,因为企业在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系统,而管理者的认知、动力以及所配套的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企业家的认知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为什么要重视管理
管理的作用:有效融合分散的力量,克服组织规模化的挑战,打造齐心高效的组织,持续达成组织的目标 。
如果谈及组织能力的打造,有个核心是躲不掉的——怎么解决掉企业运作的复杂机制的问题。
什么叫组织呢?为什么我们会坐在一起呢?大家坐在一起不叫组织,叫聚会,顶多说是一个团队,甚至都不是团队,更像是一个团体。团队比团体有更深层的捆绑关系。但是如果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就是一个组织了,它是一个有目的性和凝聚力的集体,组织的性质就是这样。
组织运作靠什么?当企业规模一步一步扩大时,就会开始分科、分层。比如:创业的时候需要一个人负责行政,一个人负责人力资源,还要一个人负责财务。这些人要么是你的老婆,要么是你的亲戚朋友。但当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后,便会需要有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行政总监、销售总监、研发总监等人了。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会出现为了专业关系而分科、人数增加开始分层、同一个部门内开始分岗位等情况。所以企业规模的扩大就会出现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管用什么方式都避免不了“分”。
但是,“分”会带来什么呢?带来官僚、带来流程矛盾、带来冲突、带来很多内耗……靠什么才能克服掉这些内耗?只能靠建立好的制度和打造好的文化。所以,当管理谈到顶层设计就是“分”。而当我们谈到“合”时,我们会谈运营管理、谈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合在一起。所以学管理就是要学会怎样才能够做到有效融合、怎样才能克服掉组织的规模化挑战,从而打造出一个高效的组织,以保证持续达成组织目标。
今天的企业家必须重视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如何实现卓越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民企无可回避的课题。
为什么对很多老板而言,管理如此困难?
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认知上存在误区。就像知兴(肖知兴:领教工坊学术委员会主席、致极学院创办人)说的“打三枪就可以掉下一只鸟,把一根扁担往地上一插就能成竹林”那样——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谈管理,谈的都是怎么掌握机会,唯一害怕的事就是没有把这个机会掌握住。但是当下的环境是怎样的呢?相信各位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基督教的教徒吃饭前需要祷告,但每次都要想怎么祷告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所以有人专门出了一本书,里面有几万篇的祷告词,每次吃饭的时候只要翻开一页,然后念那页的祷告词就可以了。祷告词中有三段话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段话是“上帝请让我有接受我不能控制的事情的心态”;
第二段话是“上帝请给我做好我可以控制的事情的能力”;
第三段话是“上帝请给我可以分辨这两件事的智慧”。
这便是认知问题。今天这种“机会及扩张驱动”的经营模式已经不可行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红利已经一点一点消失,产能过剩、劳动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中美贸易战、国际局势、全球贸易竞争等等因素都使得企业家们别无选择,必须重新重视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因此,如何实现卓越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民企无可回避的课题。
我每次做分享的时候都会讲:如果企业家的认知不改变的话,再多的专家、再多的学习方式都无法改变这个企业,无法改变这个组织。
在我看来,只要企业家愿意改变认知,他的企业就会有无限可能。
如何做好管理?
1.管理的信念
管理的三条信念:
管理是永远的蓝海。
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管理需要时间和毅力。
我认为管理本身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你要从认知上明确——把管理做好才是可以持续赢得红利的方式,靠各种关系是没用的,只有组织红利才是你可以控制并且做好的事情;
第二,要了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乎人与事、结果与过程,需要把流程、制度和文化全部放在一起,规划出一个系统。
第三,要相信管理跟锻炼身体是一样的,需要有耐心、有毅力,需要持久的坚持,这是管理者亟须在认知上做出调整的地方。
2.管理的终极目标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卓越的组织。
前面提到的各种工作,你所学的、所做的,最终都是为了打造出一个卓越的组织。
什么叫卓越的组织呢?可以从方向、目标、合作、人才、激励、价值这6个纬度来评价一个组织是否是一个卓越、高效的组织。这里有一个测评的标准,6个纬度每个1—10分,由公司的各个团队打分:
我们的方向是否是一致的?
我们是否都非常清楚公司每一年的目标,清楚公司长期的和短期的目标?
公司内部的合作是否是高效的而非官僚的?
公司的人才战略与公司的目标和方向是否是匹配的?
是否有在公司的人才发展上面做了充分的工作?
公司的激励机制是否只包含了物质激励而缺乏非物质激励?
所以学习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很多,但终极目标只有这一个——打造一个卓越的组织。
打造一个卓越组织事实上关乎两个问题,一个是顶层设计的问题,也就是“组织能力发展系统”;另一个是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动力和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关乎组织最后会达成怎样的绩效目标。就像我们装修一个房子,我们手里有一张非常好的蓝图,但是应该怎么去装修?房子最后装修成什么样子?还得靠实际落地,靠装修师傅来完成所有的事。
组织能力发展系统是从来不缺乏的,这也不是组织做不好事情的原因,因为不管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企业,都有很多种不同的组织发展系统。所以我认为,系统不是关键问题,因为企业在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系统,而管理者的认知、动力以及所配套的能力才是最为关键的。
做好管理的三句话
管理要做好,必须养好习惯、以身作则、持续学习。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养好习惯。老板如果没有养好习惯,就无法以身作则。老板自己都不尊重公司制度,那么就不能期待员工尊重制度。制度和流程恰巧是公司职业化运作里面非常重要的,公司专业分层是出于职业化的需要:管理并非一个需要执照的工作,它不需要像会计师那样,需要执证上岗,但是管理学是永无止境的,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不断地往前走。
突破企业家的原生管理能力
如何突破企业家的原生管理能力?
每一个老板都有他自己的原生管理能力,这也决定了他能带领企业走得多远。老板的原生管理能力是天然的,但是瓶颈也是天然的问题。所以如果问大家:“你们公司的发展瓶颈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讲——企业家是公司发展的瓶颈。企业家的原生管理能力欠缺这个瓶颈,会导致企业在规模上也很难实现突破。
作为一个企业家,在当下应该怎样实现突破?我认为有三个地方非常重要:认知、动力、能力。
首先是从认知上面突破,认知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认知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怎么看待这个组织,你怎么看待外在的环境,怎么看待内部团队等各种问题。
其次是从动力上面突破。管理和我们锻炼身体是一样的道理,想要看到成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跟毅力,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
认知、动力如果充足的话,我相信能力对于每一位老板而言都不是难题,因为做老板的有着天然的优势去习得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个企业最大的突破,是企业家心智模式的突破,更是企业家本人瓶颈的突破。
(文章来源:领教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