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 投融资工作现代化
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投融资工作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的市场化运作,汇聚、优选国内外资金,支撑保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发展优质产业,不断涌流利润,生生不息实现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还本付息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进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投融资工作的现代化?笔者认为,可通过五条路径推进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投融资工作的现代化:
第一,大力推动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整合。“三资”整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和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三资”不断整合的过程。“三资”整合得好、力度大,必然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到了“三资”整合的重要阶段。必须下决心抓紧研究地方“政府盘”和“市场盘”的资源问题,研究两个“盘”资源的转换运用、特别要更多地利用“市场盘”解决“政府盘”资源盘活的问题。“政府盘”里到底有哪些资源,哪些资源可以注入到“市场盘”,特别是大力推动“三资”的国资承接,充分运用“市场盘”里的国有企业对“政府盘”的资源进行市场化转化。
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通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万亿集团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政府盘”资源进一步整合注入。大力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持股改革,将由政府相关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变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出资人。大力清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资源,将经营性资产注入到集团。特别是基础设施衍生产业中,加强对一些盈利点的研究,将相关资源整合到集团。切实将沉睡资源、僵尸资源、闲置资源、低效资源以及其他可以市场化的资源唤醒、盘活、利用、高效化和市场化推动。整合市级相关部门专项资金,聚集归并各类结余资金、结转资金、沉淀资金和闲置资金,持续注入集团资本金。通过“三资”注入,加速打造更高质量的万亿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第二,全力打造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地方样板。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相比于一般的国有企业而言具有更深层次的运转要求,必须在“投资”和“运营”双功能上深度掘进,做深度文章。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是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更高级别的国有企业形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代表了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过去几十年国有企业发展的升级版,是中国国有企业的希望和未来,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支撑力量。
要加速把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公司打造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或运营公司的一个重大特征和突出优势在于市场化的“投资”和“运营”,肩负政府使命、全民责任、强化市场化运作、塑造大效益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其核心使命。更多地强调市场化真正主体的真正市场化运营,它虽然代表的是国有资本、全民资本,但除此之外,作为企业属性而言,它是一个比其他企业运行得更好的企业。
在投融资集团的集团层面,部署产业集团、资产集团、资本运营集团三个核心发动机,突出开展投资运营。在内部运行方面,全力打造市场化运行机制。在人才建设上,全力突出专业化人才培育打造。对划入企业,要尽可能推动实质化监管运营,避免成为“符号企业”。
逐步建立“四个协同”运营模式:推进融融协同,加强金融类股权资产配置,强化金融服务功能,逐步打造金融资源协同生态圈。推进产融协同,充分运用金融资源协同生态圈为工商产业企业提供金融综合服务,建立和完善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长效、多元、高效的“产融协同”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一二级市场协同,构建上市体系与非上市体系“一二级市场协同”运营模式,通过推进资产证券化,打通非上市体系投资项目退出通道,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发现价值和兑现价值。推进境内外协同,构建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境内外协同”运营模式,更加注重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搭建境外资本市场操作平台和运营平台,逐步实现境内境外资源整合、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协同。
第三,大力探索市场化优质产业发展之路。市场化产业能够有效解决投融资集团的现金流问题和利润问题,是实现投融资集团还息还本的重要保证力量。这是全国目前投融资企业的普遍短板。事实证明,哪个集团在这个方面做得好,哪个集团就占据主动;哪个集团在这个方面走出路子,哪个集团就必然成功。
投融资企业先期靠政府“三资”注入市场化存量企业起步发展,但政府的“三资”必然有限,长久还靠只争朝夕培育发展市场化产业。通过不断累积市场化产业增量,形成生生不息的现金流和利润流。要大力推动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发展市场化产业,要明确鲜明导向,大力鼓励支持,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政府、出资人代表、公司高层必须形成只争朝夕发展市场化产业的共识。一方面,要大力破除保守思想,另一方面,又要为市场开拓者建立容错机制,否则市场化优质产业做不起来,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没有前途。
市场化优质产业的策略是以“大”率“小”,要善于在一些大的股权动作上做文章,全力以赴争取投一笔形成一笔大利润来源,加速形成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利润的“四梁八柱”。因为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融资大、利息支付额度大,需要有大利润来源支撑。在此基础上,可搭配投资有价值投资领域和短平快项目。这也是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与国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公司投资战略不同和区分的重点。在股权类别上,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发展市场化产业的重点是金融股权、上市公司股权、其他有价值投资领域的股权。金融股权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还是利润相对稳定效益相对较好的股权。宜大胆实施上市公司培育特别是大并购战略,尽管国家推行了注册制,但已上市公司仍然是基本面相对较好、效益相对稳定的公司。
第四,全面、系统、精准贯通国内外融资。充分发挥万亿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的资产、利润、产业、体系、信用等综合优势,全面、系统、精准打通国内国际融资,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集团战略巩固创新、强劲推动企业稳中求进、与时俱进促进集团改革创新、全面系统控制集团风险、持续打造集团文化全面塑造集团信用。拓展运用股权融资、优化运用债权融资、丰富运用基金融资、创新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不断推进融资工具更加丰富、融资途径更加多元、融资结构更加优化。争取交易商协会和交易所优质主体资格,多措并举降低融资成本。
探索设立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高铁、公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水务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强资金集中统筹管理和调度,做实“资金池”,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提升资金运作效率效益和聚合效应。打造资产管理、资产运营、资产投资、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资管”平台,构建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专业化运作的多元资管生态体系。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充分发挥产权交易机构的价值和投资者发现功能。大力争取发债支持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闲置低效资产改造与转型。积极争取金融投资机构、社会资本收购处置、实质性重组。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提升运管能力。
第五,推动财政、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社会资本“三个齿轮”高质量运转。财政掌握着整个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大盘子”,负责整个基础设施投融资“闭环”,是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大齿轮”“核心齿轮”,国有投融资集团是“中齿轮”“重要支撑齿轮”,社会资本是“小齿轮”“重要补充齿轮”。“大齿轮”带“中齿轮”,“中齿轮”带“小齿轮”,齿齿相扣形成一个“齿轮盘”,汇成一个“资金盘”。三个“齿轮”协调运转,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紧密配合、生动运用。离开任何一组“齿轮”齿轮盘将形成缺陷,无法顺畅运转。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齿轮的大小比例会有所变化。在此过程中,应强调协调运转,相互拱卫,共同维护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资金盘”。不管监管体制如何变化,要切实增强财政对资金的行业管理职能,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应保持相对稳定,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财政要发挥重要统筹、支撑、调度、帮助作用。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持续加大财政补贴、贴息和专项债发行力度,有效补充营收,提升利润水平,夯实融资基础。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在其中要切实把好定位,充分发挥功能作用。财政部门与国有基础设施投融资集团着力探索形成五大资金运作艺术:“配”的艺术,财政配多少资金,集团融多少资金,讲究协同搭配;“裹”的艺术,资金盘子绷得紧,财政资金、集团资金“裹”着向前;“换”的艺术,推动财政资金与企业资金的转换;“垫”的艺术,关键时“垫”一脚,“垫”后恢复正常;“抛”的艺术,加强互保防范风险,好比一个球在财政部门和集团间抛来抛去,不能够掉在地上产生风险。
(作者系重庆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