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礼:一根拐杖撑起了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哒——哒哒——哒——在河南驻马店确山县石滚河镇何大庙村,每当听到一阵清脆的拐杖声越来越近,村民们就知道是何文礼上门送爱心来了。
由于患小儿麻痹,腿脚不方便,何文礼常年需要拄拐行走,这使他练就了一双格外粗壮的手臂,有许多人在扳手腕上都赢不过他。靠着这双有力的手臂和拐杖,他曾往返于何大庙村和深山之间开垦荒地,曾穿梭于田间地头为一棵棵板栗树苗修剪嫁接枝条,也曾走进村里有需要的人家并送去善款与粮油。
何文礼获得过不少荣誉,他曾荣登“中国好人榜”,并先后被评为驻马店市道德模范、驻马店市“残疾人自强模范”、 驻马店市“助残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提到这些荣誉,他总是有些不好意思:“很多事我都是心甘情愿地做,只是想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从一个普通的小儿麻痹患者到创业实现年入百万,再到担任何大庙村支部书记,何文礼选择将一笔笔善款捐给有需要的父老乡亲们。从1996年靠育苗产业起家以来,他已经累计捐款500多万元,并帮助300多人解决就业问题。
回望过去,何文礼的成长过程既充满着荆棘载途的艰难险阻,也贯穿着自强不息、风雨兼程的奋斗精神。
创业成功后乐善好施 行善近30年捐款500多万元
关于第一次做公益的具体时间,何文礼的记忆已逐渐模糊,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投身公益的初衷:“大概是1995年或者1996年吧,那时候我靠育苗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总感觉是党的政策好,就想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捐点什么。”
在第一次做公益时,何文礼一次性向政府捐了30万棵松树苗,在当时,这些松树苗按市场价能有3万元左右的毛利润,何文礼却执意要捐赠给政府:“我不后悔这个决定,看着如今山林中粗壮挺拔的松树,我觉得比什么都强。”
此后,何文礼便踏上了公益之路,不再回头。逢年过节,他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面油和善款,村子里有孩子考上大学的,他为每名学生提供1000元以上的资助,如有考上“985”“211”高校的,每人资助2000元。
今年61岁的何二虎是何大庙村南何庄的一名村民,他告诉记者:“很早以前他(何文礼)没有钱,后来赚了钱后也不忘家乡。前几天他还刚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一次补贴,有的年纪大了或者卧病在床的,他就亲自到家里去看望,还会多给个1000元或2000元。”
何大庙村一位60岁的村民陈连红告诉记者,何文礼在街上遇到老年人都会主动给一些钱供其生活或看病,在平时也经常为60岁以上和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现金补助。如果老人腿脚不便,何文礼还会上门看望并送去善款。“我自己就领过。有时候年龄不太够他也给。像我去年59岁也领到了补助。其实何文礼也不容易,他自己腿脚也不方便,挣了钱总是想着给老人和生活遇到困难的人分一些,人家真中!”陈连红忍不住赞叹道。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何文礼也想为其他残疾人撑一把伞。2019年春节,何文礼向全市残疾人捐赠1300件棉被、1300件大衣。2022年5月他向确山县慈善总会捐资30万元,2023年3月他再次捐款15万元;他每年都要拉着满满一车生活物资,去看望驻马店市儿童福利院近200个孤残儿童。驻马店有个盲人青年程东昊想在家乡开一场音乐会,何文礼得知后慷慨解囊,为其提供5万元的赞助。
谈育苗致富秘诀 “别人嫌麻烦的事我不嫌”
在投身公益前,何文礼的创业历程充满艰辛。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勤劳和激情:“我年轻时干的事可数不过来,我是样样都想尝试。”
尽管只上过两年学,何文礼却在做生意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头脑。成年以后,他便将眼光投向家乡的千年古栗林。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蓬勃开展起植树造林活动。得知自己的家乡石滚河镇和确山县对树苗有着大量需求,何文礼立刻投入到板栗苗和松树苗的培育当中。“人家都嫌这个麻烦,但我不嫌。”据何文礼介绍,在当时一棵培育好的树苗能卖两三角钱,虽然每棵只能赚两三分钱,但在长久的坚持下,何文礼能为政府供苗50万棵,“育苗架不住数量多,那个年代5000元是个天文数字,但我靠着育苗实现了年净收入5000以上。”
除培育板栗苗外,何文礼还以每斤4角的价格在何大庙村周边大量收购板栗,并在屋子和院子里储存。当时并没有冷库,他便想到将屋子改造成沙窖储存栗子,以防变质。后来,他与两个伙伴商量,东拼西凑了3000元钱购买了一批板栗,然后采取一层板栗一层沙子的办法贮存,每个月就会翻开晾一次,然后把里面坏的板栗挑出来扔掉。
每年何文礼都储存板栗。他通过班车将栗子运到郑州,以每斤1元7角的价格卖出。
何文礼每次带两大麻袋板栗乘坐盖着帆布的汽车到郑州贩卖,寒冬腊月白天卖不完就趴在板栗袋子上睡觉,冻得瑟瑟发抖,夜深人静,冻醒后又饿又累,想家又不能回,无助的他常常泪流满面,天亮后擦擦泪继续沿街兜售,笑脸相迎。那一年他们除去成本三个人净赚700多元,一个人赚了200多元。回到家,他给家人买了5角钱的苹果,余下的钱一分不剩交给父母。
直到后来他买来一辆大洋摩托三轮,只要有外地客商要板栗,他就不管白天黑夜送板栗。后来,他每年都能收 600多吨板栗,通过贩卖板栗逐渐走出困境。在这深山之中的小山村,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能人。1993年,原本准备一辈子打光棍的何文礼经过媒人撮合,与邻村一位心地善良的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生下一儿两女,过着知足的生活。后来,何文礼收购的板栗卖到安徽、山西等省市,成了名副其实的“板栗大王”。
“我那时没有几个钱,虽然赚钱但存不下多少,就想着把规模做大。”1988年,何文礼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银行贷款3000元用于创业,“当时3000元是很大的一笔钱,而且在大家的观念深处,对于贷款还是有着一定的担忧的。”
最终,这笔贷款为何文礼带来了每年约800~1000元的收入。“我就是靠着胆大,再加上敢拼敢闯。”何文礼喝了口水,又回忆起自己为了创业而走南闯北的“激情”岁月。
20多岁时,越到夏天最热的时候,何文礼越是闲不下来。一到西瓜收获的时节,何文礼就成车地批发西瓜,再租车拉往外地出售。“那段时间在好几个省之间奔走,像武汉、洛阳、新乡、西安这些地方都去过。”1毛钱一斤的西瓜,何文礼往往用10吨的车拉,除去车费和采购等成本,一趟下来往往能赚到几百甚至千元。
西瓜的生意还没忙完,山上的荆条又成熟了,何文礼收了荆条晒干后拉到矿上卖,一车往往能赚400元左右。从煤矿返程时他又装上煤炭卖给窑厂。有的人看到何文礼的成功试图效仿,但却因为路况不好而止步。“我跑熟了路以后是越来越敢跑,越来越有干劲儿。”
慢慢地,何文礼在当地的板栗生意和育苗规模越做越大,这与他诚信经营的品质密不可分。
王建民是何大庙村与何文礼同龄的众多村民之一。他告诉正观新闻记者,何文礼是一个很诚信且仗义的人:“他跟人做生意的时候相当守信用,性格也很好。”
王建民的哥哥曾与何文礼一起做家猪运输的生意,但后来赔了钱,何文礼毫不犹豫地独自承担了两人的亏损。“那段时间钱都比较紧,他这种性格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印象。”王建民回忆道。
苦恼而坚韧的童年:曾因小儿麻痹陷入自卑,后决心自食其力
何文礼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七八个月大时他曾发过一次高烧。退烧后,父母却发现何文礼与其他孩子学走路时不太一样。“当时俩腿一走一‘扑腾’,腿都是软的,父母这才知道我是得了小儿麻痹。”
何文礼并没有因此憎恨过父母,父母曾向他道歉说应该早点上确山县为他看病。他却理解父母的苦衷:“那个年代花10来块钱就不得了了,再多了是花不起的。”
从1岁多到6岁左右,当同龄人已经学会走路、跑步、跳跃的时候,何文礼却只能依靠手臂配合着并不发达的腿,一点一点地在地上爬行。“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当时我就像一只癞蛤蟆一样,基本上爬一步蹦一下,非常艰难。”讲到这里,何文礼仍然保持着平和的语气和笑容。
“但我不能总指望着爬一辈子。”7岁以后,何文礼的家人给他找了两个小凳子作为辅助工具。靠着小凳子,他终于不用再爬行。
随着身体的发育,何文礼拄的凳子也越来越高。10岁那年,何文礼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放下了小凳子,开始尝试拄拐上学。
三年级后,学生们需要前往3公里以外上学。经过再三考虑,何文礼和家里达成共识,决定辍学。“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路上出了事不好处理,下大雨了还怕把我冲走,连跑都跑不掉。”何文礼无奈道。
进入青春期后,何文礼因为自己的疾病产生了各种苦恼。12岁以后,何文礼开始有意识地躲开人多的地方,每当家里来客人,何文礼都会默默地进房间躲着,等客人走后再出来吃两口饭。“说实话,当时觉得腿不好就低人一等。也曾经想过为什么别人可以自由地奔跑,而我就要拄着棍。这种压力是非常大的,仅这件事我就十分苦恼。”何文礼说。
这种阴霾并未伴随何文礼的整个青春期,13岁那年,何文礼看着为了赚工分而劳累奔波的父母,暗自下定决心要自食其力,为父母分忧。
为了赚工分,何文礼收猪粪和牛粪、挖粪道。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在收粪时,他从来不愿意多收工分以外的哪怕一斤牛粪或猪粪。“我这人比较倔,干了多少就是多少,多一点我都不要。”何文礼说。
年轻时不甘落后 曾开出4亩荒地磨出满手水泡
赚了几年工分后,何文礼感受到自己慢慢在成长:“不知道是从哪一刻开始,我突然觉得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没什么丢人的。”
16岁那年,何文礼所在的何大庙村已经逐步取消工分制并“分队”。他并没有因为这种变化而沮丧,反而认为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于是他选择了找些事做。当时他并不清楚这叫“创业”。
在创业上,何文礼曾养过鸡、牛、羊、驴、长毛兔等动物,同时培育嫁接树苗、开垦荒地,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
第一次养鸡时,何文礼一养就是几百只小鸡崽。本以为会十分顺利,却不想因为鸡圈有窟窿,被老鼠偷吃了不少,他只好用石头和泥巴将鸡圈补上。看着剩下的几百只小鸡崽长到一斤多重,何文礼本以为终于成功,却再次受到了打击——由于鸡圈不够通风,绝大多数鸡都因为缺氧而死,养鸡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后来,何文礼听说一只长毛兔的毛剪下来后可以卖到5元左右,便花70元买了一对长毛兔。一年多后,长毛兔的规模达到了100余只,尽管需要忙里忙外地割草和种胡萝卜喂养兔子,何文礼依然乐在其中。在这样的坚持下,何文礼靠养长毛兔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养殖长毛兔以外的时间,为了种植更多的农作物,增加粮食收成,何文礼还与村民一起上山开垦荒地。由于腿脚不便,何文礼总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样的时间,人家能刨出1亩地,我连3分地都刨不出来。但我有恒心,别人是凉快的时候去刨,热的时候休息,我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拿着小锄头慢慢刨,长时间这样劳动手上也长了不少水泡。”
就这样,何文礼在后山一锄一锄地刨出了4亩地,手上也长满了水泡。他将4亩地全都种上芋头后仍不敢懈怠,经常拄着拐杖、带上农具和小板凳到田里除草。一年下来,何文礼家里能收获1000多斤的芋头。“可别小看这1000多斤芋头,在那个年代能起很大作用哩!”何文礼自豪地向记者说道。
后来,村窑厂招工人,何文礼踊跃报名。制砖坯,别人弯着腰干活,他就坐在地上干活,每做好一个砖坯让别人帮忙运到一边晾干。
“别人总是问我累不累,说实话,一天下来怎么不累?可是要强的我总是笑着说不累,然后埋头苦干。依靠自己的汗水换钱补贴家用。”他制砖坯、烧窑、拉锯,干的都是体力活。为了锻炼臂力,他找个袋子装上沙子,一个人打沙袋,为方便干活他不愿意拄拐杖,每天拄着一根棍子,久而久之练就了超强臂力。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养兔子卖兔毛收入的第一笔200元钱,当他把钱交给父母时,父母喜极而泣,他也流下泪水。在他心中,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残疾人 ,他觉得不能白过这一生,要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20多年来,何文礼拄着拐杖走过6个省,到过20多个城市,放过羊、养过牛、育过树苗、卖过板栗,历尽千般苦,尝尽世间难。这些坎坷艰辛的磨砺,铸就了他自强不息的信念。
众望所归当选村支书 立志走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2021年,何大庙村需要选举村支书,大家第一个就想到了何文礼。在大家的民主选举下,何文礼顺利当选为何大庙村党支部书记。“我是土生土长的何大庙村人,我得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不辜负乡亲们对我的期望啊!”何文礼激动地说。
为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何文礼为村里的中药材种植户请来专家指导,为板栗销售户寻找市场和客户,为牛羊养殖户出主意。由于何文礼本人在当地的声望较好,当地企业纷纷派人前往何大庙村实地考察并开展合作。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板栗、中药材种植和牛羊养殖等从业人员占了全村60%以上的人口,何大庙村人均年收入增长至1.6万元。
除此之外,何文礼还带领全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通过“一约四会”帮助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制定了红白喜事操办和彩礼标准,明确规定红白喜事宴席每桌不超过400元、彩礼不超过2万元,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群众减少恶性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
上任后,何文礼推动制定多种措施带动村庄发展。在村庄管理上,何文礼将村里的不同区域划给不同的村干部,形成负责制,并自己出资为管理有方的村干部进行鼓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在农业和产业发展上,何文礼计划带领村民通过种植羊肚菌、发展板栗深加工、生产并销售玫瑰精油面膜等多种途径实现致富。
谈到何大庙村的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时,何文礼成略在胸。他告诉记者:“作为村支书,我应该带领村干部们团结起来为民造福,向五星级党支部的目标看齐;每个老百姓都是我的亲人,他们有什么需求我一定第一时间出现,希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发展农业和产业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