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宝钢助力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
5月28日,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的东航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中冶宝钢全天候为大飞机发动机研制的设备系统保驾护航,旗下“中冶铸模”K403滑轨等温锻造模具助力大飞机滑轨锻件研制,以实际行动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全天候 为大飞机“心脏”研发保驾护航
2020年10月以来,中冶宝钢先后承接了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临港基地近300台套科研生产设备、供气站房、冷却循环水站、综合动力站等站房保障系统的设备维保业务。航空发动机在研发过程中对零部件、附件和整机进行反复不间断测试,确保技术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符合要求,因此对合作维保人员的选择要求极为严格。中冶宝钢迎难而上,圆满完成各项维保任务。其中,克服几十年不遇的寒潮低温24小时内完成近800米双排管道190组法兰维护任务、提前3天完成航空煤油卧式储油罐清洗任务、克服高温完成6004变电总站22万伏电网突发跳电故障、国庆期间完成2007循环水入口伸缩节检修、高质量完成6003水循环系统年度维护保养、发挥技术优势完成6002抽气站房阿特拉斯空气压缩机组大修……高质量完成一系列设备维保任务,保障了临港基地大飞机的研发设备系统正常运行,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研制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突破 助力大飞机精密锻件实现国产化
2018年起,中冶宝钢承担了大飞机滑轨锻件等温锻模具项目研发任务。大飞机滑轨模具,由品类繁多、形状各异的模块组成。其中最大模具直径达到1.24米,预、终锻模本身结构呈不均匀状态,对模具设计和工艺要求非常高,研制难度非常大。中冶宝钢“中冶铸模”研发团队通过增大冒口上部尺寸和减小与铸件接触面的投影面积,在保证金属液补缩的同时,缩小了冒口与铸件接触面的热节,增强补缩效果,创新设计新型颈缩式冒口;通过提高结构最薄弱处强度、改善退让性,并加强砂芯的排气、减少冒口热收缩应力、避免冷却过快产生大应力等工艺措施,最终圆满配合完成了核心材料的预、终锻制造任务。中冶宝钢通过优化核心技术,对K403高温合金铸造及机械加工方面的研发、试制及推广应用,在顺利完成飞机滑轨钛合金锻件制造的同时,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极大地促进了航空飞机机身襟翼、副翼、前翼及扰流板的研制生产,有效地解决了部分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国产大飞机顺利适航立下汗马功劳,为我国加快迈向航空强国贡献中冶宝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