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发展ESG的挑战和对策
目前引导保险资金进入ESG投资领域,促进险资投资的高质发展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保险资金的特性也多处符合ESG投资的特征,其天然的适配性为险资ESG投资带来了发展机遇。
保险资管发展ESG投资面临的挑战
1. ESG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
ESG信息披露可以分为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强制披露指政府行政或者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向社会公众披露信息。我国证监会及两大交易所针对上市公司出台了一些强制性披露指引,如上交所要求科创板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并视情况编制和披露ESG报告等文件,深交所要求深证100样本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并给出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范围和须于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增加公司ESG信息,但总的来说监管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框架,企业ESG披露以自愿为主,强制披露仅限特定行业的部分信息。另外,从信息披露对象看,权益市场公司是ESG信息的主要披露主体,而对于债券市场发行人的披露要求更低,导致其披露范围仅限于存续期内的贴标债券,一旦债券到期便可不再披露。相对于权益市场,债券市场的ESG信息质量更低,而保险资管机构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开展ESG投资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更大。
2. ESG评价体系不统一
ESG评价是衡量企业ESG绩效的工具,是开展ESG投资的前提。目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有600多家。其中比较著名的国际评级机构有KLD研究分析公司、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内较著名的评级机构有商道融绿、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嘉实基金、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上海华证指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等。不同的评级机构有着不同的指标体系、打分和量化的方法论。总体上,不同机构的评价体系差异较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较低。有学者以国外五家著名评级机构提供的ESG评级样本为基础,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平均相关性仅为0.45,整体差异来源主要为三个,分别为范围差异、度量差异和权重差异。另外对于中资企业,也存在外资ESG评级差异,其中可能存在评价歧视等问题。
3. 机构的“漂绿”行为
随着绿色理念的普及以及全球市场参与者对ESG投资理念认知的加深,机构的“漂绿”行为也随之产生。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为了迎合市场热点夸大自己的ESG投研能力,甚至为非ESG产品贴上ESG的标签,而实际上并不承诺进行可持续投资。例如,2022年纽约梅隆银行和高盛公司均因在其管理的基金中存在误导性的ESG投资理念描述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罚。另一方面,实体企业为迎合投资机构的ESG偏好,也夸大自身对社会、环境保护的付出,但实际上却是反其道而行。例如,大众汽车为其生产的柴油车上安装了“失效装置”,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量看起来达标,而实际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标准限值的40倍。
4.机构的ESG投资能力有待提高
ESG投资需将相关理念纳入机构的战略规划、组织管理、投资机制、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各方面。目前国内保险资管业的ESG投资刚刚起步,机构在组织设计、人才培养、理念更新等多方面尚需逐步摸索。保险资管做ESG投资,最核心的是将传统的投资管理架构和ESG投资管理体系融合并相互借鉴推动,从而促使ESG投资落地。
保险资管发展ESG投资的策略
1.明确战略规划,完善组织架构
保险资管发展ESG投资,首先应明确ESG战略目标。一是在充分理解政策背景和监管要求的基础上,从本企业的核心价值出发,制定相关ESG战略,可参考国内外保险机构相关ESG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将具体工作有效分解,确保自上而下有序落实到具体经营层面。二是完善组织架构,对公司章程、各专业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内部规章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对三会一层及内部组织治理架构的优化,将ESG要求具体落实到具体岗位的职能职责中。三是落实配套资源保障。明确资源配置和重点各环节,确保人力物力投入,推动ESG战略对企业运营中投资、承保、风险管理等形成必要的保障和助力。四是明确管理权责。基于现有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他关键岗位的职能权责,清晰明确地将ESG管理要求嵌入其中,并明确其对应考核要求。
2. 重塑流程管理,完善投决机制
制度是保障ESG投资战略贯彻落地的基石,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应优化投资流程,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一是制定投资战略和原则。基于公司ESG战略总体目标,结合保险机构资金运用管理实际,形成相应的ESG投资策略和原则,用于指导保险资金运用的开展。二是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建设ESG投资治理框架,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并通过投资指引等予以明确。三是优化投资流程。在投资研究、尽职调查、风险评估、投资决策、投后管理、项目退出等关键环节纳入ESG要素。四是打造绿色内控。在现有内控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识别ESG关键要素,补充相关的风险点和控制措施,并形成长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五是构建配套投资管理工具。引入ESG评级体系、ESG尽职调查清单、ESG投后监控报告等,强化投资风险管理,有效支持投资管理体系决策和投资流程运转。
3.加大模式创新,丰富产品矩阵
随着资管新规落地、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寻找稳健资产成为摆在保险资管从业者面前的难题。应以发展ESG投资为契机,一是着手加入UNPRI,成为国内较领先的签署该原则、承诺践行六大负责任投资原则的保险资管公司,通过宣发体系,形成品牌助力。二是在标准化金融产品领域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设计开发投资于绿色债券、高等级ESG股票的标准化三方产品,迎合市场需求。三是重视非标领域ESG业务发展。通过保债计划、信托计划等投资方式,发力ESG领域,投向环境保护、生态技术、绿色生产、节能减排、城市更新等领域,大力支持风电、光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注重行业ESG指数的设计和运用,通过借助三方机构的ESG声誉,树立自身ESG投资品牌。五是注重行业聚焦,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升级等领域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建立起大项目、大资金的配置池。
4.加强内部协同,联动资产负债
保险资管是大型保险集团的资产端,对于优秀的保险资管公司而言,应注重内部协同,帮助保险集团将ESG投资的考核应用于资产负债两端,将ESG融入保险业务全价值链中,在保险产品开发、承保理赔、保险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考虑ESG要素。在负债端明确绿色保险产品开发策略和重点形态,在精算和定价过程中,加入ESG风险相关因子,完善模型和假设。将ESG理念明确嵌入承保流程中,通过差异化产品策略,形成资金、资产联动,为ESG投资提前“定制”资金,共同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5.重视科技赋能,践行数字金融
当前,保险资管将ESG全面纳入投资决策流程与管理机制,存在数据采集、智能评价、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多方面的实际困难,金融科技在化解ESG投资难题上可发挥破题作用。应建立智能化内部金融科技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实时舆情监控、智能ESG主体评级、自动跟踪ESG指数、量化投资组合分析与业绩归因,将分析系统应用于上市企业、发债主体以及投资项目的ESG尽职调查,为投资决策提供评价标准与判定依据,用科技赋能股权、债券、非标等各大业务板块,实现集团ESG资产风险评价与投资决策的标准化与智能化。
ESG在保险资管领域的应用,是未来保险资管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新兴数字科技助力ESG发展,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模式瓶颈,充分把握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支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系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文章来源:《中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