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助推国企估值跃升

资本市场上,以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为核心的ESG投资热潮”正在涌现。

2019年资本市场将ESG纳入投资框架,公募基金开始积极布局ESGWind数据显示,至今年上半年,43ESG基金总规模合计达到了近260亿元。

ESG投资热潮涌动,带动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简称中特估)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与市值的跃升。

202211月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以来,A股市场对国企估值正在重塑。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企再融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约占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一半,Wind中特估指数累计上涨约26.15%

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中车等ESG先锋国企及其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资本市场中均有不俗的表现。

多家券商机构表示,国有企业在市值、营收等方面发挥着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资本市场上,ESG助力中特估下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已愈发明显。

ESG撬动国企估值与融资跃升

今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相关部委发布的《年度ESG行动报告》指出,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中国企业已经开启了积极响应ESG理念、全面提升自身ESG水平的新阶段;中国大型公司在ESG发展方面的总体水平和优秀企业占比已经与全球大企业相当,各行业头部企业领跑可持续发展,以中国移动、华润电力、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国有企业ESG上市公司质量总体领先。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中信证券数据科技、ESG首席分析师张若海认为,当下,ESG正在助力中特估背景下国有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从股价上看,今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中车、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中信银行、中国电信、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船舶、中国银行等在ESG方面积极布局,其上市公司股价最大涨幅均超过了30%,估值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字头”国有企业的市值在A股市场上曾长期处于被低估的状态,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东方财富全A指数累计上涨74.5%,“中字头”指数同期却仅上涨了15%2022年以来,这一差距明显缩小。截至2023519日,从2019年起算,东方财富全A指数累计上涨54%,中字头指数同期上涨43%,差距缩小至10个百分点。

融资方面,中国移动集团斥资450亿元入股邮储银行,创下了今年上半年央企上市公司的最大一笔募资金额。

与此同时,长江电力、中国国航、中国东航、中国电建等央企的再融资项目落地;南方航空、中国石化分别抛出百亿级别定增预案;中信银行抛出配股计划,欲募资400亿元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从内容上看,上述融资均以整合资源、优化持股结构或战略性投资为目的。

张若海指出,借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布局低估值国有企业,是今年中特估背景下资本市场上的一条主线。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27日,央企、国企主题ETF基金规模合计超过了391亿元。回报率方面,2023年以前上市的8只央企主题ETF基金中,有7只在今年以来获得了10%以上的回报率,其中4只央企创新驱动ETF基金的回报率更是超过了17%

资本市场普遍认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较好、发展较快,随着中特估的提出,国有企业估值正在持续合理修复。

ESG中特估持续吸引境外资金进场

值得关注的是,ESG与中特估对境外资金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强。

综合多家券商机构的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北向资金净买入45只“中特估”概念股,累计净买入额98亿元,其中净买入最多的个股为工商银行,净买入额12亿元,是唯一一只净买入额超过10亿元的个股。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55只中特估概念股,累计净买入额达到283亿元。其中,中国石化、中国铝业、工商银行及中国中车4只个股,累计净买入额均超过20亿元。

分析境外资金的投资逻辑,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何宁认为,这反映了境外资金对ESG与中特估投资价值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从社会效益和信息透明度的角度看,ESG与中特估具有一定相似性,均注重外部社会效应和企业治理。因此,境外资金或更倾向于对社会效益强、信息透明度高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企予以较高的估值。”何宁说。

ESG能够有效引导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关注社会环境议题。在“一带一路”、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引领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体系正在加速建设。

“一带一路”为例,大型国有上市公司发挥头雁效应,以贸易、投资、金融、基建等方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例如,中国中车依托世界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平台,为雅万高铁量身定制高速动车组,适应当地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展示着中国铁路、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良好形象;2013202210年间,北方国际累计签约海外项目120余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轨道交通、电力设施、石油矿产设施、市政房建、农业民生等基础设施。

碳达峰碳中和方面,前述《年度ESG行动报告》指出,目前,大型国有上市公司总体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表现已达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出台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已纳入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中。

企业层面,东方电气已制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成立绿色环保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统筹协调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新奥能源已制定城市燃气甲烷管理、低碳贸易运输、泛能业务能源结构转型、系统能效提升、绿色技术应用及绿色办公六大减排行动,并发布《绿色行动2030》,明确公司至2030年的短中期减碳目标以及2050年的长期目标。

另外,何宁认为,境外资金较为关注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前景与创新能力。如果国有企业能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展现出领先技术与创新能力,或将吸引境外长线资金的布局。

政策催化国企估值重塑

ESG和中特估为抓手,进入2023年以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不断推动资本市场上国有企业价值重塑。

20233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国有企业对标开展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511日,上交所举办“发现央企投资价值,促进央企估值回归”业务交流会暨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宣介会。会议主旨为进一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引导央企投资价值发现,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517日,上交所举办“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专题讨论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政策东风频吹,资本市场信心涌动。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果认为,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价值重估值得讨论与重视。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兼顾发展与安全成为政策的重点,国企改革持续推进,其所承担的时代使命和面临的时代机遇是国企价值重估的重要背景;另一方面,前一阶段,资本市场对于稳定增长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估值折价明显,没有充分反映出国企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与进展,这也是国企价值重估的重要基础。

西部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易斌表示,“中特估”有望成为未来三年资本市场的持续性主线。这是因为,国企改革政策具备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国有企业作为“大国重器”任务艰巨,从“双百行动”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每一轮新政策都具有持续性和连贯性。

“目前看,国有企业估值仍然偏低,但估值修复并非一蹴而就。”易斌认为,2023年,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在于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近年来国企改革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国有企业要承担起更多的保链、稳链和引领作用。由此可以判断,龙头企业影响力的提升和经营效率的改善,将支撑国有企业的价值重塑与估值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