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ESG建设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ESG体系相比全球起步较晚,但在近些年广受关注、发展迅速。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顺应经济全球化之浪潮,中国ESG的发展立足国情,与国家政策、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ESG体系注重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的建设与发展,其涵盖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核心理念与我国国家政策、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无论是我国“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论,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及“3060”双碳目标等国家政策,均与ESG所倡导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价值更大化、公司治理最优化等内涵呈现出一致性。

环境议题与中国低碳减排绿色发展战略紧密吻合

ESG的环境议题要求企业通过提升环境保护绩效,进而降低生产经营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关注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

作为人口、经济、工业、能耗大国的中国,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已然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陆续出台“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而 ESGE”议题,正与中国低碳减排及绿色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2021年,中国发布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首的各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五项原则和十项举措。

在低碳减排及绿色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国对能源的依赖将从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逐步实现传统资源型产业向未来制造业的转型, 力求成长为制造强国。围绕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举措在各行各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及绿色环保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ESG要求企业关注环境方面多个议题,在开展经营活动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将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绿色降碳、循环利用等内容协调推进,从末端治理转向高质量精益运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产生,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企业自发关心环境,减排增效,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议题有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ESG的社会议题指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上,更加主动、自发地承担社会责任,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为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贡献价值。

在中国国情下,S”更加强调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国家对新发展阶段提出重要战略目标,未来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企业践行ESG理念指明了方向。

ESG理念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立足自身业务及客观条件,在做大做强主业谋发展的同时,将注意力分配到更多方面,关心社会和公众利益、优化资源分配方向、贡献更多社会价值。

而企业在ESG实践中关注创新、就业、知识产权保护、乡村振兴、食品药品安全、发展慈善等一系列议题,将在实质上推动我国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发展,带动我国社会的进步,让更多广大人民享受社会福祉。

治理议题高度契合中国对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ESG的公司治理议题指企业将环境、社会影响因素映射到企业治理体系之中,主要关注企业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反商业贿赂、反腐败、信息透明度、企业文化等为实现内外部利益平衡而建立的科学制衡机制。

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既包括独立董事制度和专门委员会制度,也遵循将股东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作为管理决策机构、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的设定原则。还设定有“共同治理规则”,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且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 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面对复杂的治理结构,中国企业不断优化公司治理机制,建立有效管理体系,树立绿色、负责的企业形象,高度契合我国对企业及整个宏观经济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本文摘编自卓韬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和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ESG发展报告(2023)》,标题和文字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