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十大治企思维

被社会各界誉为企业思想家、企业教育家的宋志平先生是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双料会长”。在40年企业经营的历程中,他曾担任过中国建材、中国国药“双料董事长”。他不仅是一位创造了将两家央企带到世界500强成就的杰出企业家,还是一位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总结、归纳经营管理思想的企业思想大家。近十几年来,他致力于企业管理研究,输出中国式企业管理思想,先后出版了《经营方略》《企业迷思》《经营制胜》《三精管理》《共享机制》等21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深入研读宋志平著作,既了解了其带领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辉煌历程,也领略了其在战略、改革、创新、经营、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体系,更发现了一位中国杰出企业思想家所具有的企业家思维的规律性特征,对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提升思维能力、治企能力和思想水平大有裨益。纵观宋志平经营管理思想和治企历程,主要有十大治企思维。

1超前思维

超前思维即指人们在思维时具有立足过去和现在、放眼未来的特性思维,其要义是基于对企业、行业和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情况的分析,进而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和思考。在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清醒认识、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思考采取何种策略。这是一切优秀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中国建材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充分证明了宋志平是超前性思维的大家。20023月,宋志平被任命为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当时,公司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负债却有30多亿元。就在就任的当天,还收到法院要冻结账户的传票。企业经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上任一年后,他在听取专家意见基础上,深刻认识到,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建材行业必将有一个几十年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如果公司要摆脱困境,进入行业前茅,就必须从普通装饰材料的制造业退出,进入占建材行业总收入70%的水泥等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带动现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建筑材料等其他建材产业。基于这样的超前思维,宋志平果断决定,将“中新建材”更名为“中国建材”。此举不仅奠定了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而且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建材行业的格局,使中国建材集团实现了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20亿元,到2019年他离任时营收达到4000亿元,实现了增加200倍的跨越式增长,连续10年进入世界500强。

超前思维既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主观臆断,它是建立在每个人所具备的知识、经验、信息和思维水平基础上的综合判断与逻辑推演。这种判断与逻辑推演一旦形成,将会在每一个企业家心中形成强烈的方向感、远大的目标感。有了方向和目标,就会指引企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企业家在市场的搏击中,一定要具有超前思维,具有“远见”,方可达到“谋定而后动”的境界。正如作者书中所说:“只有站在未来的人才能影响现在,企业领导者就是站在最高处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即便经历风吹浪打,也不能阻挡远望者的视线。”

2格局思维

格局思维是指一个人对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的格局思维是指企业家本人对企业相关事物认知范围的思维。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大,就意味着其格局大,企业家在格局思维过程中认知范围小,就意味着其格局小。

宋志平认为,格局是企业的时空观,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格局够不够大。为此,它曾专门撰文,探讨企业应该树立的四大格局,文章指出:“企业格局主要反映在四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认知格局。企业领导要见多识广,了解市场情况、行业走势、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洞悉重大机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二是企业的战略格局。不同的战略格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制定战略时,既要锁定目标,也要确定市场范围,应是明确目标后,缺什么找什么,而不是有什么做什么。三是企业的工作格局。企业怎样看待资源,怎样制定分配机制,怎样处理环保、安全和效益的关系,怎样面对竞争者等,这些都是格局问题。四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对待复杂问题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站在问题之上、问题之外看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把问题简单化。做企业需要格局,格局越大,企业就越自信。”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宋志平的格局观,主要包含领导的认知、企业战略、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这四大格局,对企业家提升格局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建材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推动水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历程,正体现了宋志平格局性思维的作用。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树立大的格局性思维。在对企业问题进行思维时,善于将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国家、人类发展联系在一起,才能为企业发展布出宏大的格局。

3共赢思维

共赢思维即在思维时体现出的“化小我为大我”的特性。企业家在思考企业生存和发展时,不是孤立地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出发,只考虑如何将竞争对手置于死地,而是寻求为行业、区域企业做强做大的宏观战略与策略,然后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在相关方获益的前提下,获得自己应有的份额。

宋志平在谈到中国建材联合重组为什么成功时曾说:“在联合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实现利益均沾。如果总算计别人,就没人愿意和你合作。”在业内,中国建材重组南方水泥时进行的“汪庄会谈”几乎人人皆知,这也是宋志平先生共赢思维运用的一个经典案例。为了推动联合重组,宋志平约了占据了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的浙江水泥、尖峰水泥、虎山水泥、三狮水泥4“掌门人”到西湖边的汪庄饭店喝茶。最终4家水泥公司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加入中国建材。宋志平在回顾为什么一天的茶局能改变东南水泥的格局时说:“‘汪庄会谈’的成功是共生多赢的内在逻辑使然。那天大家找到了一个共赢的切入点,找到了一个共赢的目标。‘汪庄会谈’被载入了中国建材发展史册。这个案例的核心就是融合包容,共生共赢,兼顾大家的利益。”后来的事实证明,以“汪庄会谈”为序曲的水泥行业重组推动了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建材自身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全国行业亏损得以扭转,区域市场走出恶性竞争的迷局,地方政府也获得了应有的税源。这个各方共赢的案例获得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选入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

当今市场,任何企业都无法独占,与其时时想着把精力、手段、财力放在吃掉同行上,不如放在市场共赢上。各方共赢了,企业应得的那份自然会存在,同行业的企业也可以从中获益,成为真正的竞合队友。如果击垮了竞争对手,既失去了竞争者,也失去了激励者。

因此,企业家要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就,一定要树立“达己达人”的共赢思维,而不能用“损人利己”的独享思维独霸市场。共赢思维其实质是检验一个企业家能否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行业看企业,胸怀“利他人、利天下”格局与境界的试金石。正如宋志平在书中所说:“如果企业重组有什么真理,那就是要有共生共赢、与他人分利的思想。”

4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思维者破除自身思维定式,冲破精神束缚,努力提出新设想、探索新理念、指导新实践、创造新成果的意识活动过程。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00多年前出版的《经济学发展原理》一书中提出:“创新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这种“新组合”的创新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创新和创新思维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宋志平带领中国建材改革创新的实践,正体现了其善于运用“新组合”原理,用“+思维”指导企业创新实践的特性。

中国建材集团在从新型建材行业转身实施“大水泥”战略、做大企业规模的过程中,时任董事长宋志平没有采用靠自建水泥企业滚动发展的模式,而是运用“+思维”进行“新组合”,提出 “央企的实力+市场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混改加法公式。从2006年起,在原有的中联水泥只有3家水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业务重组”等一系列加法运作,仅用六七年时间就“加出”了中国联合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公司,“加”出了近千家水泥企业。中国建材也一跃成为全球水泥领域的领跑者。这也正是熊彼特所提出的“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在中国建材的成功创新实践。

宋志平对进行“新组合”创新还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互联网+”模式“最大的亮点不是互联网本身,而是‘+’的模式。”他提出,企业创新要“引入+思维概念”。在开展创新时,“可以先看看已有业务能不能“+”一下,如果能“+”一下,就会投资少、获利多”。

这正体现了其善用“新组合”原理、正确运用创新思维逻辑的企业家创新特质。

因此,企业家一定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在意识层面不断对企业产品和技术、经营与管理进行“新组合”,进而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创造出全新的而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宋志平关于创新的定义),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的新优势。

5人本思维

所谓人本思维,就是在思考管理问题时,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从符合人性、尊重人格、凝聚人心的角度出发,找到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的意识活动过程。

宋志平是一位具有人本思维的企业家。他认为:“人是企业的主体,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实现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追求。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的主线。”他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挂出“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盖”的激励条幅,点燃了员工心中的希望之火,企业蒸蒸日上。到中国建材担任董事长以后,他又把北新建材的人本思维与西方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恕”思想结合起来,将“以人为中心”进一步分解升华为“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的人本理念。他认为:

“‘企业是人’是指企业是人格化的、人性化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经济组织,被大家赋予了一定的性格和特征。说起华为,大家会想到任正非,说起海尔大家会想到张瑞敏。

“‘企业靠人’是指企业的一切都是由人来完成的,要靠领导者的带领以及广大干部员工的努力和付出来发展企业,所有成绩都来自大家的汗水。

“‘企业为人’。是指企业经营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我们办企业是为了服务三个群体,一是企业人及我们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属;二是投资人及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三是社会人,即我们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

 “‘企业爱人’是指企业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讲‘仁者爱人,仁者安仁,知者利人’。真正的仁者要有爱的真诚,真正的智者必须做事利人。企业爱人,在企业之内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关心爱护员工;在企业之外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回馈社会,创造阳光财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从这段论述中,充分说明了宋志平人本思维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对于企业家用好人本思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企业家运用人本思维时,要像宋志平一样,以“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四大理念为指引,为企业制定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成就人的理念方针和机制办法,把以人为本的办企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因此,企业家在运用人本思维时,要坚持好以下原则:一是要善于从西方管理学中用好可量化的管理工具、方法,科学地管好人;二是要善于从中华文化中挖掘最具人文价值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引导、约束人的行为,艺术地塑造人;三是要中西结合、理论实践结合,真正构建起适合本企业的人本思想、人本规范,打造企业的人本文化。

6工法思维

所谓工法思维是指将企业经营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通过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等辩证思维方法,使之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形成可以复制、推广、应用的工法的意识活动过程。

宋志平是中国企业家中最善于运用工法思维推进企业管理的大家。他在北新建材当厂长期间,借鉴、运用成熟管理工法,推动了清理整顿、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等工作。后来,他到中国建材担任领导后,在推进联合重组、整合上千家企业的过程中,又总结了一系列的管理工法,如:“五化管理”“三五整合”“八大工法”“六星企业”“格子化管控”等工法。后来他将这些工法经过优化重组,凝结成了具有体系化的“三精管理”工法。2022423日,凝聚着宋志平40年管理实践和深度思考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论的著作——《三精管理》正式出版,立刻引发热烈反响。这部书为我们构建了一套以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为核心的“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论体系。对于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是一部由中国企业家撰写的体现中国经营管理思想、企业工法的经典著作,不仅在中国,也一定会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工法思维不是一般性经验和做法的总结,而是要求企业家必须在掌握辩证思维的基础上,透过经营管理具体事务的表面现象,去触及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价值的方法理论,成为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同时还要求企业家具有精准的文字表达、概括、提炼能力,使工法的概念、用语、词汇更精炼准确、更通俗易懂、更具有普遍适用性。

因此,企业家更要注重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思考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规律性特征,不断总结、归纳企业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使之上升为经营管理的方法论,成为适合企业复制、运用的工法,让企业成为既有管理方法,又有管理方法论的组织。

7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即思维者体现出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协调性思维的特征。系统性思维要求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平面地看待问题,而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运动地、立体地寻找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和本质联系,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协调性的思维。

对于系统思维,宋志平先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系统思考是很难的修炼。进行系统思考要抓住三点:一是从局部思考扩展到全局思考;二是扩大思考范围;三是更新思考方式。”2023年,他基于对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关系、将企业打造成利益相关者共享平台的系统化思考,结合国家“十四五”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国企业特色,撰写了新著《共享机制》,提出了“共享理念、共享经济、共享企业、共享机制和共享型企业家”五个方面的共享逻辑体系,形成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企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财富的合理分配、企业的机制构建,提供了全新且系统的启示,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同样,宋志平还运用系统思维构建了管理系统性的“三精管理”体系,将复杂的企业管理整理出20对矛盾、100个命题、100个故事、100个观点,出版了系统化破解企业主要矛盾的《企业迷思》,深刻体现了作者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部分、静态到动态、个别到一般进行系统性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系统思维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可以看得见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要能够寻找到与自身表面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却存在内在的和本质联系的事物,即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事物之间联系性、协调性和有序性的思考,方能形成真正的系统思维。

正如宋志平所说:“企业身处一个大系统,每个企业都要系统性地研究问题、研究系统本身,把大事和小事融合在一起思考。就像魔方有六面,只盯着一面是不行的,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综合思考。”

8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即思维者体现出的用直观形象认知事物的思维特性。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在企业经营中,高度发达的形象思维,是企业家在激烈而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说透道理、说服他人、展示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

宋志平既是抽象思维的大家,也是形象思维的高手。他用“班长、战略家、老师”比喻积极的董事长形象。他说:“当董事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首长,而首先是董事会的班长和灵魂人物,要具备一定的智商、情商、德商,能主持开好董事会会议”;董事长应是头脑清楚、视野广阔、善于学习的战略家,能全面、长远、系统地考虑战略问题;董事长还应是位老师,不仅自己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肩负起引导全体董事一起建设合规型、绩效型、学习型董事会的责任。他还用“三盘牛肉”比喻收购条件。第一盘是公平的收购价格;第二盘是给创业者留有股份;第三盘是保留经营团队并吸引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继续做管理者。这“三盘牛肉”较好地解决了与市场接轨、产权关系和职业经理人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三个核心问题,而且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易于合作者接受。还用“老母鸡理论”比喻收购有持续盈利发展能力的企业等

形象思维是一个领导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能力的形象化显现,没有“双由”能力,就难以形成形象化思维。没有形象化思维,只是一味抽象地说教,就很难打动人心。宋志平先生著作和演讲之所以吸引读者和听众,都与其形象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没有形象思维,许多抽象理念就难以令人理解和接受;没有形象思维,语言就会干涩乏味,缺乏生动;没有形象思维,就难以令人耳目一新;没有形象思维,企业家就会缺乏魅力。

9三维思维

所谓三维思维,就是在认知事物时,坚持三分法的思维特性。三维性思维是指看待一个事物时,根据事物的构成规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也从三个方面入手,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具有简捷、适用、相对全面的特点。

宋志平先生既是一位企业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三维性思维的企业大家。在20204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作“我的书香生活”演讲时,他用“读书、教书、写书”三个词概括了自己的书香生活,让大家听来丝丝入扣,精炼易记。其实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会看到他在演讲、发言、致辞等文章的“三段式”,表面看是一种讲话习惯,但其蕴含着的正是他掌握三维思维规律、善用“三”作为思维抓手的高超思维能力。如企业文化的“三宽三力”:即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作者给自己“三个定位”:做一个为企业眺望远方的人;一个有精神财富的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企业家。看问题的“三个方法”:一是要积极正面地看问题;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三是要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无论古往圣贤大师,还是今来政商领袖,都是善用三维思维的高手。如老子的 “治国三以”(“以正治国,以奇出兵,以无事取天下” )、朱熹的 “读书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毛泽东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任正非的“用人三感”(让基层有饥饿感、让中层有危机感、让高层有使命感)等,都是运用三维思维的典型范例。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因为它反映了卓越领导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更是一位掌握了“事物由三大要素构成”的普遍规律、掌握了“三维思维法”的思想者。

因此,看问题需要章法,思考问题需要工具。企业家善于从三个方面入手,这也是管理者“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之道,也是从容运用“四维、五维、六维”等思维结构的核心秘籍。

10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即在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具有辩证的特性。企业家在运用辩证法解决问题时,一是注重运用“两分法”,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是善于运用重点论,找突出问题,抓关键问题;三是能够把握规律性,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发现、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从容掌握好辩证思维这个利器。

宋志平曾谈到用“两分法”辩证地看问题时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大家谈到智商和情商,我认为智商就是能辩证地思考问题,情商就是能为他人着想。一个人只想自己,什么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无法理解别人,就很难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事业也很难取得成功。”对如何抓主要矛盾,他提出,处理问题要拿得起放得下,有取有舍,当断则断,抓主要矛盾,不要把问题长期化和僵持化,也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纲举目张。宋志平超强的辩证思维能力在他充满哲思的著作《企业迷思》中有更充分的体现。这部书用辩证思维“两点论”“重点论”,将企业领导者面对的主要矛盾梳理出20对,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100个问题、100个案例、100个观点。其中,如战略和管理、专业化与多元化、有机成长和联合重组、做大和做强、管理和经营等,正是企业家经常面对的共性矛盾。作者在书中以超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为读者透彻分析了一对对企业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奥秘,以自己总结的观点和实战案例,告诉读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规律性之道,令读者顿开茅塞、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一位领袖之所以能带领队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位企业家之所以能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辩证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可以说,不具备辩证思维,就无法在胜利中看到隐患,保持清醒;不具备辩证思维,就无法在危机中看到希望,保持乐观;只有掌握了辩证思维,才能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问题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宋志平带领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国药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正是其思维具有辩证性特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运用两点论、重点论,把握运用治企思维规律的例证。

总之,宋志平正是一位用思维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改变企业、改变行业、改变社会,令人尊敬的杰出企业思想家。其超前、格局、共赢、创新、人本、工法、系统、形象、三维、辩证这十大思维,既是其个人的思维特性,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家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希望中国企业家从宋志平十大治企思维中汲取思维智慧、学习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水平,将自己打造成具有思维力量和思想智慧的优秀企业家,为中国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