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革:践行ESG理念,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首钢场景

近年来,首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ESG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是把绿色转型作为企业战略的鲜明底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金名片。率先实现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在钢铁业搬迁调整之初,首钢就把“环境一流”作为主要目标,累计投入近300亿元用于环保设备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首钢股份2018年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全流程超低排放。首钢京唐2020年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及工信部“绿色工厂”称号,在行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为京津冀地区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贡献。

争当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排头兵,制订实施“双碳”工作方案,明确碳减排路线图,已形成6个百万吨级、4个五十万吨级和若干十万吨级的降碳技术路线。推进极致能效管理,在各钢铁基地广泛采用余能回收发电技术,高效利用二次能源。建成5万吨白灰窑二氧化碳捕集及在300吨转炉喷吹应用的减碳示范项目,吨钢减排二氧化碳26kg。建成世界首例“燃—热—电一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2023年首钢股份和首钢京唐通过国际认证机构(SGS)碳认证,入选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

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我们坚持产业合作,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为下游化工企业服务,携手金隅集团、北京科技大学,利用炼钢环节产生的钢渣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解决了钢渣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积极深化与社会合作,在北京、山西建成生物质能源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140余万吨,发电量5.5亿千瓦时,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在全球率先实现一氧化碳生物合成乙醇规模化生产,获农业农村部首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实现了工业尾气碳捕集与利用。

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老工业区复兴典范。紧抓冬奥机遇,服务首都发展,聚焦文化、生态、产业和活力复兴,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现老工业区的蝶变重生。打造国内首个C40正气候发展项目,编制首钢正气候发展项目路线图,明确零碳零废工业遗产再利用,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工作。通过建设用地、周边道路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与运营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基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交通、废弃物利用,达到最大的外部减排量,使项目运营期达到正气候的净负碳排放效果,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十九个C40正气候发展项目。

现在我们还在实施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改造,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建立工业构筑物民用化绿色改造体系,推进生态复兴。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城市织补和环境治理,建设海绵园区,完成石景山群明湖改造,建成高空步道、极限公园,形成以三高炉秀池区域为代表的山一水—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实施空间载体改造,坚持保护性利用存量工业资源,形成工业元素与现代生活协调共生的城市风貌。同时,我们完成了北区三个片区空间载体改造,100%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形成友好、和谐、宜居新型城市形态。

打造“一高地”“一支点”。围绕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聚焦科幻、互联网3.0、航天、科技金融等赛道,吸引探月中心等270余家企业、商户入驻;建成国内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构建了以“科技+”为主导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围绕建设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成功承办服贸会、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信息消费、体验消费,形成集产业、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场景于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高标准完成冬奥服务保障任务。深度参与“一赛场、一总部、四中心、多队伍”的赛前和赛时综合服务保障工作,用责任和担当交出了“双奥之企”的优异答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首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雪飞天”等冬奥场馆精彩亮相,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雪飞天”就在园区里面,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新冠疫情期间,首钢充分发挥自身医疗系统专业优势,抽调医护人员投身属地疫情防控,选派数百名干部下沉社区,组织近万名党员职工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承担37家医疗机构餐厨和涉疫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向70多家医院供应医用氧气,用21天建成5000套临时隔离用房,为首都疫情防控作出首钢贡献。

首钢在实践中深深认识到,ESG理念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是企业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我们将自觉把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生产全过程,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首钢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