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才:ESG必将 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产业化集团,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以“连接世界、造福人类”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确立“守中致和、厚德载物”的社会责任观,致力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央企典范,并且在ESG管理实践中积累了诸多经验。

为报道中国企业的ESG工作经验,《企业观察报》近期就ESG议题专访了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

 

企业观察报作为央企董事长,能否简述一下你对ESG概念的认识?

孙永才:ESG代表环境、社会和治理,倡导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作为一种价值理念,ESG高度契合新发展理念;作为一套治理策略,ESG也高度契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在深入践行“双碳”战略的当下,ESG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将成为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企业观察报概括而言,中国中车在ESG管理实践中积累了哪些经验?

孙永才:我们在ESG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总结为四个关键词。绿色、价值、治理、担当。

第一是“绿色”。绿色是ESG最鲜明的底色,也是最突出的特征。中国中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研制的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装备系列产品,普遍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排放少、污染小的特征。我们立足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发布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力争于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于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我们提出绿色投资、绿色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企业“6G”理念,推动零碳能源行动、零碳交通行动、绿色制造行动、碳资产行动、碳数字行动、碳品牌行动的“6A”零碳行动,争做绿色制造的领跑者,绿色交通的示范者,绿色生活的创造者,绿色发展的先行者。2022年,中车被评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21家子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第二是“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矢志追求。中国中车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理念,以“点、线、网”立体构建价值创造体系,与投资者共享价值,与客户共享价值,与产业链、供应链共享价值,与当地政府和民众共享价值,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

所谓“点”,就是聚焦自身产品服务价值。我们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价值创造模型,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

所谓“线”,就是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价值。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发挥链长融通带动作用,推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所谓“网”,就是聚焦产业生态整体价值。我们持续优化全球业务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个客户和2000多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努力构建运行通畅、协同高效、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第三是“治理”。公司治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中国中车作为A+H股上市公司,始终对标国际企业管治标准,不断提升企业管治水平,构建了权责法定、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我们聚焦资本市场关注点,持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形成“以评级促管理、以报告促管理”的双驱动提升模式。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全面、直观地与利益相关方互动沟通。

中车董事会连续在国务院国资委规范董事会建设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

在近期揭晓的由世界著名营销调查机构——美国媒体专业联盟(LACP)2022年度报告“远见奖”(2022 Vision wards Annual Report Competition)评选中,中国中车2022年年报同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份年报同台竞逐,荣膺金奖。

第四是“担当”。中国中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积极推行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五位一体”的合作方案,深入实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本地化服务和本地化管理“五本模式”,努力担当好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站、产业推进器、社区好邻居“四种角色”,致力改善世界各国人民出行品质。

中老铁路架起了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快车道;雅万高铁将两地旅行时间由3.5小时缩短至40分钟,推动印尼和东南亚迈入高铁时代。

未来,中国中车还将持续推出更高速、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产品,让可持续交通事业发展更好地惠及各国人民。

 

企业观察报中国中车为何要提出价值创造体系和共享价值理念?二者的根基又在哪里?

孙永才:价值创造体系始于我们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心正道,善为善成”。

“正心正道”就是做人、做事都要“正”,企业及员工都要做到恪守诚信、勇担责任、遵纪守法、互利共赢。

“善为善成”就是善于做事,力求做到最好,是矢志创新、追求卓越的集中体现。

中国中车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持续用正确的价值观为“善事”,即不断创造价值。

共享价值理念则源于我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随着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沟通和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中国中车不断构建社会责任体系,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我们注重与利益相关方共同搭建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链,在不断优化自身运营的基础上,承担更大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企业责任,努力解决更多发展问题,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打造有影响力的中车特色社会责任品牌。

 

企业观察报落实价值创造体系与共享价值理念后,中国中车取得了哪些成效?二者又是否相互促进?

孙永才:“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ESG实践,更是落实价值创造体系与共享价值理念的卓越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中车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为重点,以国际贸易、海外投资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动“产品+技术+服务+资本+管理”全产业链“走出去”,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和民心相通贡献中车智慧和中车力量。中欧班列、中老铁路、雅万高铁、蒙内铁路等已成为沟通世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文化融合的重要纽带。

今年9月6日,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砂拉越州首府古晋开跑。古晋被称为“水上之都”,生态环境优美。该州政府重点支持发展公共交通,对于绿色交通的发展需求迫切。中国中车提供的氢能智轨车辆与当地的需求高度契合。列车采用氢能源动力系统,具有续航里程更长、加氢时间更短、更低碳节能环保的优势。

“使用氢能作为公共交通工具驱动力,在(古晋)这个地区还是首次。”砂拉越州总理阿邦佐·哈里全程体验了列车试跑。他表示,试跑体验舒适、对智轨电车项目很有信心。

2022年7月,中国中车为墨西哥城地铁研制的车辆下线,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胶轮地铁列车首次出口海外。除此之外,这个项目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它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系统+”项目。

通俗讲,这一项目不仅包含新造列车,而且包括线路整体修复施工、控制系统现代化改造及维保服务等。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大突破。

同时,这一项目能够为当地创造约1400个直接岗位和700个间接岗位,并大幅度降低能耗。该项目以高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的环境效益获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十大PPP项目经典案例”。

基于墨西哥项目在拉美市场取得的示范效应,我们中车又陆续中标哥伦比亚麦德林轻轨项目、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轻轨项目以及蒙特雷项目。

价值创造体系与共享价值理念,促使中车继续在数字化、智能化、全寿命周期“系统+”业务领域实现突破,实现与项目所在国的双赢目标。

2013年至2022年底,中国中车的整车产品已经出口至6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整车项目数量共377个。截至2022年底,中国中车正在执行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生产交付及售后维保项目共127个。中国中车在全球布局了18个海外研发中心、32个境外分支机构、81家境外企业,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6大洲116个国家和地区。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项目,中车用“价值创造体系、共享价值理念”搭建了透明且有效的属地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提升了沿线区域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构建了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的合作基础。这种无形价值,体现了ESG理念所提倡的长期可持续价值,为中车产品在全球的推广带来不可估量的正向价值。成效与理念二者互相促进,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企业观察报中国中车的“以评级促管理、以报告促管理”双驱动提升模式的初衷是什么?该模式是如何搭建并有效运行的?

孙永才:ESG体系有三大维度,分别是披露、评价、投资。中车双驱动模式中的报告和评级分别对应前两个基础维度,这两个维度做好之后,企业作为投资方或是被投资方才能在资本市场中更好地发挥ESG的正向影响力,并形成对自身的正向支持,从而进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中车双驱动模式的初衷。

中车的ESG体系搭建借鉴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的四要素模型,从治理、战略、风险(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方面推动。

首先,治理是基础,主要从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方面对其他方面起支持作用。其次,ESG战略嵌入集团整体战略是搭建ESG体系的保障。再次,在全面风险管理中考虑ESG三要素是护航企业发展和对标国际标准的关键。最后,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指标推动ESG在企业的实践,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为ESG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公司刚刚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即遵循16346工作方针,实施58381行动工程,锻造10方面绿色低碳竞争力,实现“35·50”碳中和目标。

“16346工作方针”中的“1”是指贯彻1个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6”是指以6G思路为指引,即“绿色投资、绿色创新、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企业”。“3”是指聚焦三全,即“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全过程”。“4”是指贯穿四过程,即“产品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建设、生产运营管控、产品服役”四过程。最后一个“6”,是指沿着6条路径的路线图,即聚焦业务结构优化,壮大低碳型新产业;聚焦能源效率提升,推动低碳技术革新;聚焦低碳产品设计,助力绿色零碳交通;聚焦绿色能源供应,创新多能互补模式;聚焦低碳解决方案,提供绿色高端服务;聚焦低碳产业链建设,打造碳中和生态圈。

所谓“58381行动工程”,就是构建双碳指标体系,制定58个量化指标;确定3个阶段,即2025年低碳零碳模式初步形成,2030年低碳零碳模式广泛推广,2035年低碳零碳模式全面建成;着眼于全价值链碳排放,设立了81项重点工程,明确了牵头部门。

最后是“10方面绿色低碳竞争力”,分别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激发内生活力;培育绿色低碳技术,增强创新潜力;深耕绿色低碳制造,提升竞争实力;布局绿色电力产供,提供零碳动力;带动绿色低碳供应,增强链长合力;强化生命周期观念,发挥碳足迹引力;推进数字低碳融合,助推产业张力;构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增添专业魅力;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发挥典型效力;赋能绿色低碳品牌,提高全球信力。

对照ESG核心议题,我们查摆了自身存在的优势长板和差距不足,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色、低碳是轨道交通装备的天然属性,清洁能源技术是中车最大的优势所在。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业务格局,奋力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业务综合领先、全系领跑,清洁能源装备业务综合先进、全链领先。

 

企业观察报你认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ESG体系模型须具备哪些特点?原因是什么?

孙永才:我认为,中国企业的ESG模型应做到披露、评价、投资三个环节全覆盖。唯有这样,才能保证ESG体系模型的全面和有效。

在信息披露方面,中国企业要加强ESG有关信息的沉淀和积累。要做到有效披露,需同时兼顾国际和国内标准。以国际标准而言,比如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的四要素模型;再以国内标准而言,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在7月底下发的ESG报告参考指标体系和交易所对于上市公司的ESG披露建议要求等。

在评价方面,虽然尚没有全球统一的评级标准,但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权威ESG评级,从不同角度了解ESG的全球趋势。

在投资方面,企业有两个角色,一是投资方,二是被投资方。这两个角色均要求企业做好自身的ESG管理体系建设,提高ESG管理水平。作为投资方输出企业正向影响力,作为被投资方被资本力量所支持。这样才能真正践行ESG核心理念,即创造长期价值。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特色的ESG模型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融入中国元素。

目前,ESG体系的主流评价标准均由西方制定,国际评级机构还存在因为政治、国别因素带来的片面性和刻板偏见。相比而言,中国本土ESG评级机构话语权却有限。

所以,当务之急是中国的企业应该配合政府、监管机构等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标准,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充分表达中国声音,为中国企业争得有效的话语权。

 

企业观察报在下一阶段,中国中车ESG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孙永才:对标对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中国中车的ESG工作与国际同行中的先进企业相比——如阿尔斯通、西门子等,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实际、对标国际,全面升级ESG管理体系,更加平衡E、S、G三者间关系。

在环境方面,我们立足碳中和“引领者”的定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8年,我们就实现了运营碳达峰,在此之后又提出“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这一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下一步,我们会持续推动双碳工作,同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社会和公司治理领域的工作水准。

当然,中车的ESG工作将不仅关注环境,而且会持续关注社会和治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影响。ESG中的社会维度涉及了员工权益、供应链管理、社会公益等多个方面;治理维度涉及了公司治理结构、商业道德、反腐败、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也与企业社会效益紧密联系。

中车所追求的是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简单的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更加重视ESG三个细分要素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媒体朋友和全社会督促我们、支持我们,中车将持之以恒,在ESG实践方面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