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南方五省或将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式发布《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报告(2021—2023)》(简称《报告》)。
《报告》称,到2025年全面完成电网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新增1亿千瓦以上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推动南方五省区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5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35%,初步具备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基本特征。
到2030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成为发电装机主体,电力系统灵活调节和应急保供、电网智能化运行、需求侧主动调节等能力大幅提升,全面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到2035年,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支撑碳中和进程,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对传统电力系统革命性的重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年来,南方电网创新提出将数字电网打造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实施路径,科学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南网方案”。
数字化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历时两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效。
例如,南方电网提出“数字电网将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形态”,35项行动任务深度嵌入经营管理与电网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支撑“三商”(数字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战略落地。
首先南方电网在总部和各分子公司均成立网络安全和数字电网工作领导小组。数字化部归口,业务部门和各机构分级协同,整合产学研多方人员成立数字研究院,超前布局数字化人才,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编制印发《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行动方案》和《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电网建设促进公司管理及业务变革行动方案》,形成技术和业务“双驱动”顶层设计;发布《数字电网白皮书》,成立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打造数字电网品牌。
其次是以数字电网承载新型电力系统,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能量流、业务流。在电源侧,依托数字技术实现新能源的“全面可观、精确可测、高度可控”,支撑新能源发电设备作为主力电源参与电力系统调控。在电网侧,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坚强主网架和柔性配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电网智能分析水平,确保调节能力与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相匹配,持续加强配网数字化和柔性化水平,提升对分布式电源的承载能力。
在客户侧,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推进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用户服务全业务、全流程,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连接,通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聚合海量用户侧可调节资源,大力建设虚拟电厂,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用户挖掘节能潜力,加快推动终端能源消费“新电气化”进程。在企业运营方面,以数据驱动管控深度与广度拓展,提升决策洞察力和数字化运营与决策能力,实现管理化繁为简。在产业生态方面,对接数字政府、打造数字金融,服务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用户,形成较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然后是打造具有三层架构的数字业务技术平台。在前端,将原有较为分散的应用,整合为电网管理、客户服务、调度运行、运营管控四大业务平台。在中台,构建公司级服务共享中心,提供数据、技术和业务共享服务组件。在底层,以云平台、物联网、电网数字化平台三大基础平台为核心,提供数字基础技术能力,构建“云数一体”的数据中心,同时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等相关方,打造能源数字生态。
绿电赋能提质升级
从2022年起,广西电网公司桂林供电局聚焦漓江核心景区,立足景区景点、酒店民宿、交通枢纽等三大旅游元素,全速推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绿色低碳现代化电网规划建设,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电网与绿水青山协调发展。
随着桂林市阳朔县内的首座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金葡变电站投运,标志着南方电网相关建设可满足当地未来3到5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用电需求,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充足电能支撑。同时,桂林首座集光伏、充电桩于一体的厄根底综合能源站在阳朔投入使用。漓江竹江码头、磨盘山码头共21个泊位均实现岸电覆盖,有效保证停泊游船岸电需求,并减少柴油机发电,让漓江更绿色环保。
一张安全、可靠、绿色、智能的电网,正为漓江两岸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坐落在漓江边的阳朔县兴坪镇大河背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村口就是元宝山(2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绝美风光,并被誉为“旅游村”。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在充足电力供应的支持下,村里50多家民宿、酒店迎来了游客接待高峰。
“自从大河背村电网完成改造后,供电质量明显提升,游客居住时得到更好的体验,我这里多了不少回头客。”大河背村一位民宿老板表示。
不仅如此,沿江一系列新环网线路的建成,让拆除跨江线路成为可能。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桂林供电局相继拆除漓江阳朔兴坪至杨堤段核心段景点景区的全部5条跨江线路,让漓江两岸风景更加秀美。
新型电力系统工程为云南赋能
云南电网公司因地制宜打造覆盖省地县三级、各有特色的“1+2+4”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云南电网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已实现了多个引人瞩目的示范工程。其中包括中国首个固态氢能发电并网、大理风光水优化调度平台、迪庆国内首个高海拔“10kV水光储”中压特色微电网,以及首座站储充一体化变电站李棋变,还有独龙江智能微电网工程等。这些项目不仅是技术的突破,也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胆应用,为云南省电力系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大理零碳能源基地协同调控示范区以绿色资源优势服务绿色发展,充分发挥澜沧江干流大型水电调节能力,积极打造千万千瓦级零碳能源基地;建设“风光水储”联合智能调控平台,实现区域级多品类、多时间尺度电源出力精准预测,创新基于环境气象智能监测的新能源主动预控模式,实现风光水储集群控制、智能运行决策。截至2023年6月,大理全域可再生能源装机率达100%,新能源装机规模领跑全省。推动并网友好型技术在新能源场站广泛应用,推动大理新能源场站端功率预测系统全覆盖,建成云南首个“光伏+储能”电站——岩淜光伏电站、首个“风光储”一体化电站——天峰山风电场,有效提升新能源场站有功无功调控能力。
迪庆州维西县过去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云南电网公司的努力下,迪庆维西县现代化农村电网示范区的改变也令人瞩目。面对高原高寒、地广人稀的特殊情况,云南电网全面应用智能配电V3.0标准,精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计划,大幅提高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还促进了当地特产如松茸、青稞、魔芋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2022年,维西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21年48小时大幅降低至9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52%,这个偏远山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云南电网公司在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建成了全国首个高海拔水光储智能微电网。该微电网基本满足了全乡1.88万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将自发自用作为主要供电模式,同时备有大电网的安全支援和应急备用,为偏远山区供电带来全新的模式。
打造“零碳”标杆
博鳌零碳示范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零碳示范区,设在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召开年会的海南琼海东屿岛上,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今年,博鳌东屿岛零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创建完成,东屿岛上的灯由天上的光、海上的风点亮,实现东屿岛能源供给全面清洁化,助力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办会”。
海南电网公司承建博鳌东屿岛零碳示范项目,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逐步实现零碳运行目标,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4万吨,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
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前,海南电网公司高标准建设东屿岛内分布式光伏、岛外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应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能源路由器,建成国内直流元素最丰富的“光储直柔”系统。采用光伏直驱变频空调、水蓄冷系统、厨房电气化、交通电气化改造等方式,基本实现区域内能源消费全电气化。实现海南首个绿电交易落地,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岛内能源零碳供应,保障博鳌亚洲论坛100%绿电供应。
此外,为了支撑海南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海南电网公司牵头组建电动汽车充换电“一张网”服务平台,打造“一张网”运营新模式,实现了海南充换电基础设施“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和“一个APP畅行全省”,系统解决了电动汽车找桩难、充电桩利用率低、充电软件互不通用、支付方式不统一、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试点开展充换电站100%绿电供应,上线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增值业务,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合作生态。截至2023年9月,海南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已100%接入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2万,平台累计充电量达 16.47亿千瓦时。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案例,不仅证明了南方电网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效,更是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和电力系统领域的雄心壮志。这一系列示范项目不仅为南方多个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全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