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央地合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12月2日,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指导、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与企业观察报社联合主办的2023央地合作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窦勇、中节能汇融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俊伟、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投资合作协调处副处长鲍海峰、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潘玉厚、湖北省襄阳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盛男就央地合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等话题进行了圆桌对话。

 

窦勇:央地合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话题。

从央企角度来看,央企拥有资本链、人才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势。从地方角度来看,央企落户地方,也意味着供应链落地地方,这对地方产业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就业和税收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央地合作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对此,我们先请中节能汇融数据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俊伟发表一下看法。

 

徐俊伟:我们是中国节能环保旗下企业。疫情期间,企业提出了全新的环保理念,旨在从技术、能量和信息层面解决环境问题。

在市政处理项目方面,借助我们企业的技术,可将含水率从80%降至40%,从而实现能耗降70%。我们承担了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作,确保处置费用每吨至少降低100元,节省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北京市为例,这项技术每年能节省财政开支2亿元。此外,经处理后的1吨干污泥相当于半吨煤的热量,每年能减少22万吨煤的能耗和碳排放。

在农村和小城镇污水治理方面,污水治理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比1%,污水治理的负担很重。我们拥有一项分散式污水治理技术,其效果可达到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运行成本仅为传统处理成本的十分之一,具有低成本优势。此外,该技术无需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已经在浙江、河南、新疆应用。

在厕所革命方面,我们推出了一款无水无臭技术,已经有了10万个案例。其具有除臭效果好、建设成本低、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在功能农业方面,我们想把企业做成满足细胞营养和克服隐性饥饿的细分行业。隐形饥饿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命名的词语,就是肚子吃饱了,细胞还饿着。我们的核心技术是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缓慢释放的微量元素,赋能植物的酶转换和新陈代谢,使农产品中富含自然生长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更好的口感,从而满足细胞营养、抗击隐性饥饿。

今年,我们在江苏省收获了约1000万斤稻谷。收购过程中,我们对农民的收购价每斤提高了约1毛钱。该技术还有助于农民增产5%—10%。此外,这项技术也可以用于中草药种植。总之,在央地合作的背景下,希望我们的技术能为地方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鲍海峰:内蒙古内连八省,外接俄罗斯、蒙古国,自古以来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我们正在推进一件大事,就是我们正在将内蒙古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这都需要央企参与,我们特别希望央企参与到内蒙古的8个产业集群、18条产业链的建设中。

 

潘玉厚:央地合作是有很多机会值得合作的。

首先,从人才和技术方面,央企是人才聚集高地。不到100家央企,有260多名两院院士。因此,把央企的富余人才和地方的人才需求相结合,就能够实现双赢。

其次,央企在海外影响力不错,规模大,出海早,实力强,信誉好。地方企业可以和央企合作,一起在海外施展一番拳脚。

 

窦勇:央企可以在地方落地,并利用国际化渠道、资源、人脉等帮助地方政府进一步开拓产业的国际化,打造国际化的平台,引进国际化的资源,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走出去。        

 

盛男: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有600万人口,三县三市三区,是汉江流域非省会第一城市。

襄阳在央地合作方面历史悠久。

襄阳的第一次腾飞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实施了战略性的三线转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襄阳成为第一批转移的城市之一,与绵阳和宝鸡一起被选为重要的三线军工城市。襄阳有幸被评为第一类城市,并接纳了来自东北的20万移民。这些移民为襄阳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襄阳与央企之间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当时,共有20多家央企来到襄阳,包括国铁、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等,为襄阳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第二次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东风汽车公司崭露头角,其总部位于湖北十堰。为了形成集中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决定将部分商用车生产线转移至襄阳和随州,从而形成了贯穿两地的汽车走廊。这一举措对襄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因东风而重新崛起,被冠以“车城”的美誉。而在襄阳高新区,各种汽车如天籁、英菲尼迪等均以东风为依托进行量产,充分展现了襄阳与东风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央企东风不仅为襄阳带来了第二次腾飞,更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襄阳5827.6亿元的GDP中,有2400亿元来自东风的配套产业链。

第三次腾飞,也是缘于2021年跟央企的合作。新冠疫情肆虐,湖北武汉是核心区域。央企援助襄阳,展现了央企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2021年,央企为襄阳带来了2000多亿元的签约。

2023年,襄阳与中央企业之间实现了第四次合作。此次合作,共有24家央企成功转化了32家本地企业。近期,襄阳又与多家央企达成了新的合作项目。

为什么央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央企和襄阳能够互相带来什么好处?襄阳能为央企提供什么?

首先,襄阳拥有丰富的资源。襄阳愿意把这些资源拿出来与企业进行交换,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襄阳的营商环境非常好。我们设立了企业家早餐会、企业家日以及为企业家过生日,等等。

再次,在人才方面,襄阳市具备与央企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襄阳市政府与多所知名高校合作,包括北航、华科大、中国农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我们吸引了大量人才在襄阳建立研究生院和研究院。

此外,襄阳市还建立了“六个一”产业机制。每个链主企业都会得到一个专家智库、一名市领导和一支产业基金的跟踪服务和支持。

在央地合作中,襄阳市政府应该如何规划?

首先,政府必须认识到成果转换是至关重要的。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或服务的转化,而是一个涉及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科技链、金融链等众多方面的复杂系统。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央企资源,实现税收和就业的增长。襄阳拥有24家央企,探索成果转换的路径尤为重要。

其次,如何让地方国企更好地助力央企,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再次,明确的产业规划和导向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襄阳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硅矿和磷矿,这些资源一直处于未开发状态。如果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等高附加值产品,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央企合作。

最后,作为政府,我们最看重的就是央企在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方面的信息。如果有这样的信息,请告诉我们,襄阳一定会砸锅卖铁,做好店小二,服务好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