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大洗牌”,谁能走到最后

当下,汽车行业正处在“大洗牌”时刻。

年底将至,汽车行业再度震荡。

据日经中文网,近日,本田汽车表示,公司将削减中国合资企业广汽本田约900名合同工人。另据每日经济新闻,广汽本田相关负责人表示,广汽本田并未裁员,只是终止了与劳务派遣公司的协议,并对劳务派遣人员依法依规、及时地提供了经济补偿,有关裁员的消息不实。

1998年,广汽本田成立,该企业是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50401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企业。而上述消息也反映了昔日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日系合资品牌如今辉煌不再的事实。

事实上不只是日系车。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风云变幻,不仅有像广汽本田一样的老牌车企风光不再,也有一众新势力不断涌现,还有不少合资品牌正在寻求转型。当下,汽车行业正处在“大洗牌”时刻。

“汽车行业进入大洗牌阶段,是行业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变革推动,消费者需求变化,政策法规调整等等。”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渐被淘汰,而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则逐渐崭露头角。

出局的老牌车企

在这股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燃油车受到了不小冲击。

不仅是本田,曾经在国内汽车市场家喻户晓的三菱汽车如今也败退中国市场。就在今年10月,广汽集团发布公告,为改善广汽三菱经营现状,更好地盘活和利用现有产能和资产,经股东各方协商一致,拟结合基准日的审计评估和清产核资情况,对广汽三菱及其全资子公司广三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

广汽集团分别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汽车、三菱商事持有的广汽三菱30%20%股权,受让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三菱拟将评估值约为4.42亿元(含税)的可利用设备等出售给广汽集团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将评估值约为17.80亿元的土地、厂房以拟约1.3亿元/年的租金出租给广汽埃安。这意味着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的资产实现增产扩能。

上世纪七十年代,三菱汽车进入中国,曾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辉煌一时,然而近年来三菱汽车的销量和品牌影响力逐渐下滑,在这股新能源浪潮中也未能及时跟上队伍。

“三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汽车技术还可以,后来汽车技术研发相对停滞,投入不足,产品品质较差,然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1212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发展后期三菱品牌受到严重影响,导致销量持续下滑。

无独有偶,曾经在中国市场辉煌一时的斯柯达,近年来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2016-2018年,斯柯达连续三年在中国市场销售超过30万辆,然而2022年斯柯达在中国仅售出4.46万辆。

面对行业变化,有不少老牌车企选择“瘦身”减压开启裁员计划,福特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有消息称福特中国开始裁员,人数超过1300人,按照N+3来赔偿。据财联社,福特中国对此表示,中国市场至关重要,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在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始终不变,正在打造一个更加精简、灵活的组织结构,将资源投入到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努力实现在华业务目标。

在崔东树看来,部分老牌车企近年来发展陷入困境,原因在于存在“富贵病”,例如成本偏高、工人矛盾较重,同时研发投入相对不足,缺乏明星产品,没有适应当地做本地化改进等。

倒下的新势力

不仅是昔日家喻户晓的老牌车企,近年来诞生的一些新能源品牌,在经历了短暂发展后也逐渐被急剧变化的汽车市场淘汰。

曾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的拜腾,其发展历程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品牌背后曾集聚了汽车界的多位“大咖”,其创始人毕福康是全球知名的电动汽车专家,被称为“宝马i8之父”,其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雷曾任英菲尼迪中国区总经理。

然而最终拜腾还是走向了“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的结局,今年6月,拜腾汽车两家关联公司新增被法院立案破产清算事项,这一结局不免令人唏嘘。

与拜腾相似,另一曾经的新势力头部品牌威马汽车,也因深陷漩涡受到外界关注。

2019年威马汽车交付1.69万辆,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蔚来汽车。2021年威马汽车年销44157辆,已与同为“四小龙”的“蔚小理”存在较大差距。

2022年,威马的销量不增反降,在一众新势力品牌中掉队。而随着威马汽车大规模关店、拖欠工资等消息相继传出,再加上几度寻求上市未果,经营承压的威马逐渐走向悬崖边缘。

今年10月,威马汽车通过官方微博发文称企业正在进行经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预重整阶段,并解释称这是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早期阶段进行的自救行为,旨在通过重组债务引进战略投资人,避免破产,实现重生蜕变。如此来看,目前威马汽车的境遇并不乐观。

崔东树认为,倒下的新势力品牌在经营方面存在问题,企业的体制体系、管理层等方面没有经过验证,倒下也是正常现象。“多好的行业有一大批企业要倒。”崔东树表示。

行业未来格局

多家车企遭遇“滑铁卢”走向破产,产能过剩是一大主要原因。

据第一财经,截至2022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289万辆,而当年的产量为2702万辆,产能利用率为63%。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9%-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

“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更新换代的原因主要是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导致汽车产能过剩。”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同时,一些传统车企缺乏互联网思维和产品创新,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江瀚认为,上述因素导致了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少汽车品牌黯然失色甚至退出中国市场,但也为新势力品牌提供了发展机会。

如今,新势力品牌淘汰赛也已经打响。谈及未来汽车行业发展格局,张孝荣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主流,以纯电汽车和插电混动等两大技术路线为主,共同推动市场发展。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明显,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大型的智能移动终端。”张孝荣说道。

“未来汽车市场将形成更为多元化的格局。”国内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规模可能会逐渐缩小,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未来的汽车市场将会更为多元化,品牌差异化和科技创新将是车企竞争的重点和突破点。”张新原表示。

崔东树也认为未来的汽车行业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会)有各类企业存在着,有国企、有民企,也有外资存在着,像‘剩5家、7家’‘几张门票’(的说法)我觉得还都不太现实,市场绝不是按照计划去走的。”他坦言更看好老牌车企的发展。

“他们(老牌车企)被验证过,经营方面能力比较强,新能源车企好多都不会经营。”崔东树说道。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