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集团蒋筱江: 践行ESG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答题”
2023年,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交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中国交建、振华重工、碧水源、中交地产、绿城中国全部发布ESG报告,做到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盖。
此外,中国港湾、中国路桥、一公局集团也发布了企业ESG报告或国别ESG报告、项目ESG报告等。
ESG,即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三方面的表现。
在中交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蒋筱江看来,ESG推进了中交集团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进一步擦亮了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城、中国装备、中国标准等系列中国名片。
建设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
企业观察报:中交集团如何理解ESG理念?践行ESG的紧迫性何在?
蒋筱江:ESG是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从客户和投资者角度,ESG更多是一种管理和投资理念。投资者在乎财务数据,也在乎企业的治理、风险及社会履责,他们会根据企业在ESG方面的投入和表现做出投资决策。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力争做到2023年ESG披露全覆盖,并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ESG标准体系。
作为深度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市场主体,践行ESG是中交集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答题”。2023年,中交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实现了ESG披露全覆盖,此外,部分品牌企业、国别公司、重点项目也发布了ESG 报告。
紧迫性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表现在贸易、科技上面,还表现在评价标准体系。
在ESG方面,国外机构对国内企业的ESG评分普遍较低,给央企的ESG评分更低。我们不能被动接受这种局面。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大门永远敞开,保持开放的态度并吸收国外优秀理念和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ESG标准体系,把我们的理念输出到国外。中交集团的海外项目,一定程度上把我们的ESG理念带到了国外,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的治企理念,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ESG评价体系。
如果我们现在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ESG标准体系用在项目国家,假以时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我们并使用我们的标准,从而有助于我们掌握ESG话语权。
企业观察报:为践行ESG,贵公司在战略、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蒋筱江:在战略上,中交集团把ESG纳入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把ESG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链条、全领域、全流程。
在理念上,我们秉承“让世界更畅通、让城市更宜居、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弘扬“交融天下 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坚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世界一流企业”,努力成为“让出资人放心、客户满意、相关利益方信任、经营者安心、员工幸福、社会赞誉”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形成了愿景驱动型社会责任管理之道。
在组织上,我们成立了社会责任/ESG管理工作委员会,公司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总部各部门负责人任委员,形成董事会领导、社会责任/ESG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党委工作部负责报告编制、董事会办公室负责报告发布,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实施的ESG工作格局。
在制度上,我们制定了《中交集团社会责任管理办法》《中交集团社会责任与ESG报告编制发布实施细则》《中国交建ESG建设改进提升方案》《“中交助梦”行动方案》等制度方案,把ESG绩效与高管薪酬挂钩。
在培训上,我们设置ESG培训课程。自2022年以来,每年举办覆盖全公司的社会责任与ESG培训会,以及ESG报告编制培训。
在目标上,我们对标“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真实有效披露ESG建设情况,致力于成为ESG治理的模范、ESG实践的标杆、ESG体系建设的榜样,不断擦亮“中交助梦”全球责任品牌形象。
“责任驱动、品牌带动”
企业观察报:在践行ESG的过程中,贵公司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蒋筱江:主要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ESG的认识有待提升。近年来通过系列ESG培训,公司总部管理人员ESG理念得到大幅提升,但所属单位广大职工对ESG认识还有些不足,存在沙滩流水不到头现象。
二是信息收集手段单一。ESG信息获取主要靠总部发文,由各单位、各部门人工梳理,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存在数据来源不一致、数据缺失、数据同比异常等现象。
三是编制依据标准不统一。目前,ESG报告的标准和框架尚未统一,分行业的ESG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不同行业、地区、机构对ESG指标的认知和侧重点不一样,不利于报告编制和同类企业的ESG绩效评比。
四是评级标准不一致。目前,评级机构山头林立,评级标准和评级方式不一致,使得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得不到保证,不利于企业参评。
五是ESG海外评级不利于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ESG评级普遍较低,不利于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亟须国家部委、相关机构加以引导,帮助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ESG体系建设中,进一步提升我们的ESG国际影响力。
企业观察报:具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蒋筱江:就我们而言,一是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把ESG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明确董事会、ESG管理委员会及各部门(各单位)职责,把ESG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ESG绩效,进一步强化“责任驱动,品牌带动”的行动理念,让愿景驱动型社会责任(ESG)管理之道走得更稳更实。
二是持续健全制度体系,同时积极参编国务院国资委指导的《中央企业ESG工作报告》,以及由国家部委指导、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编制的ESG标准。
三是稳步推进ESG信息披露。指导所属各单位加强信息披露,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
四是积极加强ESG交流。及时与利益相关方就公司ESG理念及表现进行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外ESG论坛及工作交流会。
五是积极参与评级评奖。公司入选“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荣获 Wind ESG 评级“A 级”、福布斯“2022 中国 ESG50 强”,《中交集团2022社会责任报告》连续第三年获评“五星佳”评级,另有10余个案例分别入选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第四届全球减贫优秀案例、2023百企千村中国在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等。
引领行业科技创新
企业观察报:贵公司目前践行ESG收到了哪些成效?
蒋筱江:我觉得成效还是比较多的,其中包括:
引领行业科技创新。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加大科技与数字化的统筹融合,完善技术创新机制,破解“卡脖子”技术,在高原冻土、离岸深水港、超大直径盾构等领域成功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成立中国首个企业科协——中交科协,牵头编制5项ISO国际标准,建立3个海外区域研发中心,建立全球交通建筑领域GNSS网络,打造39个北斗样板工程,服务26个国家和地区,引领行业发展。2022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布了公路、水运、机场建设期碳排放测算等7项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实施了“一淀、三河、三江”等流域治理项目,使断流25年的永定河恢复全线通水;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健全完善海外业务绿色管理体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可持续发展等贡献智慧。
提供品质卓越产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分包链三链联接机制,引导相关合作方注重守法合规、安全环保、透明运营等,促进共同履责。公司打造了港珠澳大桥、金港高速公路、肯尼亚蒙内铁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工程,形成了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城、中国装备、中国标准等系列中国名片。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中交助梦”全球责任行动,高质量助力云南怒江、新疆英吉沙县等5个定点县实现脱贫摘帽,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需长远规划和布局
企业观察报:在践行ESG方面,国外企业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蒋筱江:经过多年的发展,ESG投资逐渐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其中,欧盟作为积极响应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区域性组织之一,较早表明了支持态度和行动,更在近年来密集推进了一系列与ESG相关的条例法规的修订工作,从制度保障上加速了ESG投资在欧洲资本市场的成熟。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产生着巨大影响。近十年来美国推出的可持续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ESG 投资市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市场中不仅涌现出众多类型的投资者和ESG产品,还出现了一批专业日渐成熟的ESG评级机构、指数机构和服务中介机构。随着ESG市场的发展,美国ESG政策规范也日渐完善,要求也趋于严格。
但与欧洲市场ESG“政策法规先行引导”的特点有所不同,美国首先表现为资本市场对ESG的追捧,其后政策法规相伴而行。日本在可持续金融和ESG投资实践方面也走在亚洲前列,目前已成为继欧洲和美国之后第三大可持续投资市场。
日本可持续金融如此迅猛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监管部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实质性引导。日本近年来频繁修订与ESG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规范也是强有力的证明。与此同时,市场也主动将可持续发展和ESG理念纳入资本活动中,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行业建设,为日本可持续金融发展建言献策,呈现出政策法规和市场实践双轮驱动的特点。
国内ESG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外企业的一些优秀做法值得吸收学习。例如:将ESG管理融入公司战略,将ESG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战略升级、经营优化等流程,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企业做长远规划和布局。
企业观察报:为了更好地践行ESG,你认为政府、企业、学界、协会分别应该做哪些重点工作?
蒋筱江: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应制定全面的ESG法规和政策,出台权威统一的ESG标准,并做好贯标等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编制ESG报告,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准则接轨兼容的ESG标准体系。
企业层面,应该建立企业ESG管理体系、生产经营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与此同时,主动披露ESG信息,确保披露的信息准确、全面和透明;积极参与政府或行业组织制定ESG标准的过程,确保标准与实际业务相适应。
而学界层面,加大ESG学术研究力度,助力构建兼具国际普适性和地区独特性的ESG框架和体系;加强ESG教育,培养更多ESG专业人才,推动ESG在企业和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采纳与实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均衡发展。
协会层面,根据行业特点,可牵头制定行业ESG相关标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准则接轨兼容的行业ESG标准体系。搭建更多的沟通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