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疫情下科技企业做好三件事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广大企业积极发挥科技优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技术等助力抗疫取得的明显成效。“硬核科技”不仅在国内支持广大企业跨界协作、转型升级、精准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贡献了中国力量。
面对与疫情同时发生的全球产业布局的急速调整,广大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好中国与其他国家应对疫情的时间差,抓住机遇,稳定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国的智能安防、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应用大范围落地,充分展示出“硬核科技”在科学化决策、专业化监测、精准化管控、高效化执行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在疫情冲击之下,高科技企业体现出更加强健的发展韧性。
与此同时,以华大基因、大疆、高德、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中国科技企业,凭借核酸检测试剂、无人机、无接触式测温、人工智能、信息共享平台等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援驰海外抗疫过程中也贡献了科技力量。
我们也要看到,“科技赋能,数字引领”是国际抗疫的共同特点,也是其他全球知名科技企业积极拓展的业务方向。在这方面,微软、苹果、脸书、谷歌、亚马逊、戴森、特斯拉等,都有不俗的表现。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疫情是对人类科技提出的一个挑战,但也为全球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提供了共同的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科技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好我国与其他国家应对疫情的时间差,抓住三方面的机遇,寻求在国际产业链中地位的提升。
加快“中国智造”国际化
疫情之下,世界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航班急剧缩减、信用规模显著收缩、商贸大幅放缓、需求锐减等困境,国际市场有限的资金、运力等资源将向抗疫需求倾斜。
目前,中国本土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序推进;中国在抗疫期间推出的科技产品、服务经过了疫情实战检验,匹配抗疫需求,产品更加成熟;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在供应链以及物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优势。
因此,中国企业、特别是迅速复苏的科技企业应积极把握时机,以“中国智造”的抗疫产品满足国际抗疫需求,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全局中居核心位置,企业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主体。对于科技企业来说,此次疫情危机更是破局的重要战略机遇。
近年来,中国不断取得世界级的科技突破,但整体的科技水平是在迈向中高端的攀登过程中,“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是攻坚方向。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危局中,世界各国以科技为纽带,共筑全球合作抗疫新格局,这加速了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无疑是加快实现科技进步的良好契机。
中国科技企业应充分把握全球科技交流带来的机遇,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完善全球化业务布局
疫情的严重影响使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大批企业步履维艰,股市震荡使得部分优质企业市值大幅下跌,对于部分资本充足、期望完善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而言,是进行海外优质资产并购、延伸产业链的契机。
中国企业在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时,应围绕拓展国际市场、获取核心技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加深本土化等合理展开,围绕企业核心主业,在专业化基础上适度开展关联多元化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力。